学会“倾吐”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落脚点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lwoyao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人类所有形式的社交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在课堂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构建倾吐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进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关键词】倾吐内容;语言文字;落脚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为进,阅读为出,表达意为吞吐,即畅所欲言,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与意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用”成了阅读教学的新潮流,如果只是跟随老师的讲解去理解,自己所理解的也只是别人的思想。只有构建适宜的倾吐内容才会有自己真正的理解。
  一、指向意义的语言内容
  针对指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中,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去阅读,去理解,而不是光靠老師的讲解,在倾吐中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将语用落实到文字的实处。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当狼蓄意向小羊找碴儿,意图吃掉小羊的时候,对小羊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小羊面对狼的咄咄逼人,可怜地回答:“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呢!”这一段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讲,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内心往往会充满困惑,为什么面对狼的不讲道理,小羊不是理直气壮地回答,而是要用可怜的语气回答呢?学生对于狼和小羊对话过程中的情感往往理解不够深入,这就会导致最终对故事内容及寓意理解不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可怜”背后所隐藏的故事进行理解,使得学生深入认知为什么小羊面对狼的无理取闹依然要软弱,而不是据理力争,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对词意以及语用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老师不光要关注语言的表面,更要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景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含义,学生们才会真正地了解。
  二、指向表达的语言内容
  根据新课标理念精神,围绕语文听说读写文字活动指向了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文不再是学习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其课文是来自电影《祖国花朵》的插曲歌词,描述了学生朝气蓬勃的画面,在文中诸多语句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例如“红领巾迎着太阳”“水中鱼儿望着我们”等,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时我们可以先进行一定的引导,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如下的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在阳光下欢乐的图片,这时和同学说红领巾是我们小学生的象征,而小学生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红领巾的寓意,最后通过画面的刺激形成对句子的理解,最终达到运用此类语言表述形式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在迁移、模仿、运用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的运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去对比、运用、模仿,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关注文本上的内容还特别关注文本是如何表达的,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指向思维的言语品质
  指向思维的言语品质体现的是一种风格,它主要是言说者的个性与其自身气质的一种体现,与言语内容形式相比更凸显其本质也更为内在。所以,教师要从言语者的个性、形象性、情感性、敏捷性、清晰性全方面构建倾吐内容,更好地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的目的。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一课文主要以对话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接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狐狸与乌鸦的对话过程:面对狐狸的两次引诱之后,乌鸦终于按捺不住,在虚假的赞美之下乌鸦将口中的肉丢掉,虽然对于狐狸的狡猾我们不应该学习,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试图引导学生如果不用狐狸的说话方式,可以如何引诱乌鸦张嘴说话呢?此时,学生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倾吐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去表达,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增强。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会“倾吐”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需要,倾吐凸显了新时代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与路径,彰显着个体生命的精神解放与灵魂的自由,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坦率的表达中得到进步,得到成长。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倾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多元教学目标指导下,为学生构建“倾吐”学习内容,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雅珍.构建适宜倾吐内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J].华夏教师,2015(9).
  [2]罗丹红.学会“倾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落脚点[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5).
  [3]盛凌华.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和体会[J]. 学知报,2005(5).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例1,女,56岁,因头痛、头昏、胸闷1年加重10天于1995年8月10日入院.患者1年来经常头痛、头昏、胸闷、心悸、出汗、恶心、呕吐,发作时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每次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两大板块,是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的亮点。同时阅读和写作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知识水平的关键要素,也只有让学生从课本的角度出发,充分结合读写两大教育板块的先天教学优势,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知识发展。本文就将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这两大板块出发,分析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
【摘要】想象力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实现全面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儿童想象力的激发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得以实现。  【关键词】想象力;小学语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处在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时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记忆力都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
本文介绍了微库仑分析仪检测车用汽油、柴油中硫含量的分析方法,其结果与国家标准规定使用的分析方法--燃灯法进行了比较,表明这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没有显著区别.但微库仑法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没有进行较多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进行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理解,并且对高中生语言的培养涉及了很多实际应用知识点,而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语言的运用,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数字技术正广泛的进入电影表演艺术领域,对电影表演的影响在不断的深化.本文试图结合数字技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从演员“在场”的表演、演员“拟在场”的表演等不同状态下研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诵读实践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阵地,探索如何培养、提升学生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让语文教学跳出“少慢差费”的怪圈,通向快乐阅读的彼岸。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并举;语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
对炼油厂冷换设备管束的腐蚀、结垢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用TH系列涂料、Ni-P镀、渗铝技术对碳钢管束进行防腐;对管束进行高压水清洗、化学清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
随着江西省南康市家俱产业的蓬勃发展,挂靠企业也迅速膨胀。家具企业为迅速拓广经营市场,纷纷发展挂靠企业,生意越做越大。挂靠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南康家俱产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家具企业在发展挂靠企业时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对挂靠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在现实中引发了大量挂靠者与被挂靠者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问题,同时,这些挂靠纠纷也折射出挂靠行为已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一、挂靠案例  案例一:张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