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课堂对学生英语思维的训练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着手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与平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培训;教学方法
  语言的内在表现是思维,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支撑学生高质量的言语表达,因而要想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性学科,离不开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基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也将思维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组成之一,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将时间过多地放在了字词和句子讲解上,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从学生方面来看,长久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也让他们逐渐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因而有必要改变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更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一、中学课堂阅读对思维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学模式单一化,学生获得感弱。在英语阅读课堂中,词汇和语法教学占据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时间,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利用多是借助文本来讲解某些词汇的涵义,解释某些语法机构的使用方法,这造成了许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仅停留在表层。由于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剖析,学生无法掌握文本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有时也理解不了作者写作意图、写作思路等,不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
  其次,被动学习较明显,忽略学生地位。许多英语课堂为了赶进度,教师多是以自己讲授为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很多,课堂气氛也相对沉闷。在思维的训练中,学生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才能逐步走向思维的深处,才能有不断探索的欲望。但在被动式学习的课堂中,许多知识已经有教师告诉学生了,学生不需要再动脑思考,久而久之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教学流于形式化,节奏把握不佳。课堂活动是教学模式的组成,高质量的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但如果许多活动的设计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关注到活动的实效性,那么这些活动也未必能取得较高的教学成效。在一节英语阅读课中,教师虽然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但由于留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并不多,导致许多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完成就结束了这次课堂活动,有许多学生甚至还未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这次的讨论也未取得理想效果。
  二、基于英语思维训练的中学阅读课堂教学改进
  高质量的阅读课堂不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借助阅读的平台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在课堂教学改进中,首要前提是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营造轻松的授课氛围。其次从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着手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思维训练提供平台。
  (一)丰富课堂任务多样性,更深层次理解课文
  阅读任务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因此阅读任务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阅读前,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图示或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接下来要阅读的文章有預先的感知或者猜测,锻炼学生预测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通过设计多层次化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研读文章深层次内容,推断作者写作思路,把握阅读的细节,培养学生浅层思维向深层思维的递进。阅读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思维。一些教师喜欢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及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上述的三个环节中,许多教师都能关注到阅读前和阅读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但在阅读教学完成后,一些教师可能不会想到及时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思维,实现课堂的延续性。下面以阅读后的一则案例为例: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Unit6 Topic2 Section C的阅读训练,这篇文章有个小插曲就是Darren和他的小伙伴走散了,但很快又找到了彼此,课文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完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时间顺序之后,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续写的小任务,让大家想想当三个小伙伴聚到一起后又会发生哪些事情,下面是某位学生的续写内容:After they saw each other again, we continued to visit Tian’anmen Rostrum. They haven’t been here before so they took a lot of photos. The went cross Tian’anmen Rostrum to the Palace Museum, the biggest museum in China. Darren introduced the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to his friends and they had a good time here.
  通过阅读后的以读促写方式,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堂延续到课后。以读促写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调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他们不仅要理解原文的作者写作思路,还需要顺着作者写作思路对文章进行衍生,甚至有些学生还能写出翻转性的结局,这些都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到更高层次,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二)开创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思维环境
  教学方法是展现课堂内容的重要途径,许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都依赖于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教师喜欢以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课堂知识,自己是否需要调整课堂内容。有些教师喜欢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还有的教师喜欢以自我为主导,通过领学的方式一步步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无论是何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价值性,但从思维培训的角度来看,教师仍是应当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交流,实现思维之间的碰撞。同样是九年级Unit3 Topic3 Section C的阅读教学,两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一:首先,教师先带领学生掌握了本章节阅读中的陌生词汇preview/review/retell/translate/stick,其次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三个框架的内容,并在黑板上逐渐板书出关键词如preview the day’s lesson/take notes/review after class等,讲解关键词组的涵义和用法,最后让学生再次回顾这些关键词的意思以及用法。整节课堂教学是依照顺向驱动的模式完成了教学工作,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但缺点在于学生都是顺向思维,基本都是按照教师思路一步步学习,缺少自己思考和寻找答案的机会,对思维训练很少。
  教师二:在Section C的教学时,该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结合文章的特点两位小朋友在相互讨论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最后Miss Wang再总结两位学生讨论的结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于是,教师将整个小组讨论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将学生四人分成一组,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这两位同学说话的内容,为引导学生的思考,教师给他们设计了思维导图,只需要完成导图内容即可(如下)
  在环节一中学生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完成两幅思维导图。其用意在于让学生能够理清Section C文章写作的思路,寻找文章中几个观点,对文章的框架和中心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考虑到文章中陌生词汇并不是很多,并且九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已有一定基础,因此教师完全将这部分的自主学习交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环节二中,教师抛出了这样的问题:Everyone have done a good job. Each of us can use one or more methods when learning English. But remember, you should choose the ones that suit you best. Which methods do you think is most suitable for you?这个问题其实是对之前观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思维的提升训练。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需要脱离课本内容,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这对一些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该环节还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希望通过学生们的集思广益来得出比较高质量的回答,同时也是希望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能够碰撞思维的火花,其中某位同学汇报是这样的:Read a passage everyday is a good method to learn English. First, we should know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fi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and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in the passage. Second, we can write the key words of each paragraph. Third, according to these key words, we can retell the passage by ourselves.
