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美境 解诗意 悟诗情

来源 :格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i_zhangz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文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的实在是太多了。它的文字美、音韵美、形象美等等,无一不让后人赞叹。其语言的凝练、表达之精妙,哪一处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究?虽然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不需要过深去讲解古诗文,但是创设好情景,让学生上一节有“美”的古诗课堂,可以让学生从此喜欢上古诗,并学会发现古诗这种语言文字的美。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以下是我执教的一些心得。
  一、据形索义,用“汉字美”解诗题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这样的文字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它更是一种民族的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这样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要把这样的文化美传承下去,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汉字的形美、义美,感受到汉字构字的精妙。
  利用汉字的形美,据形索义,学生既能感受到我国汉字文化的美,也能通过汉字的形理解诗题。通过解读《望天门山》的一个“天”字,感知山之高大;通过解读一个“门”字,感知这座山的形状是分布江河的两侧,为后面理解“断”做好铺垫。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他们可以想像字中画,在脑海中构造“天门山”雄伟高大的样子,为整首诗打下一个基调,赞叹祖国大好山河之美。
  二、以读求义,用“音韵美”解诗意
  朗读,是古诗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第一课时,“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味”是一般的朗读过程。音韵美是古诗所独有的,古诗的音律要靠反复地吟诵去体会。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以自己感受将这首《望天门山》读出来。在执教的时候,图片上和视频里江河奔腾、天门山高大雄伟,给学生的冲击力还是比较大的,学生会感叹祖国山河的壮丽。
  因为古诗文的形式与现代文差别较大,所以指导朗读必须以“形”为支架。老师应先给出相应的示范或是朗读形式。比如,我在执教的时候就给出了“拖长音”,或是“重复”读出节奏,读出是的韵味。我们时常还会采用唱古诗的方法。吟唱是最能体现诗韵的一种方法。学生对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学习起来比较有趣。因此,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古诗教学。
  三、诗画合一,用“画面美”悟诗情
  以下为笔者的教学片段。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一张未上色的插画,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上色。
  教师:从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壮观的水墨画。(出示水墨画)如果我们要给这幅水墨画着色,你觉得可以用上哪些颜色?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利用所给素材将自己想象的画面呈现在纸上,脑中有画,心中有情。
  教师:你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结合诗意讲解自己的画作,这也是理解诗意的过程。
  教师:画得这么好看,就如同你看到这样的美景。想象一下,如果你就在小船上,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学生A:很惊叹!
  学生B:很开心!
  学生C:很激动!
  教师:被这样的美景所感染,赞叹大自然的美妙,赞叹大自然的美景!诗人李白也是這样的心情。(出示诗人创作背景)李白二十岁写下这首诗,是他第一次出家门,在安徽省这里看到如此雄伟壮观的美景,于是写下了此诗。此时的李白离家报国,心中有着豪情壮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看到的“青山相对出”,是来迎接自己的;他看到“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象征着实现梦想的。李白心中的自豪和自信是创作时的心境。我们再来读一读。
  如上所述,一幅美丽的画卷随着古诗的学习完成了。学生们画出了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了自己心中的“美”,这份独特的美是在诗意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欣赏美,创造美,学好一首诗,配好一幅画,这不就是学生鉴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吗?这不就是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提升吗?这不就是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吗?
