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是推动社会前行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生活中有巨大影响力,而时政新闻报道始终是受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学蓝鸿文教授等人在分析后指出,政治报道从有报纸伊始,在各类报道中就是唱“主角”的。[ 转引自张宿堂、孙承斌、李斌:《破解时政报道的难题》,《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3期]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闻报道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然而,近年来,时政新闻报道发展明显不能满足受众相关信息需求,本文尝试以近年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部分时政新闻报道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中找出可资借鉴的内容,为提高我国时政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献计献策。
  关键词:政治 时政新闻 角度 创新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指出,“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就是政治报道[1]。
  因此,时政新闻报道往往具有严肃、权威、受强烈政治倾向影响等的特点,也就决定了时政新闻报道在创新上难度巨大。因此,时政报道创新也被认为是党报业务改革最难、最后的环节,并且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党报走市场的成败,和舆论引导能力的形成。[2]”用李良荣教授的话说,“时政报道不突破,我们国家的新闻改革难言成功”[3]
  当前时政新闻一般以会议报道居多,其内容乏味、单调、程序化,加上各类媒体报道的同质化越来越高,同读者间缺乏互动,在不少读者眼里,时政新闻报道成了官话和套话,面目可憎,根本没有兴趣去看,从而形成“政治新聞是专门给官员看的”这样一种思路。记者如何写出有新意的政治新闻,让受众爱看,提高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关键就在于时政新闻的创新。只有创新,时政新闻才能更好地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人民群众;只有创新,才能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媒体也才会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尝试。
  首先是时政新闻报道可以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坚定不移地站在党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分析事件,既要传递有用的信息,又要做到“三贴近”,新闻从业者就要善于从沙里淘金,在一些政策方针、会议文件、领导讲话里挖掘出贴近人民生活的新鲜信息,抓出重点并把重点写透彻,尽可能使用平实的写作风格,并在报道中尽可能呈现人情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江西日报》有一篇题为《中纪委文件刚下发 景德镇市邮政局仍顶风违纪副科级以上干部公款赴日游 第二批出游者计划明日出发》[4]的文章,荣获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
  这是一篇批评报道,它所揭示的问题是当时中纪委与广大人民群众非常痛恨的公款旅游歪风。中纪委文件刚下没几天,景德镇市邮政局仍违纪公款旅游,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典型性。记者在接到群众的投诉之后就立即奔赴当地明察暗访,突破层层封锁,与被批评单位斗智斗勇,最终掌握了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文章发回报社。报社还需顶住压力快编快发,不能给被批评单位留下任何回旋余地。
  从这篇报道,我们可以看出记者是站在党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分析事件的,它不仅在内容上具有贴近性,在报道结构上也符合大众心理。
  其次是报道角度要善用求异思维。即要求记者在进行报道思考时,突破常规,进行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论[5]。但是,就跟到底,时政新闻是为受众服务的,因此要从大众心理角度出发,选择百姓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打破常规思维,避免同质化。
  2009年,平潭开发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事件,《福建日报》有一篇题为《平潭大开发 共筑两岸人民美好家园》[6]的文章就是对这件政治事件的报道。12月25日,渔平高速、平潭海峡大桥开通之际,平潭再次安排11个重大项目动工建设。得知情况后,《福建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前往11个单位和工地进行深入采访,掌握了非常翔实的资料。记者在与报社编辑的反复沟通下,决定选取对台交流这一主题,突出平潭“五个共同”。最终一篇题目为“平潭大开发 共筑两岸人民美好家园”的文章荣获了中国新闻奖。
  文章见报后,在海峡两岸引起较大反响。在闽台商告诉记者,共筑两岸人民美好家园的内容,让我们看了倍感温暖。同时文中体现的平潭开发情况,也让台湾各界看到了大陆推动两岸交流的决心,让想来平潭投资兴业的台湾人更有信心。
  最后是政治新闻报道在倾向上要求语言创新,将那些官话转化为百姓语言。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用最近口语形式的书面语来写新闻,语言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2010年是“十一五”的结束之年,在谋划“十一五”报道时,如何在同题竞争中脱颖而出,河北日报《“十一五”记忆碎片》[7]这组系列报道勇于探索,在角度选择和语言写作上都实现了成就报道的创新。这组系列报道共有三件代表作,记者选取了河北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改变的交通、信息和网络等领域,刻画了“钟摆族”、“新市民”等形象,把视角放在了普通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使新闻贴近读者生活,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
