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会计教育质量与实际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而实践教学质量是提升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鉴于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文章从教学结构的设计、实践地点、实践条件、实践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12345”的教学模式及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 会计类课程  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梁泉生(1968- ),男,江西瑞金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高职教育。(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092-02
  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结合科学的实践手段、运用合理的实践条件、运行恰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优化的、彰显实践教学性质的教学系统。而后再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突出简明、稳定和可行性特点,从根本上控制整个流程,尤其是注重对结构的把握。在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在整个教学中居于显著的地位。只有不断推进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强化实践能力。但是,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存在诸多问题,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因此,高职院校要下大力气,制订一套可行的高职会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是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的主要标准是其具备的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会计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的。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学生在核算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核算实践的培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引起重视。第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先进行理论授课,而后进行实践操作,这就导致理论较为集中,与实践的进行有一定的时间差,很难实现二者的有效统一。第二,在安排实践的时候,在形式、项目和组织形式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教学实效不尽如人意。第三,在实践过程中,主要的设置项目仍是会计做账,忽略财务工作中的财务管理、申报和监督等内容。第四,在实践中,主要的训练手段仍是手工会计,电算化没有被引起重视,导致与电算化课程相脱节。第五,校内开展的实践活动很难实现与企业实际的职业特征相统一。第六,理论教材、理论传授场地与实践教材、实践场地不统一。以上弊端的存在导致学生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和理论观点。一旦学生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固、技能不专业的情况,就很难将知识综合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的职业评判能力和工作水平也就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会计工作。为此,要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改变,探索合理、有效的方式,这项工作迫在眉睫。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他们掌握娴熟的专业知识,获取强大的长远发展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对当前实践教学形式进行改革,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推进,形成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全面支持教学方式的推进。目前,会计电算化的设计思路是:实践教学的范围要由校内向校外转变,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明确学生对基础能力—分项操作技能—整体业务水平的理解程度,掌握学生实践角色的转变规律,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实践教学系统。也就是说,在三个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由职业素质训练阶段向预就业阶段的过渡,即“3+2”实践教学体系。
  三、“教学做一体化”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上主张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入联系,将学习与工作实践需要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上,要求会计电算化上达到实践与学习交替进行,对真实的财务进行账务操作。在“3+2”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逐渐形成具有全局化、层次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包含一个稳定的教学目标、两个具有层次和深度的层面、三个内容的一体化、四个层面的有机结合以及五个至关重要的实训,也就是“12345”的实践教学模式。
  1.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对于未来财务工作者,应该是要既能手工操作,又具备电算化操作的水平,具有较强的会计理论,同时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新时期财务发展现状的综合性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两个深入的发展层次。一方面,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与培训。在校内进行的实践和训练是整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形式为会计模拟实验室、电算化实训室以及综合性的财务实训室。对真实业务进行仿真训练,制作会计凭证、报表,应用真实的财务和管理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全过程模拟训练,实现对基本技能、审计知识、财务管理等知识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为进入真正的社会实践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是在校外进行的实践与培训。可以在校外成立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训练,主要是针对会计的基础教育、课题调研、职业素质以及毕业的相关设计活动。真正了解企业的经济行为,掌握真实的会计账务,对会计方面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实现学生职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三个内容一体化的实现。一是实现一体化的教室。对于一体化的教室,主要是按照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将某一企业的财务现场作为实践场地,这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建立财务文件以及财务制度,教室的一部分用作教学,一部分用作设备存放区,也可以将两部分改为四周和中间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备的分配,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财务部门,同时采取轮岗的制度。这种一体化教室,必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关的会计工具,以便进行实物的展示和训练,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气氛。在这种背景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顺利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是形成一体化的教师。会计学的教师肩负着普通教师与会计师的双重身份,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需要考取相应的会计师资格以及职业资格,实现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对于教学实践,要选派专职教师,逐渐增加阅历以及经验,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于一体,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发展需要。
