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213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学习新课标,更新了教育新理念,并在教学中逐步实施,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画图,表演,歌唱等方式进行教学,让生活与学习结合,辅助以激励性语言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顶点,让他们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知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快乐;语文课;激发兴趣;激励评价
  How stir up th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unila•Nusha
  【Abstract】Pass a study new lesson mark, renewal education new principle, and in the teaching gradually implement, adoption the student take pleasure in accept of game, draw, perform, sing etc. way to carry on teaching, let life and study combine, assistance let by encouraging sex language student of study the aggressive attain top, let they are in the happiness easily study knowledge, successfully completion teaching mission.
  【Key words】Language course standard;Happiness;Language lesson;Stir up interest;Encourage an evaluation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怎样才能让“课标”这些理念走进课堂,并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呢?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起来
  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为他们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一切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因素,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在一种自然、快乐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环境中,接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求知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通过读读、写写、比比、画画、做做、演演、唱唱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自主的实践中趣味盎然地学习,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自尊和自信。在教学《四季》一课时,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听、问、查等方法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资料,了解四季的知识。课一开始,老师就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展示自己在课前观察、收集、了解到的关于四季的图片资料及有关知识等。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说的、画的、动情地描述的、图片展示的……场面热烈,情绪激动。由于同学们能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学习成果,他们学得特别兴奋和激动。在学习课文时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学习方式。学生喜欢哪个季节,就先学哪个季节,读好哪个季节的内容;想跟谁学就找谁一起学,想用什么方式学就用什么方式学。面对如此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在课堂上兴奋的手舞足蹈,他们有的离开座位去找好朋友一起学习,有的和同桌展开讨论,有找老师一起交流,还有的小组合作时边读边表演。。。。。。教室里到处洋溢着轻松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同学们在自主的合作中,在读书、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到了朗读、合作、竞争、成功等多种乐趣。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完课文,伴随着清新美妙的丛林乐曲,伴着青蛙呱呱的叫声、北风呼呼的啸声,老师引导同学们想象雪人还会说什么,青蛙和荷叶说什么谷穗心里在想什么。孩子们读书的热情又一次被激发起来,他们想象青蛙、雪人、谷穗那可爱的样子,议论着他们可能说的话,忘情地表演着青蛙、雪人、谷穗的动作,唱着他们可能唱的歌。有些学生还把自己在童话阅读中了解到的趣事,通过歌唱,表演等形式运用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主来。同学们笑着、跳着、唱着……天真大胆地表演,稚嫩动听的歌声,生动有趣的讲述,无时不在告诉我们他们学习的快乐。最后,我还让同学自由选择自己的一幅图画,仿照课文编关于四季的小诗。同学们很兴奋,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小诗人,以他们丰富的想象,编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小诗。整节课,同学们都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情绪达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他们学得轻松,说得痛快,深切感受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2.创设展示舞台,让学生们“动”起来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 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老师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并想方设法创设各种展示舞台,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自我展示中,真正地“动”起来。
  2.1 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秋天,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树叶的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描写树叶颜色、形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引导同学们用这些树叶贴成自己喜欢的画,再给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给画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在班级中开辟一个园地,把同学们的作品贴出来进行展示、评比。目的是让同学们在亲身的实践和展示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学完《春雨的色彩》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春雨的色彩,并用这的笔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习《美丽的小路》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带领学生做“我身边的垃圾”的社会调查。调查我们身边的垃圾从哪里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该怎么处理,引导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学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可让学生回家问家长,去查阅资料,了解哪些动物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后,再进行信息交流和展示,使他们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成功和自信。这样,语文知识的学习就会自然地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关注自然和社会,学会人与人交际和相处。
