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网易在走没人走过的路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ac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到丁磊的声音,我正在知乎上看“丁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丁磊自驾出游,来到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西北小镇。转了一圈后,他有些失望:“这个城市居然没有一家书店和报刊亭。”丁磊是一個信奉“科技改变未来,知识改变内心”的人。他有强烈的求知欲,看的书很杂,关注未来的创新方向和影响。多年积累形成的知识结构内化成个人修养,他始终保持微笑,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他说,钱的确可以让人活得舒适,但知识让人活得更有尊严,这是钱不能比的。“输出知识,活出尊严。这其实有点曲高和寡,”丁磊挥挥手,“但我们要走一走这条没人走过的路。”
  丁磊的选择
  网易上海办公室没有丁磊的专门办公室。他喜欢自由自在,独来独往,没有一个随从。他与这个纷争的江湖,隐隐有种若即若离之感。这让他在数波泡沫般的商业浪潮中保持独立和冷静。他不喜欢凑热闹,喜欢专研产品,认为这才是网易立足的根本。他给网易灌输的DNA是,“消费者喜欢”。
  丁磊确实做出了许多他构想中的产品。有的为网易造血,有的为网易扬名。而丁磊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坚持:发掘并输出“创新的内容”。这符合商业创新的本质,“网易更像个做内容产业的公司,我们有一整套的产业链来给我们供应内容。”网易新闻、有道词典、网易公开课、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阅读等都成为网易价值观的体现。
  一直以来,丁磊对内容产品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网易传媒平台凝聚了他的理性选择和理想情怀,尤其是在内容创业兴盛的当下。当BAT巨头横扫互联网时,丁磊说过,“大家的模式不同,阿里和百度还是流量模式,网易是内容供应商。”他一直致力于把网易新闻打造成一个有态度的内容平台。
  提出“有态度”的内容导向时,遇到了很多争议。外界似乎并没看懂丁磊背后的深意: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深度、多角度的报道和解读,“我们有态度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独立态度。”网易新闻也因此营造了独特的跟帖文化,“激发每个人思考”,“我们培养和聚集了一批有独立态度的、有独立思考的人在网易新闻。”
  丁磊亲力亲为。他加入了网易新闻的业务讨论群,常常跟一线员工探讨选题的方向和采访技巧这些实操层面的问题,也会在群里面推荐高端财经管理类媒体,如《哈佛商业评论》《沃顿商业》。在对这些比较传统的内容平台有了足够的关注和了解后,他也会邀请它们入驻网易号,形成优质资源圈。
  丁磊对内容的把控有着敏锐的嗅觉,“比如我可能会坐下来观察大家最近在谈什么话题,为什么会谈这个话题。”他关注了“陕西、内蒙古争抢资源导致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干涸”一事, 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注度时安排了评论策划文章。这篇文章下的跟帖达到了近十万。他常关注这类国计民生问题。
  “内容产业的核心还是个创意产业。”丁磊认为。“包括吴晓波在做的,其实都是创意产业。因为他要有独家的数据和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和证明他的观点。”在丁磊看来,网易新闻要打造这样一个内容平台,在这里, “每个创作者不需要像挤牛奶一样,每天都要挤两次,他可能一个月只写两篇文章,确保他的观点很有价值,很吸引人。”
  丁磊在意网易新闻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向用户输出的内容价值。他的志趣不在于做一个信息分发平台,而在于“鼓励和创造信息”。 他认为,如果把网易新闻看成是一个蛋糕,那么巨量的分发信息就是一个蛋糕的底座原料,网易优质的原生内容就是蛋糕上的奶油。
  生态影响力
  奶油是锦上添花,却是一个蛋糕之所以被称成蛋糕的灵魂所在。而网易内容平台的灵魂所在,是丁磊自发式的商业觉悟:用知识改变越来越多人的认知。他本人喜欢科普知识,鼓励网易把“新知”作为传播的第一顺位要素,“有点曲高和寡”,“但我们今天要走的路肯定是很多人没有走过的,也是我曾经没有走过的”,“应该专注在一些本质的东西。”
  专注的背后是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丁磊不愿做比拼烧钱速度的事,“这些没有技术含量。”他积极培育网易公司文化,让网易员工产生集体文化认知,“认同创新,尊重知识,科技的每一个创新都是在改变和影响我们的,我们应该把(认知)这一类的行为作为我们最高的一个标准,在这个价值观下,才会保持饥饿感和创新的态度、精神。”
  围绕认知原点,从2015年的“两微一端”整合到2016年的内部架构调整,网易号、内部原创内容工作室、移动泛资讯直播、“媒体合伙人”模式等创新共同构建了网易资讯生态平台,无论是从内容生产、分发、营销,还是消费者终端,整个系统的效能有了长足的提升。
  这个平台和丁磊的习性一样,并不盲目追求“快”和所谓的时间窗口。丁磊说,网易的产品要有两个特质,一个是相比竞争对手的产品,要有创新;二是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每个细节要做到精益求精、精致,要有工匠精神。
  丁磊估算了一下网易内容产品直接影响的人群体量,“网易新闻、有道词典、云阅读、云音乐,每个产品每天影响的人都是千万级的。”他并不过分追求内容的扩大化,而是要求“影响该影响到的人”。
  更为宏大的议题,网易生态平台想要影响和改变人们对于生活、自我、世界的认知路径。比如网易公开课,5000门课程覆盖二十多个领域,每年投入超千万,“肯定有不少人,因为开了公开课以后,对他产生一生的影响,比如说对幸福的理解、对某个知识的理解等等。”丁磊的切身体验,父亲是科研机构工程师,其对科学的理解培养了他的兴趣,“我蛮需要这样的启蒙。”