  三是选用一体化的教材。要避免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的脱节,保证高度统一性。在采用文字进行知识阐述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实际例证,用会计载体来处理经济业务,应增加实践训练题、案例分析题等,实现理论与实践、规范与教材的一体化。
  4.实现四个层面的结合。第一,技能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与育人、能力与素质的结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传授的同时,传达给学生与人相处、团结协作以及会计的职业道德。在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素养实训。通过训练,学生体会了企业的文化,培养了勤奋精神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树立质量观念,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第二,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会计工作岗位众多,具有多种分工,同时工作的方向也各不相同。但是,彼此之间是合作与分工相结合的关系。为此,在进行实际训练的时候,要推行每个岗位一个人,或者一个岗位多人轮流的形式。通过分岗,使学生对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通过综合实训,学生得以对多种岗位进行训练,独立操作一个企业的全盘账务,达到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的目的 。
  第三,手工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当前,手工账和电脑账处于同时存在的状态,因此,要对二者同样重视。手工账实训有助于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会计电算化实训使学生学到了如何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提高工作效率。为此,要将两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在会计方面的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与此同时,达到对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强化对财务工作的适应能力。
  第四,校内与校外模拟实训相结合。为了全面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采取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真账训练有机融合的方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也极大地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5.五个关键性实训方式。第一,课堂单项实训。课堂单项实训主要是指会计课程中涉及的单项技能训练。如会计书写、翻打传票、增值税纳税申报等。这种训练通常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 教、学、做” 于一体,对专业素质的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实施分课综合实训的方式。在完成单项训练之后,要进行仿真的综合训练,实现分课与综合的有机集合。通过训练,可以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进行专业的综合实训。将“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岗位实物”等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技能。
  第四,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战能力,适应职业长远发展,要将实践逐步扩展,由校内向校外拓展。在进行理论和实践训练的时候,改变体验性的角色,养成职业习惯。有关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关于职业素养的实现。通过这项训练,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运行,懂得了质量的重要性,增强了安全意识。同时,也掌握企业的运营模式,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第二阶段为预就业的实习。通过这种实习,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提高。
  第五,形成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调查报告。在即将进入社会、走向职业生涯的前一个学期,教师要安排学生去做一些调查,设定具体范围,让学生带着目的去企业进行调查,形成报告,使学生将自己所需的知识综合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具备探求真理的科学品质,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在“12345”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将单项和综合训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识水平,具有统筹思想,在实训过程中,接触了真实的会计核算,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同时,学生实现了全方位、系统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深层次领会会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个体竞争力,对于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凌世寿,石勤.“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高教论坛,2014(3).
  [2]宋晓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华章,2011(33).
  [3]周顾宇.论高职会计专业下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
  [4]安娜.高职类会计专业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设计——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会计之友,2010(4).
  [5]陶晓峰.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3,5-二溴-4-偶氛对N,N-二甲苯胶末基荧光酮(DBAMPF)与锰(Ⅱ)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按(CTMAB)存在下,pH9.0NH3H2O~NH4Cl介质中,试剂与
提出了以活鱼之鱼鳞作为活性载体,一滴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Ca.Mg.Cu.Zn.Mn.Fe六种元素的方法。该法样品及试剂用量少。简便快速干扰少,结果可靠,适用于活性载体的跟踪监测。
【正】 人造奶酪 是经过低温溶剂脱脂后的豆粕粉,可配制多种食品,营养价值丰富。寿翁食品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配入花生米、何首乌、芝麻、大枣等制成,具有低热量、高蛋白、易消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是税务会计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能让学生轻松、透彻地理清免、抵、退税的计算,是不少税务会计老师都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正】 一、根据树冠情况套栽。树冠及树叶较稠密的果树,如桃、樱桃、杏、葡萄、柿子等,可套栽细辛、半夏、天麻、灵芝、黄莲、三七、天南星魔芋、玉竹等喜阴湿环境的药材;树
【正】 1962年,徐世权从贵州农学院土化系毕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苗乡。30多年来,为摘掉家乡的贫困帽子,他的足迹遍及了苗乡小县,辛劳忧苦从无怨言。他一惯少言寡语,可干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