  从孩子的作品中,我看到每个孩子对诗的不同理解,他们眼中的“青山”、他们眼中的“碧水”颜色各异。青山有深浅,碧水有浓淡,看着自己的创作,孩子真切地感知到了美。作者写出了这样的美景,想必创作此诗时心情也一定很美。此诗结合诗人创作的背景,能让学生去感受古诗所抒发的情感美,体会诗人当时的壮志雄心。二十五岁的李白站立在船头,他望的仅仅是天门山吗?他望的是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抱负。此时再让学生读诗,就又是另一番诗味了。通过画诗结合写作背景来悟诗情,更能让学生感受诗里所蕴含的情感美。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是“美”的,美在字、美在音韵、美在诗境、美在诗情。美育在古诗中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这种美是要让学生慢慢去体会,慢慢去接受、感悟的,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让学生沉浸在古诗的美中逐步引导,他们便会渐渐发现美、创作美,这样才能将诗美深深植入学生的心中,最后如花般绽放。
其他文献
“昨天屎壳郎同学说,把牛粪粉末撒到水中搅拌后加入若干羊粪粒,就能做成珍珠粪茶了。我问他若干羊粪是多少粒,结果他就呆住不动了,可能我的话伤了他的心。他不会再来找我了。”土鳖同学已经唠叨一早晨了,坐在他旁边的黄蜂同学实在受不了了,于是便说道:“你的话不是伤了他的心,是伤了他的大脑。你为什么不去甲虫班找他呢?”  “不行,他们班在收购土鳖,我会被当成药材卖掉。”土鳖郁闷地答道。  “对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期刊
课程改革当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校本课程既起到补充作用,又能够让国家的课程意志能够以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载体呈现给学生。从课程改革到现在的数十年里,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也不过分,但是分析其中一些校本课程,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一些校本课程实际上就是一些资料的堆砌,而有一些校本课程虽然在资料
期刊
一、借助趣味性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与学习习惯,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均需要以学生具备内在学习驱动为前提,并非有他人的单向指导与干预可以实现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从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出发点,借助小学生普遍喜爱的趣味游戏引出教学主题,使小学生对接下来的英语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助于小学
期刊
选择正确的拼音填空  1. 从我家步行(háng xíng)五十米就能到达银行(háng xíng)。  2. 小兔家的桃树结(jiē jié)果了,可结(jiē jié)果全被小猴摘走了。  3.爸爸已经出差(chà chāi)三天了,今天差(chà chāi)不多该回来了。  4.爸爸找了一根钉(dīng dìng)子把图画钉(dīng dìng)在墙上。  5.卡罗尔静静地待(dāi dài
期刊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现状  特级教师傅登顺曾经提出“不少人误读了读写之间的关系,误认为书读多了写作能力自然就提升了”,如果笔者不及时被这句话打醒,那一定还在做着多阅读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美梦吧!细细想来,阅读就如杜牧笔下绣成堆的长安城,繁华无比,书海浩瀚,令人眼花缭乱,搞起读书节活动来也是异彩纷呈,孩子们兴致勃勃,而写作对于不少孩子和老师来说真的很像李清照笔下的凄凄惨惨戚戚,捧着作文本走进教室,听到
期刊
有一句励志名言说得好:“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意思是在该努力时,你必须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等到收获时你会发现,原来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每件小事以及每个细节叠加后的化茧成蝶。  作家麦家曾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曾收到一位大学生的来信,他的文学功底很好。不过他在信中控诉,这不是一个懂文学的时代,他打算放弃。我回信说,你很有才华,坚守耕耘就有收获。这个世界虽然距离成功很远,但你的努力却能让你一寸一寸接
期刊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写作是学习中的重点之一。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体现了其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农村的小学中,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所以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也成了教学的难点之一。小学的写作教学是一个学生的写作启蒙阶段,所以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做好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将以结合实践的方式一一阐述其有效策略。  一、体验生活  
期刊
语文课程为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基础课程,此课程教学重点即为推动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将阅读教学、写作训练二者的结合作为重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多以课文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文章所具备的生字词内容加以讲述,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文章写作方式加以学习,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本文即围绕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期刊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初中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结论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验证,且大多数实验都具有一定难度。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化学分子,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危害,且危险系数也较大。再加上化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对此,老师可以通过利用绿色化学实验来对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
期刊
思维导图结合关键词、颜色和图形等来呈现知识,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理解和发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等方面思维能力和水平”。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阅读教学实施  笔者利用牛津教材阅读课文和自选阅读文本等材料,开展了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以两个教学案例片段为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