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中国都市爱情电影的发展现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随着社会进程和时代文化的发展,都市生活成为爱情片的主要内容。轻快的电影节奏、摩登的都市气息、丰富的情感体验、前卫的话语方式、时尚的视觉造型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等将都市爱情电影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广泛的受众基础,并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冲击力。
  【关键词】:都市爱情;电影营销;票房;小成本电影;与时俱进;独辟蹊径
  近年来,以都市愛情故事为题材的电影,正在中国大面积回潮。一方面,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观众的感情生活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且每个人都无可替代的活在当下的都市感情圈中。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作为中国最具时尚先锋,商业意识、娱乐精神、文化品位和暧昧情调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都市爱情电影的城市符号。
  2011年,由完美世界影视领衔出品,著名导演滕华涛执导,人气偶像文章和白百合主演的爱情治愈系电影《失恋33天》以不到1000万的制作成本,在5部好莱坞大片的前后夹击下,脱颖而出,最终取得超过3.5亿的票房成绩。
  2012年,由孙周执导的都市爱情轻喜剧《我愿意I DO》抢滩情人节电影档,由李冰冰孙红雷、段奕宏的强强联合,一度创造了全国日票房冠军,更是有月票房过亿的收获。
  无论是青春萌动、机缘巧合、离奇探案还是努力奋斗,地铁、出租车、公寓还是职场,他和她都有自己的情感在追逐,有着城市时尚动感打底。都市爱情片提供了时尚且丰富的背景环境,也成为其中爱情、生活和生存观念的重要来源,更唤起观众与之相关的视觉记忆和情感共鸣。
  一、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一部电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影片的制作,一部分是影片的发行。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时代,各种题材、风格的影片风起云谲,从而导致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是众口难调。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影片的成功制作与发行的具体体现不仅仅局限于观众和专业影视人的一致好评,往往票房收入成为评价优劣的硬性指标。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指影片投放市场前期的宣传、造势活动以及利用电影如置入式广告、赞助等方式来展开营销活动。所以说,一部电影作品的如果要提高票房市场的占有率,除了需要优秀的制作团队以外,优秀的营销团队和营销方案也是不可或缺的。
  《失恋33天》作为一个投资不到1000万的低成本小制作,在营销方面确实做足了功夫。首先,超过一年的“新媒体互动”宣传营销,以短片开路制造话题。《失恋33天》拍摄了一组名为《失恋物语》的短片,从不同的城市选取年轻人讲述自己失恋的经历,然后在微博等平台投放,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和轰动。以至于引发网友自发地拍摄了20多个不同城市、不同方言、不同版本的《失恋物语》。让“失恋”成为大批年轻网民的流行话题,进而带动了大家对电影的关注。其次,《失恋33天》一举开创“光棍节”档期的先河,将档期安排在2011年11月11日这个一百年一次的世纪光棍节,与电影题材高度相符,即使是情侣共度光棍节,看了这么一场电影,约会的方式也显得既传统又时尚。另外,《失恋33天》也在电影和电子商务的结合上做出了难能可贵的尝试,在淘宝商城上开办了《失恋33天》专卖店,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失恋33天》衍生产品。
  如果说《失恋33天》投放市场前期的宣传、造势活动能够作为成功的都市爱情电影的营销范例,那么《我愿意I DO》绝对是无可比拟的都市爱情电影营销的品牌植入经典。包括有婚恋网站百合网、电商网站1号店、三星以及珠宝品牌I Do等知名品牌,以“润物细无声”以及娱乐化的方式,借力“情感经济”将企业的品牌心智投射到观影者心里,强化记忆在观众的视野和脑海。广告,城市、白领与爱情嫁接在一起进行整合营销,以至于《我愿意I DO》的现代性的意义在于植入的并非广告,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消费文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使用合适的品牌对现代人有着难以言说的愉悦,对自身的肯定在对时尚的体验中完成,这个对于广告客户来说是更开心的事儿,上升到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所有大牌必须要追逐。对于电影制片方来讲更是一件开心的事儿,在电影投放市场赚取票房收入之前,品牌投入的广告费和赞助费就让投资方赚的盆满钵满。
  二、麻雀虽小,但玩的是整个天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影坛渐渐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电影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东方影像越来越鲜明的震撼着西方视听。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也正经受着西方电影和本土商业化大潮的冲击,站在了风头浪尖上。与好莱坞的大明星、大导演、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概念”电影相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成本”电影却是一枝独秀,散发着悠然的清香,成为一个个票房的黑马。与巨制大片相对,低成本电影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低成本电影所展现的也是中国当代的社会生活,所以观赏性并不输于那些投资动辄上亿的大片。