  第一件代表作从河北人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切入,讲述了小李和黄先生出行的选择,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背后蕴藏着社会发生变化的宏大背景。第二件代表作从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切入,描述了石家庄市民刘大虎作为中国男篮球迷录制球赛现场视频晒到网上,引来了相当高的点击率和评论。第三件从老邓的书店倒了,来讲述在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购物方式——网购,以及相关的网上银行、物流快递,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篇报道从内容上以小见大,通过普通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体现“十一五”的成就,这篇报道无论是内容和角度,还是语言都实现了创新。
  从以上三个政治新闻报道的案例分析来看,我国目前的政治新闻从内容、角度和语言上进行创新都是普遍适用的。选择一样的内容,选择不一样的视角;选择一样的内容,选择不一样的语言,让每个受众都来关注政治,让每个读者都喜欢看政治新闻。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张宿堂、孙承斌、李斌:《破解时政报道的难题》,《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3期
  [2]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页
  [3]段功伟,《重新审视时政报道》,《新闻战线》2011年第4期
  [4]李良荣2003年12月29日下午在南京师大的演讲:《当前我国新闻改革的三大难题和路径选择》
  [5]杜金存,《中纪委文件刚下发 景德镇市邮政局仍顶风违纪副科级以上干部公款赴日游 第二批出游者计划明日出发》,《江西日报》,2010年7月7日
  [6]沈爱国,《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7]兰锋 王凤山,《平潭大开发 共筑两岸人民美好家园》《福建日报》, 2010年12月26日
  [8]张许峰 王博 董立龙,《“十一五”记忆碎片》,《河北日报》,2010年12月22日
其他文献
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研究现状、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施工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问题,供土木工程师参考.
中午,刚吃完午餐,班长就急匆匆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李老师,不好了,张小明和几个同学打闹,把学校三楼走廊的垃圾桶弄翻了,垃圾桶从楼梯上滚下去,垃圾洒满楼道。”   听了这话,我有些坐不住,强忍心头怒火,跟着班长来到“案发现场”。只见垃圾遍布楼道,污水四处流淌,垃圾桶还在不停地滚动,大有滚到一楼的趋势,场面一片狼藉。张小明正在清理地上的垃圾,几个“参与者”也在帮忙。“你们清理完垃圾
期刊
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裂缝的存在降低了砌体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等各方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又是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结合医院的实际而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我们认为,对内而言,就是要提升服务者的综合素质。对外而言,就是要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此,我们高举文化大旗,以中医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结构和医疗服务能力,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众人齐心划桨开大船,推
祖国已基本解决温饱,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矛盾凸现期。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家庭关系都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冲突频现。胡主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构想道出了全国人民的渴求,的确很优秀。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调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冲突,祖国各媒体都安设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讨论专题专栏。  人人喜闻乐见。看读者佷多。笔者相认的人都说爱看,看后受益非浅。  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
混凝土的蠕变和裂纹扩展决定了混凝土的长期可变形性、持久性以及使用寿命.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到目前为止还不甚清楚.研究的目的是从实验和数学上阐明混凝土蠕变和裂
品牌是企业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的综合.品牌经营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在商业银行品牌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品牌经营的关键是品
在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对于危机的处理行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同时处于矛盾密集期、危
强夯法作为一种经济、简便、可靠的地基加固方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已经被广泛采用.对夯击能的传递机理和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措施和处理效果,
摘 要: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中的反映,组织文化可以衍生出的组织文化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组织文化系统的衍生途径以及组织文化系统的特征。  关键词:组织 文化 衍生  一、组织文化的衍生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