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随着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至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10年间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7以上,而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
基尼系数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收入差距,与世界类似发展水平国家相比,2009年阿根廷基尼系数为0.46、巴西0.55、俄罗斯0.40,2008年墨西哥基尼系数是0.48,2005年印度基尼系数是0.33。201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74。总的看,中国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印度、俄罗斯,与阿根廷、墨西哥大致相当,明显低于巴西。当今时代,人们对公平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强烈的共同呼声。
我国基尼系数有所回落但仍居高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随着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至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10年间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7以上,而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官方基尼系数数据说明,第一,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说明了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第二,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各级政府采取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措施,中国基尼系数逐步有所回落。
四大原因导致我国基尼系数较大
虽然200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已有所回落,但回落的力度很小,四年来,仅回落0.017。当前,导致我国基尼系数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原因一:城乡二元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改观,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严重的失衡。这是因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下使得中国的农村和城镇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一方面是生活水平较低,收入层级较低、离现代化较远的大多数农村地区,另一方面是生活水平富裕、收入层级较高、与现代化紧密相连的城镇地区。
农村廉价的劳动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过多重视工业化的发展,忽视了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行业的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村问题,使得农村和城镇的发展水平直接脱节,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拉大。当这种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最终就会表现在城镇富裕阶层更加富有,而农村贫穷阶层更加贫穷,这种贫富差距就会导致我国的经济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无法回避的又一问题。
原因二:城市二元结构
近几年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已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期,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的内部二元结构也日益显现出来,一方面,城市内部各现代化设施逐步完善,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中等收入阶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城市内部还存在为数众多的低收入者,他们的生活条件、薪酬福利远达不到城市平均水平。这二者之间生存状况的巨大不同,使得繁华的城市中心区与简陋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并存,在城市内部形成明显的反差。可以说,近些年城市社会中凸显的棚户区居民、农民工、“蚁族”、“蜗居”等问题,就是这种二元结构的反映。
当前,许多地方正热衷经济增长的“新城市拉动”。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进城打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消费升级,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但是,如何让有着不同背景、生活习惯、风俗以及身份认同的民工融合到当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城市二元结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延续,但它与传统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却有所区别。
在政治地位上,主要通过建立户籍管理等各种权利不对等的制度体系来区分本地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身份,使外来人口处于不平等地位。
在经济上,由于农民工自身受教育程度低下、技术能力不强等原因,他们很难进入高水平技术含量或高管理能力水平行业或者其他高收入行业中。
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服务于同一城市,却没有同样地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住房条件差、社会保障跟不上、孩子上学难,偶尔还会遭遇“同工不同酬”等就业歧视,自然容易缺乏归属感与安定感。随着他们的利益诉求、权利意识与日俱增,如果不加以重视,长期的艰难境遇以及逐渐累积的不公正感,不仅会加深这一群体与城市的疏离,导致二元结构继续分化,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更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这将给城市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和风险,削弱城市发展的动力。
原因三:弱势群体的财产性收入偏低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土地一直被排除在外,土地要素是按照非市场方式在流动。现在全国农村失去土地、无法耕作的人数约有4000~6000万,他们中一部分人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生病养老无保障”的困境,从而拉大了我国的基尼系数。
原因四:部分行业的高额垄断利润
当前,我国部分垄断行业,如金融、电力、石油、电信等部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并用,在资源分配上是行政手段,在经营上是行政垄断,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在分配上采取市场原则,实行高工资、高福利,从而出现了“政府定价,企业赚钱,百姓埋单”、“效益好时涨工资,形势不好就涨价”的怪现象,造成了行业之间的分配不公。
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172123元),是最低行业畜牧业(10803元)的15.93倍,这加剧了不同群体间的不公平感。
基尼系数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收入差距,与世界类似发展水平国家相比,2009年阿根廷基尼系数为0.46、巴西0.55、俄罗斯0.40,2008年墨西哥基尼系数是0.48,2005年印度基尼系数是0.33。201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74。总的看,中国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印度、俄罗斯,与阿根廷、墨西哥大致相当,明显低于巴西。当今时代,人们对公平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强烈的共同呼声。
我国基尼系数有所回落但仍居高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随着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至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10年间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7以上,而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官方基尼系数数据说明,第一,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说明了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第二,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各级政府采取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措施,中国基尼系数逐步有所回落。
四大原因导致我国基尼系数较大
虽然200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已有所回落,但回落的力度很小,四年来,仅回落0.017。当前,导致我国基尼系数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原因一:城乡二元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改观,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严重的失衡。这是因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下使得中国的农村和城镇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一方面是生活水平较低,收入层级较低、离现代化较远的大多数农村地区,另一方面是生活水平富裕、收入层级较高、与现代化紧密相连的城镇地区。
农村廉价的劳动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过多重视工业化的发展,忽视了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行业的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村问题,使得农村和城镇的发展水平直接脱节,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拉大。当这种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最终就会表现在城镇富裕阶层更加富有,而农村贫穷阶层更加贫穷,这种贫富差距就会导致我国的经济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无法回避的又一问题。
原因二:城市二元结构
近几年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已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期,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的内部二元结构也日益显现出来,一方面,城市内部各现代化设施逐步完善,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中等收入阶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城市内部还存在为数众多的低收入者,他们的生活条件、薪酬福利远达不到城市平均水平。这二者之间生存状况的巨大不同,使得繁华的城市中心区与简陋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并存,在城市内部形成明显的反差。可以说,近些年城市社会中凸显的棚户区居民、农民工、“蚁族”、“蜗居”等问题,就是这种二元结构的反映。
当前,许多地方正热衷经济增长的“新城市拉动”。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进城打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消费升级,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但是,如何让有着不同背景、生活习惯、风俗以及身份认同的民工融合到当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城市二元结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延续,但它与传统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却有所区别。
在政治地位上,主要通过建立户籍管理等各种权利不对等的制度体系来区分本地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身份,使外来人口处于不平等地位。
在经济上,由于农民工自身受教育程度低下、技术能力不强等原因,他们很难进入高水平技术含量或高管理能力水平行业或者其他高收入行业中。
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服务于同一城市,却没有同样地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住房条件差、社会保障跟不上、孩子上学难,偶尔还会遭遇“同工不同酬”等就业歧视,自然容易缺乏归属感与安定感。随着他们的利益诉求、权利意识与日俱增,如果不加以重视,长期的艰难境遇以及逐渐累积的不公正感,不仅会加深这一群体与城市的疏离,导致二元结构继续分化,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更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这将给城市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和风险,削弱城市发展的动力。
原因三:弱势群体的财产性收入偏低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土地一直被排除在外,土地要素是按照非市场方式在流动。现在全国农村失去土地、无法耕作的人数约有4000~6000万,他们中一部分人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生病养老无保障”的困境,从而拉大了我国的基尼系数。
原因四:部分行业的高额垄断利润
当前,我国部分垄断行业,如金融、电力、石油、电信等部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并用,在资源分配上是行政手段,在经营上是行政垄断,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在分配上采取市场原则,实行高工资、高福利,从而出现了“政府定价,企业赚钱,百姓埋单”、“效益好时涨工资,形势不好就涨价”的怪现象,造成了行业之间的分配不公。
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172123元),是最低行业畜牧业(10803元)的15.93倍,这加剧了不同群体间的不公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