  丁磊的自我认知形成对网易传媒的品性和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互为表里,互相成就。这大概就是共生。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赴美“介绍上市”第一人,4年前,张力军将中国手游(CMGE.NASDAQ)推上纳斯达克。3年后中国手游回归,创下了中概股回归新纪录,仅85天便完成私有化。不仅如此,其创立的第一视频亦是全球第一家视频上市公司,2006年登陆香港主板。而其创立的跨境电商网站宝贝格子,也已经登陆新三板。  因为资本市场经历丰富,张力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将上市的钟声敲响在香港、纳斯达克、新三板的商人。  接下来
期刊
此前,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更多来源于一线限购城市带来的示范效应,如今,二三线市场的增长潜力将被激活。日前,北京市公布了今年的新能源汽车指标数。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办发布的《关于2017年小客车指标总量和配置比例的通告》,今年北京新能源汽车指标为6万个,和去年相比,并未增加。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70万辆,比去年增加20万辆。  金融业:央行再度约谈比特币平台 
期刊
3月1日,ofo宣布拿到4.5亿美元D轮融资。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感慨:感觉共享单车的最大问题是很难形成垄断,因为进入的门槛比外卖、打车都要低。  很多创业者朋友私信来他们的看法和内幕消息。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大泡沫,也有人认为有大前景。有人认为流量不是门槛,门槛在生产端,也有人认为这件事跟钱没关系,是愿不愿意赌的问题。  人们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和态度是如此不同。  前天见科技金融公司PINTEC
期刊
在传统实体经济向信息产业转型的浪潮里,他与他的企业完成了一次次跨越。  有一类“隐形”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对商机有着敏锐的嗅觉,随着时代潮流变幻不断抓住创新的节奏点。一般人或许与他们不同时期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打了很多年交道,但从来不知道这些产品的“老板”是谁。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他们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皮涛涛和他的绿瘦,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拥有超越市场调研报告的商业敏感天赋,兼有浪漫主义与
期刊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作为领导者,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职责。管理好自己,下面还有很多双眼睛看着你,正人先正己,身正令才行,自己做好了,才可能影响到别人,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领导者。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以下的准则:  1.提升你的团队  一个人一旦走上管理岗位,特别是主要管理崗位,其成功之举就不再是发展自己,而是发展别人。也就是说,领导者行使领导职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地发现别人、发展别人的过程。
期刊
6小时,36天,150亿元。对于贾跃亭和孙宏斌来说,用6小时见面、36天会谈来迅速敲定一场150亿元的天量投资,这种过程在外界看来足够惊心动魄、刺激入髓,而老贾与老孙在发布会上的紧握双手,其意义不啻于孙正义当年决定投资马云,可以说,这是一场两种经济模式、新旧两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握手。  1月13日晚,乐视网发布公告,称乐视获得包括融创中国在内的168亿元战略投资,其中融创中国向乐视投资150亿元。
期刊
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摩根……这些家族古老、神秘、腰缠万贯。当大多数中国企业家思考如何二代接班、富过三代时,这些欧美家族已走过百余年。它们是如何续命的?  洛克菲勒家族:石油帝国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爷爷约翰·洛克菲勒是家族创始人,他创办的石油巨头美孚如今已被分拆演化为多个分身: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及康菲。凭借石油积累的财富,约翰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位亿万富翁,被人们称作石油大王
期刊
对于淘宝最多、也最轻易的指责,无非是“随便一搜关键字,便可看到大把假货”。郑俊芳解释这得分两种情况来看,“泛滥、明显”等对假货的笼统说辞均无事实支撑,这更像因为对中国商品质量信任问题而采用“有罪推定”方式给淘宝贴上的标签,改变它的难度不亚于改变“中国假货多”这个标签的难度;另一种情况的“明显”是说价格维度。毫不讳言,在识别假货的模型中价格确实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明显过低标价的商品,只要是大数据识
期刊
当华为仿照IBM进行流程化、职业化后,已经自成山头的“李一男们”不乐意了。他们拒绝穿西装、打领带,拒绝规范流程,还是想像原来那样打天下。  对这些人,任正非使用类似于“杯酒释兵权”的智慧启动了“内部大创业”:首先劝退他们,大约300人;接着发展成经销商,有多少员工股就给多少钱设备,自己卖完了就有了创业资金。  2000年,李一男拿着1000多万元华为设备创办了港湾网络公司。之后的事情众所周知,港湾
期刊
在中国,豆瓣和知乎可以算是最受文艺青年青睐的地方,而它们在广告宣传上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让人们看不懂。如果不看到最后,你根本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广告。  2016年,豆瓣推出了11年以来的第一个品牌宣传片,主题是“我的精神角落”。自这则大胆前卫的广告发布以来,就在知乎、自媒体、以及豆瓣自己主页上引发了各种议论,大家都在试图解读这个广告到底在说什么。  人们对于豆瓣的广告产生了非常两极化的评价,有不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