  2011年,根据鲍鲸鲸同名小说改编的《失恋33天》上映之初,就被观众和众多影评人评价为最接地气的都市爱情电影。相对于数亿元的大片来讲,《失恋33天》投资不超过1000万元,绝对是名符其实的小制作。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低成本小制作,却成功的上演了一部反击西方电影话语权的纪实战争。在11月份上映头两周就打败了包括《猩球崛起》、《铁甲钢拳》、《丁丁历险记》等在内的5部好莱坞大片,最终以3.4亿的票房总成绩给贺岁档投资数亿的大片来了个下马威。“按传统的眼光和标准,《失恋33天》的故事及其表达并没有太多新意。影片的智慧之处在于用幽默化、而不是悲情化的方式讲述了青年男女的失恋故事,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对待感情、爱情的态度和方式。”中國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说。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成本电影仅仅是投资小,电影成本低,但是对于影片的内容和艺术欣赏价值来讲,却没有丝毫降低。对于国产都市爱情片的创作方向来讲,时代在变,但人们对能触动内心的美好事物的感知却不会变。所以,影片中那些使人不易察觉的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的戏剧性的营造,影片节奏和内容流畅、通脱、富于当下生活气息。这一切,让观众觉得真实细腻,似曾相识。而且纯洁的东西是很多人内心渴望但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的,所以会觉得珍贵。《失恋33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不拘一格的把握影片质量的同时,又在审时度势中定位了观众人群。正可谓:“麻雀虽小,玩的是整个天空”。   三、与时俱进 独辟蹊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格局的不断变化,当今世界的政治、文化、经济共同面临着国际化的趋势。当然,电影作为艺术文化的的具体形式同样面临着国际化的问题。相对而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博得世界影评人青睞的原因是异域情调、古老文化、乡野背景等。然而,一部优秀的影片要一深切的人文关怀为基本的价值取向,选材上注重迫近现实生活,艺术上体现民族的情感方式和对民族艺术的传统的开掘,制作上达到现代水准的视听效果。
  简单来讲就是,影片得主题诉求和文化表达都要与世界电影保持一致,达到与时俱进。在选材、故事情节以及电影营销上要独辟蹊径,带给观众新的视听体验。
  《失恋33天》和《我愿意 I DO》两部都市爱情题材的电影之所以受到大批观众电影人的青睐,主要原因就是在主题诉求上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生活的距离同时又独辟蹊径的去表述都市中的各种情感纠葛,揭示城市生活中非常强烈的流动感。都市、白领与爱情嫁接在一起的都市爱情电影在此所表现得是更现代性的意义。电影本身植入了一种生活方式,亿万观众通过这部电影,了解生活与时尚是那样的贴切与自然。与电影中的人物一样,观众依旧在这座城市血拼、工作和感情,最终的旨归都是观众对自我的发现。贴近生活的都市电影,引起观众的共鸣。各种纠结的感情,靓丽时尚的都市元素以及欲望、追求和相识生活方式等,一切就是那样真实、贴切。电影与现实生活中既定身份、地位、经历、品味、学识等等相联系、相融合,从而创造了都市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共同架构了都市特有的的生活方式。
  在电影营销方面,这两部都市爱情电影真可谓是独辟蹊径。当大部分影片瞄准了所谓的“贺岁档”、“五一档”、“暑期档”的时候,《失恋33天》和《我愿意 I DO》分别选择了光棍节和情人节的档期上映,符合电影的主题。如今的电影宣传可谓铺天盖地,娱乐节目的访谈、报纸杂志的大幅版面、以及循环播出的电视广告等等,这一切拼的就是经济实力。但是这两部电影通过网络载体制造话题,给观众留下了好奇的种子,给观众留下思考并且开始好奇,从而产生期待。相对于铺天盖地漫无目的的宣传来讲,这两部都市爱情电影准确的定位目标人群:大学生和都市白领。针对受众群体,独辟蹊径的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人人网、微博、优酷网等等,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锁定了目标。
  经济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而艺术却没有。中国都市爱情电影正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利用中国传统的人文基础,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种先进宣传手段,寻找适合本国电影成长的艺术规律,与时俱进、独辟蹊径。不断促使中国都市爱情电影更高速更健康的向前发展。
  注释:
  [1]相关数据由《中国电影报》、中国电影网等综合而成。
  参考文献:
  [1]云飞扬 《中国都市爱情电影的当下抒写》 搜狐娱乐 2012.6
  [2]《失恋33天 的营销成功案例》 百度文库
  [3]许笛声 《论中国当代都市爱情电影中的城市构形》 当代电影 J9 2007.6
  [4]吴荣生 《中国爱情电影主题的叙事变迁》 J9 2008.3
  [5]《中小成本电影“独辟蹊径”》 天津日报 2012.2
  [6]《与时俱进——浅析王家卫电影海外传播的特点》 电影评介 10年第4期
  [7]《从创意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J9 2010.9
  [8]《論全球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5
  [9]谢玉洁 《浅议中国电影的现状与未来——以国产大片为例》 电影评介
  [10]《陈犀禾:中国电影需要解决文化内涵不足的困境》 社会观察
  [11]《失恋33天 上影节获奖 导演滕华涛筹备新片 》 网易娱乐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段分裂动荡的时期,它是东汉王朝崩塌之后的一个长期战乱的时代,神州分裂为南北,同时南北的文化也在激烈的对峙与合并,构成了這个时代与以往不同的历史特点。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接唐宋,虽然处于这么一个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时期,不过艺术却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不仅没有倒退,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因此,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古代服饰美学发展的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期刊
