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心得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jamin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入教学研究,认真钻研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学生的喜爱,社会的肯定,校领导的普遍赞赏。下面根据本人点滴的工作经验谈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体会。
  首先,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细致周详、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每学期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好每一节课,坚决做到无备课笔记不上课。细致地备课无形中增大了我的工作量,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令老师和学生都获益匪浅。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改掉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并实践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做到课本知识与学生能力的迁移,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写景方法,即远景与近景相结合,动静与静景相结合,并充分调动五觉。用扎实多样的写作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扩大积累、培养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我采用的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针对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朗诵家,举办辩论会、古诗诵读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把优秀作文打印装订成册……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其他文献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朝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成为终身体育的启蒙阶段和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终身体育思想赋予学校体育的新任务  1.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各种运动技术、技能,不能只考虑增强体质,还必须让学生学会理解运动的意义,学会体验在运动中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走入大学或社会后能自觉地从事运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范围也的确非常广泛,从远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中外作品中的各种人物生活的环境以及风情万种的大自然都为我们提供了环境教育的丰厚土壤。而我们的语文许多篇课文都可以很好的渗透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潜移默化的渗透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渠道  首先,“小课堂,大世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的课文,如《罗布泊,消失
期刊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校本教研方式,已被广大学校和教师所认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让语文教师从封闭的独立备课走向合作备课,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从独立走向合作。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集体备课给语文老师节省出了更多的时间,减轻了语文教师单独备课的压力,使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能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去反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面就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途径谈一点看法。  能力首先体现在运算上,所以首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新课程中数学的运算一般包括数的计算,式的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数据处理、几何学的测量与计算,数列和函数极限、积分、概率、统计的初步计数等。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上述计算能力的培养,首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其次要
期刊
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一、注重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对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类比关联,掌握历史发展的基
期刊
积极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以读感人,陶冶情操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可见,要重视学生朗读训练,读出感情,读出语势,如出自己之口,自己之心。在课堂45分钟内,教师要充分发掘作品中韵味无穷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眼、手、口、心全频道式接受,从而激发他
期刊
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责任心中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的职责、任务,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如何唤醒孩子的责任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中利用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责任心培养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大都乱,说
期刊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观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中。多元解读能彰显读者的个性,完善主体的生命。  一、知人论世,积累创新仔细体味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所表现的主题往往都与作者自身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作灿若星河。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高效的阅读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我以为,除了广泛接触,还需一定方法的指导。下面笔者就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为例,来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技法。  一、读懂,即明确写了什么。  1、看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解读诗歌时不能忽略题目。题目《春夜洛城闻笛》,点明了时令——春,时间——夜,地点——洛城,事件——闻笛。
期刊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毕,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二、“情”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