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音乐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剧自从诞生开始,就与声音紧密联系在一起。87版电视剧《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它的配乐方式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其中有《葬花吟》《题帕三绝》《枉凝眉》,对于人物的刻画尤为精致,充分地反映出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和人生路途,使之与电视剧相辅相成,构成一种完好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音乐形象
  引言
  在时代的进步发展之下,电视剧作为声音与画面的艺术,音乐也渐渐成了它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从最早的世界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到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每一部电视剧的辉煌都会伴随着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歌曲问世,如《向天再借五百年》于《康熙王朝》,又如《枉凝眉》于《红楼梦》,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由于观众在接受电视剧传播信息的时候都会同时接受音画双重叠加的信息,因此对于观众来说,电视剧音乐也能够影响到观众的情绪反映,对于人物刻画、剧情烘托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好地理解电视剧作品。
  一、《红楼梦》故事及剧中音乐作品
  (一)故事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等,是一部清朝中期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故事基于虚构,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作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作为主要故事脉络,讲述了在荣国府中,父母双亡的孤女林黛玉寄住在外祖母贾府太夫人膝下,与贾宝玉惺惺相惜、志趣相投产生爱情。由于二人性格叛逆、不入俗流及一系列变故,最终导致爱情悲剧的产生。该作品不仅对封建文化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描绘和总结,还对封建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从思想上来讲,它是一部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和思想解放主张的作品。
  (二)剧中的音乐作品
  剧中所有音乐作品都不是“现拿现用”,而是全部根据电视剧需要进行创作。在《红楼梦》剧组筹备过程中的1984年,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先生对剧组进行自荐,最终历时四年完成了《红楼梦》中的13首作品,如:《枉凝眉》《葬花吟》等。除了《序曲》为纯器乐音乐外,其他十二首都作为歌曲方式进行创作展示。其中所有歌词都出自或来自《红楼梦》的原著作品,这一系列曲目与电视剧剧情十分贴合,具有很高的明确主题、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直至今日,这些音乐作品都是非常经典之作。
  二、黛玉音乐形象刻画
  (一)《题帕三绝》
  《题帕三绝》原词出自红楼梦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主要剧情来自于:宝玉挨打害怕黛玉因此而擔心,故以两块旧帕为借口送去安慰。黛玉由此深受感动,一时情难自抑,故在帕上提此三诗。从情感上来说,这首歌是林黛玉对贾宝玉一次较为明显的感情表达,虽然词句依旧较为悲伤,但从深处感情来说,这首歌应当是较为明朗的,表现出了林黛玉一种娇俏的小女儿情态,又融合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特质。
  《题帕三绝》的歌词是将三首三绝词句拼合在一起,由女歌唱家陈力进行演唱,中国电影乐团进行演奏。《题帕三绝》从曲调上来说是典型的六声变宫歌曲,具有相当的中国古典音乐特色,它没有过于繁复的曲调变换和器乐和鸣,更趋向于“小调”的反复吟唱,使用了二胡与琵琶为陪衬旋律,体现出了林黛玉作为一个小女儿,对爱情较为娇羞,又有些向往的表达方式。林黛玉在原著中的定位是“绛珠仙子”,此生是为了来给贾宝玉“还眼泪”,因此可以说哭与哭腔是对林黛玉最好的诠释,全《题帕三绝》旋律与琵琶的跳跃便犹如林黛玉的声声抽泣。从演唱上来说,该曲调上又一字多音,婉转多变,大量使用京剧与民歌当中的颤音与回音来进行装饰,几乎每句歌词的中间往后部分都带有婉转的颤音,一咏三叹,体现出林黛玉内心一种又愁又怨,又悲又爱的复杂心情。
  (二)《葬花吟》
  《葬花吟》出自原著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黛玉葬花时的垂泪之语。《葬花吟》在原著中,便被定位为林黛玉心灵的写照,是塑造林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诗作,也是《红楼梦》全书中最为经典的诗作之一。
  《葬花吟》歌曲曲调采用D调羽调式,前奏旋律采用典型的“派生性”前奏手法,重复了乐曲的高潮部分,来采用琵琶、古筝、二胡等民乐合奏而出,彰显恢宏之气,足以充分地让听众准备好沉重的情绪,随之而来的主歌部分采用合唱的形式进行,而全曲的旋律表现大多都有重复和音型再现法来发展。
  与一般人所理解的《葬花吟》不同,王立平先生并没有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作为主要描述对象,而是采用了“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作为主题。着重表达林黛玉对前途的绝望以及对自身身世的悲凉感怀,突出了林黛玉的风华绝代与高贵孤冷,也表现出了她看透世事的脱俗姿态。
  三、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可以独立形成,也可以在其他情况下起到很好地陪衬作用。电视剧中的音乐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陪衬物体,在恰当、合适的表达形态下,它除了烘托气氛之外,还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只要乐句和乐器选择恰当,就能够适时的说明事件及人物近况,也能过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生路途。无论是《枉凝眉》之于宝黛还是《葬花吟》之于林黛玉,它们都很好地形成了一种与人物相辅相成的作用,以至于在电视剧播出以后,也能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佳利.《红楼梦》中音乐与文化剖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2]吴延.影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特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29(4).