【摘要】:近年来,《芈月传》等剧掀起了一阵古装历史传奇剧热潮,深受各年龄阶层观众的喜爱。剧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改写和虚构,使观众对当时历史情况有了错误的认识。本文从《芈月传》中的主要人物关系、背景、主要历史事件以及服装配饰角度出发,从该剧对历史的“忠”与“悖”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广大观众正确认识该剧中涉及的战国时期历史事实。  1.《芈月传》对历史的“忠”与“悖”研究  《芈月传》是部基于历史事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产电影从早期的政治电影、主旋律电影慢慢蜕变,正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对于国外优秀电影的借鉴和移植不可缺少,起源于美国的西部类型片独特的风格使其具有极大的借鉴和仿效意义。  【关键词】:西部片;本土化; 中国式解读  引言  西部片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其酣畅淋漓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豪放粗犷的叙事风格,模式化的结构与西部环境背景以及特有的深层符号及象征意蕴,都给人带来
期刊
【摘要】:随本文坚持辩证的观点,探讨了新媒体的利弊,作出了“当前乃至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传统媒体依然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优势”的判断,并就如何实现传统与新媒体的容和互补发展提出了三方面富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互补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大众化运用和普及,为顺应新兴电子产品用户需要而研发的社交和新闻网站、博客论坛、微博微信、手机报、电子书、媒体客户端、手机电视、数字
期刊
【摘要】:香港回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末最重要的国家事件之一,在当时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仅热切关注7月1日凌晨的政权交接仪式,更是准备了各种庆祝活动,使香港回归夜(1997年6月30日18时至1997年7月1日凌晨四时)变成举国欢腾的“国家庆典”。本文以国内部分报纸在1997年7月1日对相关香港回归事件的报道为基础,试着从报纸报道的“国家庆典”的主要形式;报纸媒体的报道方
期刊
【摘要】:相声艺术与播音主持艺术都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本文就首先分析了相声艺术与播音主持艺术的相似性,并阐述了相声艺术对播音主持艺术的积极作用,最后探讨了播音主持借鉴相声艺术的注意事项,希望为播音主持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相声艺术;播音主持;相似性;作用  作为一门艺术类别,播音主持和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要想充分体现出其超凡的艺术魅力,让广播节目极具感染力,就
期刊
【摘要】:在过去的电影作品中,对于女性审美的定位常常会离不开美丽善良、贤妻良母、温柔又善解人意。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全新变化,女性不再过多的受男性权利的限制,而是有了和男性平等的權利,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人格,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成为了多重角色的承担着,召唤着观众对女性的重视。电影是生活最好的记录方式,生活中女性角色的转变也被镜头所扑捉下来,从中国具有代表性和社会影响
期刊
【摘要】:国产青春电影《七月与安生》融合了艺术性和商业性,不仅吸引了年轻人以及满足了年轻人的观影渴求,同时在票房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位女主也凭此片双双摘得了影后的桂冠。除了演员的精彩詮释,影片运用了意象的艺术手法。本文从人物意象,景物意象,色彩意象,和事件意象来探讨《七月与安生》的意象之美。  【关键词】:人物意象;象征隐喻;景物意象  电影《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同名原著小说,讲述了性格
期刊
【摘要】: 在国内,“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概念是由陶东风先生在2000年的一次扬州会议上提出的,此后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试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概念辨析、其在中国存在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这一话题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概念辨析;原因;合理性  国际上“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概
期刊
【摘要】:随着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以“访谈”形式做深入交流的节目越来越多,这种节目样式实现了人们对于交流的渴望,电视访谈节目使得媒介的大众传播得以人际化。主持人是电子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电视访谈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一要求。电视访谈节目的核心是以语言文字为主的人际交流,因此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纽带的电视访谈主持人起了至关作用,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和主线,主持人的成败往往影响节目的成败。只有具备了充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