  2.2 把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生活联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努力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如为了让同学们体验生活老师在下雨的时候,带着同学们观察小雨点,甚至和他们一起跑到雨中,感受雨点儿滴在头上、脸上、伞上的感觉;风来了,领着同学们一起感受清风的凉爽,狂风的凶悍……同学们有了深切真实的体会,老师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笔写关于雨的童话,关于风的小诗,那稚嫩的文字记录着同学们的快乐,记下了他们的感受。把他们的作品汇集成文,让他们互相阅读和交流,感受学习和写作的快乐。在教授《荷叶》一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搜集关于荷叶、荷花的图片及有关歌曲、诗歌:搜集描写夏天景色的词句,然后举行“美丽的夏天”图片展、花展和“颂荷”赛诗会等。当同学们的实践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张扬时,他们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愉悦和自信。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实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清新自然,色彩斑斓的窗子。他们的手脚得到了解放,在实践中“动”了起来。逐渐学会了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来观察社会、观察生活, 并用自己稚嫩的笔描写生活和自然。
  3.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笑”起来
  評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现行的评价过分注重在甄别和选拔上,忽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重视的是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有趣的图案、举行简短的仪式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自信地抬起头并更喜爱学习。比如为了激励胆子比较小的孩子大胆发言,有的老师这样评价:“你的回答很精彩,如果你的声音再响亮一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他们一定会为你喝彩,你能把你刚才说的话再大声地说给同学们听吗?”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你能大胆地提出问题,真了不起!”“老师觉得你读得棒极了,让我们大家都像你一样读。”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有写采用形象化标志,如给五角星、五朵花等,有些则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如:“你真棒,再加油!”“你又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一句句激励性的话语犹如一股股甘甜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品尝到努力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面对学习,他们一定会更自信地抬起头来。
  形式多样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时时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收稿日期:2011-03-13
其他文献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是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坚持进行乐学情绪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1.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知识深度增加,知识面拓宽,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对语文教学而言,同样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谨以在教学实践中的浅陋认识略说于后,求教于大家。  1. 明确教学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是语文工具性决定的。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早就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
期刊
【摘要】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堪忧,加上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课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农村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素质;提高     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冲击是巨大的,迅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
期刊
作业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全国各地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另一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为提高考分,搞“题海”战术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考试中能取得好分数,平时在布置作业时,只图“量”,不求“质”,一味地“强化”训练,总认 “熟”生“巧”,“巧”就能考高分。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
期刊
【摘要】竖式计算格式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中只是改变了一种书写格式,但这有的变化有利于学生接受,易于学生掌握,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竖式;计算;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乘法的分配律  The student operation method give my inspire  Pang Fang-min  【Abstract】The Shu type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好的发展。想总归是想,可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了。我班的学生可谓是三、六、九等,参差不齐。我在练习、作业的设计上也算是费尽心思,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可是效果不是很好。怎样更好得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
期刊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恰好是其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同时作文又是语文的窗户,语文成绩的好坏,可通过作文来透视。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更不可忽视。可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作文是“抬头干盯考试卷,俯首干啃钢笔头”,对作文存有不同程度的畏惧感。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为老师应如何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在新课程下进行作文教
期刊
【摘要】用爱、用美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会忘记学生“不光彩”的历史,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人、对事、有积极向上、向好的态度,使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自我成长,使课堂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关键词】关爱;宽容;忘记“不光彩”     用关爱、发现美的眼光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这就是关爱的內涵。关爱教育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向上、向好的态度,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能力的发展和自我成长,克服自卑的阴影
期刊
【摘要】多层次教育是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征,探索出不同的教法和措施,培养其共性,发展其能力,体现其人生多项选择的一种教育。通过多层次教育,使祖国各业“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多层;教育;政策;贯彻;落实     最近,笔者走访了十一所农村中学,发现有不少学生厌学,学习情绪低落,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人数比例比较大。
期刊
每个班集体中必然会有“后进生”的存在。对于如何转化后进生,我有一个最大的体会,那就是付出真爱。  1.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然而,作为教师,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难。所以有人说:“爱好学生不算爱,爱后进生才是真爱。”后进生听到的批评和训斥太多,而得到的爱心却很少,他们渴望得到爱,特别是师爱。可是他们自卑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