  [3]李俊梅.电视音乐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宁宁.谈王立平《红楼梦》音乐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J].黄河之声,2011(5).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邱东森(1979—),男,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馆馆员,音乐部主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作曲。曾在2010年参加晁浩建声乐大师班学习,成绩合格;多次参加市级声乐比赛,并获奖;2014年开始业余创作歌曲,创作的歌曲有《亲亲这大平原》《大运河》《红鬃马》《清风颂》等。  作者简介:徐艺婧(1987—),女,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馆助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小提琴表演、作曲
期刊
摘要:在国民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也小有成就。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有较多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并且有较多的因素影响其施工质量,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有较多问题日益凸显,对施工质量与安全有较深影响,对土木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把管理水平提高,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
期刊
【摘要】侗族音乐是中国最传统的民族音乐之一,本文主要从侗族音乐的源流,其艺术性和现代对于侗族音乐的重新演绎来表现侗族音乐在当今音乐的影响性。  【关键词】侗族音乐;侗族大歌;侗族歌队;音乐分析  前言  中国有着55个少数民族,在拥有着众多少数民族的黔东南地区更有着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些少数民族除了拥有其自成一体的生活方式,更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音乐在其中占有极其大的比重。其中,流布于
期刊
【摘要】本文以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中选手霍尊的《卷珠帘》为例,从演唱及词曲创作者霍尊的个人特质与歌曲本身的乐理特点,来阐释在我国流行音乐界特有的“中国风”的文化流行原因。  【关键词】中国好歌曲;卷珠帘;中国风  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流行音乐文化发展的方向,流行音乐亦是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品位也日趋多元,以《卷珠帘》为代表的一股“中国风”逐渐吹进大众的耳朵中。 
期刊
【摘要】宗教文化特征在蒙古族早期文明中便普遍存在,藏传佛教文化作为一种异族文化在传入蒙古地区之后,经过与蒙古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斗争与融合,最终形成蒙古地区藏、蒙文化相融合的“复合型”特征。乌拉特作为蒙古族佛教的主要遗存地之一,拥有世界现存唯一完全使用蒙语诵经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召庙——梅力更庙,它熔铸了不同的文化特质,形成蒙古族特有的“复合型”佛教特征。本文通过对梅力更召历史与现状的论述,阐明梅力更召佛
期刊
【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新约圣经”。它的存在远不只是丰富了一种原已得天独厚的乐器的曲目,它们还完美地展示了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在天才作曲家手中所能达到的近乎无穷的技巧和丰富变化。本文试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价值与魅力、奏鸣曲与奏鸣曲式、奏鸣曲式调性主从关系的历史沿革等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独立精神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  巴赫的任
期刊
【摘要】站在21世纪,回首世界各国家的发展,在其物质发展中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作为支撑,那它取得的成绩也不会有根基,因此,一个国家最终的发达程度,文化传承的优劣可以说是决定因素之一了。如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最大的差异就是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忠实态度。民族音乐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从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来阐述传承民族音乐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继承;必要性  一、国际音
期刊
【摘要】本文试通过对德彪西两首钢琴前奏曲的音高结构原则作分析与比较,从而观察德彪西的音高方面的预制构想,这个角度不同于常规的对德彪西式音乐语言进行的特征描述,研究角度是更直接地从作曲家创作作品的具体结构形态进行剖析与理解。  【关键词】德彪西;《帆》;《焰火》;“全音阶”;“半音阶”;“五声调式音阶”  前言  对于德彪西的音乐语言与其音乐风格,已被人所熟知,诸如独特的和声语言、不同于古典、浪漫时
期刊
【摘要】古如歌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体裁中最古老的一种形态之一,现阶段盛行于内蒙古杭锦旗沿黄河一带的吉日嘎朗图镇、独贵特拉镇、巴拉贡镇、白音乌素苏木等。本文通过蒙古族家庭宴会的“深描”,进一步对古如歌表演模式的探讨,诠释了古如歌这一体裁存在于蒙古村落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古如歌;图日勒格;表演模式;文化阐释  鄂尔多斯古如歌的概念是以“国政歌、国宴歌”为名称指向的,在特定的乃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地提升,同时各个行业也达到了较好的发展,虽然各个行业不断的进行发展,但是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在当前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提升两点,第一完成管理工作的升级,第二提高目前的服务效果。而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快速地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并且促使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但当前的精细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