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演示实验 优化生物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常运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文章围绕改进实验装置给演示增加创意,调整实验顺序给演示增加趣味,细化实验操作给演示增强可视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优化演示实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改进;教学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提高教学效果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需要不断的改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演示实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1.改进实验装置,给演示增加创意
  在生物课堂中常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知识。如果我们把演示实验变为过程实验,能让知识更加直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能力。
  “光合作用产生氧”演示实验中,玻璃漏斗和试管组合在一起倒扣在大烧杯内的金鱼藻上,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太阳光照下,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气泡,但是实际从收集氧气到检测还会遇到以下难关:①叶片被漏斗压住,叶片得不到充分舒展,妨碍接受光照②漏斗柄一般较长,装满水的试管倒插时容易进空气③选用的大烧杯要尽可能深,水位要超过漏斗和试管的接口④操作麻烦,容易造成失误⑤检测氧气前需要把倒扣的试管从漏斗柄移开并翻转过来,需要两人配合(一人密闭试管口一人准备带火星的木条)容易漏气。笔者做了以下改变。首先可以改为学生准备实验装置。不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学生要解决如何在试管注满水的情况下漏斗和试管一起倒扣在金鱼藻上),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小组讨论:①实验装置这样组装的目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改进的建议②阴雨天气,要保证实验的顺利,可以采取什么措施③如果需要比较几种水草的实验效果,比较的指标是什么?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完成演示实验的同时,更深刻的理解了这样组合实验装置的目的。
  学生小组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部分创新。如用玻璃酒瓶代替玻璃杯,用塑料饮料吸管取代漏斗,自发带来了多种水草。通过把实验过程化,演示实验的效果十分明显。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生物现象都呈现的更加直观。在这种的过程式实验中,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并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知识。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学生将塑料矿泉水瓶替代了整个装置,具体如下:①取一个550ml农夫山泉瓶,去除广告纸②装入400ml清水和水草,留150ml的空气③盖紧瓶盖(可以在瓶盖和瓶口之间加一层保鲜膜增强气密性)④倒置塑料瓶(增强气密性)放在窗台接受阳光照射。这一方法在其他班级推广时,学生总结了该装置的优点:①携带方便,便于学生在家中完成,带入课堂检测氧气②装置材料易得,数学生可以独立操作③检测氧气时,只需要一人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深入打开的塑料瓶气体部位,就可以明显看到木条复燃。缺点:①部分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深入水下,导致检测失败②该装置检测氧气不能反复进行。
  2.调整实验顺序,给演示增加趣味
  在初中生物教学上开展演示实验不仅能把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让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演示实验肩负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演示实验不能仅仅满足于按部就班地操作,更要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知识。
  “验证呼吸过程中的气体的变化”这个演示实验在教材中安排在学习了人“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后,对植物呼吸气体变化的验证。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就调整了实验顺序,用这个演示实验引入课题。一上课学生就看到两支点燃的蜡烛分别放进装有种子两个玻璃瓶中,学生一下子被这两只蜡烛的燃烧现象吸引,同时产生疑问“为什么一根蜡烛熄灭一根蜡烛仍然燃烧”。在蜡烛熄灭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趣逐渐的提高了,迫切的想了解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接着,由教师讲述植物的“呼吸作用”。学生顿悟:原来萌发的种子有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所以萌发种子瓶子中的蜡烛就慢慢地熄灭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经历了设疑——释疑的过程。
  3.细化实验操作,给演示增强可视化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的操作步骤不容易直观观察到。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来细化演示。让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接受。
  “唾液消化作用”实验中,两支试管放到37℃的水中恒温保存10分钟。容易出现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水温很容易降低②温度计的示数不明显。笔者就想办法把这个实验过程细化,尝试着用人体体温来替代37℃的恒温水浴,这样学生就清楚的观察到实验温度。
  “观察叶的下表皮”實验中,学生在使用光学显微镜实际操作中不容易做到:①区分各类细胞②对比观察“气孔开”和“气孔闭”。笔者尝试在学生练习操作这个实验的同时,增加了数码显微镜的演示。学生制作临时装片,上台演示。数码显微镜可以连接大屏幕显示,学生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自己当场制作的“叶下表皮”。教师在演示装片时,还可以直接在大屏幕显示器上用电子笔圈画出一对保卫细胞,现场讲解:①区分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②对比观察“气孔开”和“气孔闭”两种情况下,保卫细胞的状态和气孔的状态。经过这样的细化操作,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和分析就更直观了,增强了实验的可视化。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改进,努力优化演示实验教学,力争让演示实验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每个演示实验,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东辉.让演示实验更好地服务于生物教学[J].考试周刊,2014(05)
  [2]刘兵战.谈浅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法[J].新作文,2015(10)
  [3]刘建军.演示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4(03)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数学知识,收获数学能力,增强数学观念,这些都构成了人的素质,就是数学素养。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抓”好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元抓手;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素养,是指数学学习中,刨除具体的解题方法、理论知识后,学者所能掌握的数学的理性思维、内化认知、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它并不仅仅是具体的数学理论和知识,而是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维
【摘 要】在新形势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培养赋予了更高的要求,而初中阶段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积累性的作用,因此在其教学上更应予以重视。下面笔者将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的浅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前言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空间、结构、变化等概念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抽象性、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经乙醇超临界干燥和常规干燥制得SiO2气凝胶和干凝胶载体,并以La2O3为助剂,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用于间二硝基苯液相加氢制间苯二胺反应的镍
【摘 要】通过对微课的制作,我对微课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在教学中也尝试着使用微课。在使用中对微课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也不断总结经验,让微课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微课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
相比于化学类学科,或者数学,物理电子原子一章,生物学科的知识应该是和生活最贴近,基本上书本上的知识,不用过特殊的仪器,就能在生活中直观得看到,生活本身就是生物学习最好的场地,所以在生物课的教学上,可以利用把生活中一些形象生动的经验拿来和生物知识进行对接,进而让学生更好得掌握该知识。  一、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的基本概念  在高中的课程理念中,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学习不是很多纸张上的印刷
通过对膨胀阻燃聚丙烯材料在锥形量热仪实验条件下燃烧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能够描述膨胀阻燃材料升温、燃烧过程的物理模型。同时考虑传质传热过程并结合膨胀速度的经验公式,建
8月底,滴滴出行用户赵某遇害一事受到社会持续关注。9月5日,经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并统一部署,针对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正式启动。
【摘 要】和谐文化的建设,对于高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是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塑造对社会有用人才的摇篮,担当着传承历史文化、为社会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重任。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对于高校的内涵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和谐文化;内涵发展  “和”内涵融合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和”推动了中国文化历史的演进,更
<正>科技变革日新月异,如何把握技术力量带来的风口期,是运营商转型发展关注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在对行业新技术全景扫描的基础上,构建运营商新技术评估模型,锁定九项与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