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智慧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2003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及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教职
  
  新加坡是个很特别的国家,它的政府极度重视经济发展,在国际上竞夺人才时,绝不手软。几年前我到新加坡参加一个颇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便特别留意它的经济发展潜力,有件事亦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会议主办当局在一个午宴上邀来一位当地的立法局议员演说,在学术会议上找政客发表伟论,本来毫无吸引力,我差点便不去了,但想不到这位议员演词精彩,发人深省。他用英语引述了一个中国典故,提到秦国未统一六国前,很多人才都跑到那里去,但随即引起秦国宗室贵族的猜疑,认为他们若不是来抢饭碗,便是充当别国的间谍,所以建议把他们驱逐出境。一位著名的大臣李斯著文反驳,说秦国与别国争霸,目的之一正是要得到它们的财宝。但最重要的财宝其实是人才,一个国家若拥有最多的人才,便会最为富强,把人才赶到别国去,是资敌的卖国行为。秦王听后,决定收回成命,不再驱逐人才。
  这位议员以史为鉴,指出新加坡必须吸引外来人才,否则会蒙受重大损失。对人才不够重视的官员都应看看自己的智慧是否比得上二千多年前的李斯或者是懂得李斯的这位新加坡议员。
  有人认为通过培训或引进,人才数量会过多,造成竞争,抢走既有的专业人士的职位,或压低他们的薪水。在某些行业内,这可能是事实,不过,对一些本来便在国际上竞争剧烈的行业,增加专才却很可能是利多于弊。
  我们首先要注意人才的一个特点。一位优秀的数学家,若在麻省理工做研究,成果应该比他在乍得共和国工作要大得多。在麻省理工,他会有很多同事与他讨论切磋,互相砥砺,生产力自会进步。但若在乍得,他很可能孤掌难鸣,才干得不到发挥,生产力日渐退步。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生产力对薪酬有极重要的影响。社会中若人才增多,既有的专业人士就算薪金加不了,也不见得要面对减薪压力。君不见科技人员密集的美国加州硅谷,焉有设限阻止人才输入?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资金的流动性较前已远为增强。我们知道,国际资金的流向,大都取决于某地生产力的强弱。哪里有人才,资金便跑到哪里去。我年前到欧洲一家著名的科技公司参观考察,同行团友力邀该公司增加在香港的投资,但对方态度犹豫,原因是他们认为香港的工程师太少,所以宁愿把生产线设在别处。此事说明,人才不足,资金便不来,原本的人才反而失去就业机会。引进人才可以使一个地方变成某些行业的生产基地,可与国际竞争之外,亦可创造更多职位。
  增加人才,对低技术劳工也有好处。人才多了,经济才能转活,社会消费能力才会上升,有利于更多的劳工可找到新职位。
  引进专才是否有成功的例子?香港的金融业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大量输入外国专才,在这些领域里,外地来的专才比比皆是。我很难相信,若没有引进人才的政策,香港的金融业及银行业会有今天的旺盛。
  在我任教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几乎全部都是从海外招聘回来的。香港科大的商学院多次被国际机构评为亚洲排名第一,原因之一正是我们招聘教员时,只会根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而作出决定,对他们是否来自香港,毫不介怀。我在商学院的同事中,会说广东话的港人只占极少数,而我们亦已经做到在输入人才之后,再把他们提供的教育服务输出到外地去;我们有一部分课程收取颇有赚头的昂贵学费,但不少学生每周都专程从外地来港上课。
  中国有科教兴国的政策,取向十分正确。但要成功,重视人才是关键。
其他文献
光电编码器应用于钻机游车高度测量时,会因滚筒缠绳不均匀导致较大测量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标定原理的测量方法,即根据已知高度的测量值进行动态标定,用单位行
在石油钻井中,对钻杆的磨损分析需要测量磨损部位的直径尺寸,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效率低,人为误差大.鉴于此,采用面阵CCD对钻杆受磨损部位的直径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在介绍测
石榴是高级的盆景树种,本文介绍了石榴盆景常用的造型及造型技法,为盆景爱好者提供参考。
介绍的柱塞举升技术中,主要包括新的柱塞举升控制器,减压固定阀和成套柱塞举升技术.其中,美国Multi-Products公司的成套柱塞举升技术提供有自己的气源供应和压力,以确保在任
介绍了金鸡毛草的生态习性、扦插繁殖和养护管理,主要包括土壤基质配制、扦插技术、上盆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对金鸡毛草的繁殖和养护管理提供帮助。
天保工程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工程,也是构建土地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我国天保工程自2000年实施至今,已获得了显著效益,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均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
“您喜欢苏州评弹吗?”“不——”“嗯?”“不,我是热——爱。”答话的是位金发碧眼的美国青年。此刻他正端坐在苏州皮市街文化古巷——谢衙前的评弹沙龙里,倾听着主人——苏
在滑翔爱好者中,陈玉莲算得上是一个有点“疯”劲的人。自从学会滑翔后,不但在国内飞,还经常跑到世界各地去飞。即使曾经为此双脚骨折,也丝毫不减热情。“我喜欢在天空中有乌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