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创设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ui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已全面推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可喜变化。新课程改革为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他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怎么做,对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哪些改进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应该怎样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新课改以来,地理学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座谈、研讨和观摩,给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学习、实践、总结的机会。创设有生命活力的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课程理念,并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深入学习新课标,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
  中学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主要是强调以知识传播为主,识记材料多,试图以此使学生获得终身够用的地理知识,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是做不到的。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地理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教学时数和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必须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学生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结论,在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机制中获得发展。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再沿用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了。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
  在教法选择上,还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内容,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学生答案不胜其多,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了。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应该建构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那么,要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呢?其本质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这就要求:第一,地理教师应当“吃透两头”,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心态。这是“思维参与”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主要动力。第二,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给学生放权,让学生有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能围绕某些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合作,讨论辩论,提供时空,让学生有充分进行思考,表达思维的机会。第三,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重在引导。因为在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要教师不断加以引导。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既要与学生融化在一起,又要始终起主导作用,因此只有教师有的放矢的不断引导,学生才能不断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得到调动,也只有在这样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如:在读喜马拉雅山图时,让同学们找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引导学生知道海拔有多高。学生用了联想法、重叠法等,但效果不好,教师又引导可用谐音法对比加强记忆,有一位同学将其归结为:“爬爬试试是山”(8844.43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新瑞.地理科学探究式学习的适应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30
  【2】刘家会.让地理教学走向开放.当代教育科学.2009(8):29
其他文献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校本教研方式,已被广大学校和教师所认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让语文教师从封闭的独立备课走向合作备课,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从独立走向合作。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集体备课给语文老师节省出了更多的时间,减轻了语文教师单独备课的压力,使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能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去反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面就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途径谈一点看法。  能力首先体现在运算上,所以首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新课程中数学的运算一般包括数的计算,式的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数据处理、几何学的测量与计算,数列和函数极限、积分、概率、统计的初步计数等。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上述计算能力的培养,首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其次要
期刊
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一、注重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对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类比关联,掌握历史发展的基
期刊
积极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以读感人,陶冶情操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可见,要重视学生朗读训练,读出感情,读出语势,如出自己之口,自己之心。在课堂45分钟内,教师要充分发掘作品中韵味无穷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眼、手、口、心全频道式接受,从而激发他
期刊
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责任心中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的职责、任务,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如何唤醒孩子的责任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中利用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责任心培养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大都乱,说
期刊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观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中。多元解读能彰显读者的个性,完善主体的生命。  一、知人论世,积累创新仔细体味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所表现的主题往往都与作者自身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作灿若星河。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高效的阅读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我以为,除了广泛接触,还需一定方法的指导。下面笔者就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为例,来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技法。  一、读懂,即明确写了什么。  1、看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解读诗歌时不能忽略题目。题目《春夜洛城闻笛》,点明了时令——春,时间——夜,地点——洛城,事件——闻笛。
期刊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毕,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二、“情”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
期刊
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入教学研究,认真钻研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学生的喜爱,社会的肯定,校领导的普遍赞赏。下面根据本人点滴的工作经验谈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体会。  首先,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细致周详、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每学期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
期刊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红楼梦》的大部分故事是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为舞台。他是一个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女儿国”。“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女儿被看作是天地间的灵气所钟,是生命的精华;而男人是渣宰浊沫,是与女儿悲剧相对立的悲剧制造者,这是以贾宝玉独特的观察为分界线的,这也是曹雪芹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大观园是主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