  从这位同学表示可以看出,他的思维逻辑非常清晰,能够具体列出学习的三个步骤,在答案中融入了许多自己的思考,跳出了文本给的思维定式,对内心想法表达的思路比较清晰。
  通过上述两位教师对比可以发现,在第二个案例中学生课堂参与感明显较强,课堂思考的氛围也比较浓厚。对于阅读理解来说,掌握文章的框架主旨和陌生字词是教学的第一层目标,对学生阅读思维训练和思维提升是第二层目标,显然案例二中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两层次的目标。由此证明,作为英语教师应善于找到契合文本内容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思维得到有效训练。
  (三)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阅读思维
  师生的良性互动是学生逐步加深思考的关键。以师生问答为例,提问是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回答来反馈已掌握的知识,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继续提问。从理论上来说,问答应该是一问一答并且是有互相反馈的,但实践中由于赶课堂进度,许多教师问出问题之后并没有仔细听学生回答,很少有教师会对学生回答做二次追问或者三次追问的,这其实不利于学生思维更进一步发展,许多问题的思考可能就浅尝辄止了。因此构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所在。例如,以七年级Unit4 Topic2 Section D的阅读材料 Going out for a picnic课堂提问为例,其中教师与某位學生的问答对话如下:
  T:What does Kang kang like to eat?
  S:He likes hamburgers and orange juice.
  T:What does Kang kang’s mother cook?
  S:She is cooking for Kang kang and his dad. She cooks fish and eggs
  T:Do you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amily before?
  S:Sure. Last week we had a picnic.
  T:Who cooks for you?
  S:My mother.
  T:Oh I think your mother loves you very much.
  S:Yes. All the food she cooked is my favorite.
  从上述对话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提问并没有停留在一两个问题层面,而是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思考从课堂引入到了生活,与学生交流起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陌生感比较强,教师借用生活中的情境提问来的搭建生活与课堂的桥梁,让学生明白了原来英语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透过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课堂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潜移默化的,通过上述简短的提问,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思维意识,也是对学生生活化英语思维的一种训练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在学生思维训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思维的培养几乎是从零开始的,该阶段的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先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先打开思维。其次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环节,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改进,寻找更贴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彩欣、于婷.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9(Z1).
  [2]曹莹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思维能力的实例探究[J].中华少年,2018(27).
其他文献
内涵丰富的苏区干部好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光辉历史印记,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在党的作风建设、群众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从中汲取营养、借鉴经验、获得启迪,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这方面欠缺的孩子,另一方面也许很优秀,甚至有超人的能力。怎样让众多“不一样”被关注、被激发?只有课程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尝试改变组织结构,成立学校课程项目组,权力下放到年级组,让更多老师参与到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形成自下而上生长的德育课程生态。学校大型活动课程,学校和年级“上下两头碰”。近年来,我们根据育人目标,将学校典型活动梳理为三大类:精神引领活动课程,如开学典礼、教师节献礼、元旦游园活动等;个性发展类活动课程,如主题运动会;社会适应类活动课程,如“十年树人”职业生涯体验课程。
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理论武装的重要抓手。通辽市委在自治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办法(试行)》出台后,立足内容精、制度严、形式活、效果实的目标,因地制宜加以细化,印发《关于做好通辽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工作的通知》,持续开展巡听旁听2100多次,使中心组学习得到进一步指导监督,有力推动了理论学习成果向实际工作成效的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来源,其整体素质水平与我国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S大学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一步指出大学生党员发展在“入口关”“质量关”“思想关”“实践关”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思考。
不同的生态区的气候、土壤微生物分布都具有差异,因此会用产地来标志药材的质量。对药用银杏种植土壤的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认识,将有助于人们对药用银杏的道地性做出判断,同时也为应对土壤病害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能有效的指导种植。文章以都江堰、平邑、崇明三个不同的药用银杏种植产地采收期(7月)的银杏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 DNA、18S r 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他们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组成结构,并对该时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其土壤理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产地的银杏根际土壤中的
期刊
中国戏曲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对于莎剧的舞台实践。从早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莎剧的戏曲改编都趋向于世俗化和民间化,以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为目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莎剧戏曲实践则是一次自觉的艺术尝试和传统戏曲的自我更新。2000年之后的一些莎剧的戏曲实践则不再强调戏曲与\"话剧\"演出之间的绝对化区别。实验性的戏曲改编则跳出了戏曲传统的约束,更多地将其视作是一种表达手段,而非固定格式。
关注我微博的小朋友,想必都知道了我四月初去重庆旅行的奇遇——第一天在从洪崖洞回民宿的路上我踩进泥坑摔了一跤,第二天在老城区的废弃铁轨上,我凹姿势拍照时扭伤了脚腕,第三天我战战兢兢一整天生怕再出什么事,平安回到民宿后刚松了口气往床上一躺,准备拿出iPad(平板电脑)投屏个综艺看看——??我Pad呢?
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开始,周瘦鹃从\"文学史逆流\"1到成为\"上海市民大众文坛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2,直至获得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承认3,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史观变革历程。4早期周瘦鹃文学史评价的高光时刻来自北美汉学界。
据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4月20日消息,美能源部(DOE)宣布在“地热能研究前沿观测研究”(FORGE)计划框架下投入4600万美元,支持17个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前沿技术开发项目。上述项目主要涉及5个研究主题:(1)适用于地热条件下沿套管井和裸眼井进行分段(区域)隔离的设备;(2)应力参数估计;(3)储层激发和演化过程的现场规模表征,包括热传递、流体流动、力学和化学(THMC)效应;(4)犹他场址地下实验室地热井的激发和构造;(5)THMC过程相互作用的实验和模型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