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警察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我国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和韩国警察大学为例,对二者通识教育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和韩国警察大学将通识教育与警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办学理念、机构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各具特色。
  [关键词]警察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艺丹(1968-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广东警官学院公共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文学与教育学研究。(广东广州51023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7-0188-02
  
  通识教育自19世纪初提出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一直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加强“通识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取向。作为单科院校的警察大学,如何对现有课程内容、实施形式、课程分量等进行调整,使之更趋向合理,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部分警察大学的通识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构建我国高校通识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借鉴。
  
  一、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台湾“中央警察大学”是台湾地区警察教育的最高学府。因此,该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深警察学术、培养警察专门人才。台湾的警察主要是来自“中央警察大学”的毕业生。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方面,特别注意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及人格教育三方面的兼容并蓄与平衡发展。
  在本科教育阶段,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在对学生培养方面采取了“专业与通才并重”原则。学校设立了通识教育中心,其设立的宗旨是“盼能兼顾大学教育与警察教育之目的,顾及文、理学科之相关性与整体性,避免专业化或功能化之发展导致个人或专业之孤立及本位思考的不断滋长,且亦注意到警察干部有关组织及逻辑,能力之培养与警察科学必须不断加以充实之现实,避免丧失作为领导干部及整合警察科学之功能;亦能随着社会环境之迅速变迁与思维典范之移转,而培育出更具前瞻眼光、心灵开放的人才”。
   “支持未来实际从事警察工作的要求”是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的“通识课程”的中心着眼点。在课程设置上,以“警察专业知识的通识化结合现代生活基础技能”为设置原则,并强调每类别的课程在该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多元化、知识化与经验化,以及各门课程所涉及领域的相互关联性。除必修课程外,还包含各类文史、语言、艺术、哲学、社会、应用科学等学科。学生选课的方式是自由选修,该校大学部学生在毕业之前,至少需选修8学分以上的通识教育课程。
  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的“通识课程”的教育理念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进行推广。一方面是由通识教育中心提供规划好的通识课程供学生选修;另一方面是没有科目,而是以活动方式来进行的通识教育,如领导智能、校园内外活动、生活教育等,这方面的工作由大学的“学务处”(类似“教务处”)与“学生总队”(类似“学生处”)来负责。通识教育中心也在相关活动上积极参与、配合,定期将活动的成果展现在通识教育中心的网页上。
  与台湾地区的其他大学相比,台湾“中央警察大学”通识课程的学分相对较低。但台湾“中央警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分析认为,该校各专业系所规定的专业学分数已经比较多,如果再增加通识教育的学分,必然要压缩其他的专业课程。因此,开课数量的多少并非主要,关键是开设课程的质量。因此,通识教育中心对每年教师提供的计划开设的课程均进行整理,把内容相同、但名称不同的课程归并统一,使学生在选课时不易因课程名称之故,造成重复修习的情况。
  
  二、韩国警察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韩国警察大学是四年制的国立大学,设法学和行政学两个专业,学生在校4年上课总学时是普通院校的三倍。该校的教育课程分为“大学生教育课程”(类似我们的本科教育)和“职务教育课程”(类似我们的培训课程)。“大学生教育课程”的教授部由法学科、行政学科和警察学科组成。课程主要是作为法学士、行政学士或者警察干部所必须掌握的专业、专业基础科目,还有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教养人士所要具备的各种技术,使学生学到所有的知识,4年期间要获得总分172学分。课程有专业(30学分)、专业基础(85学分)、教养(25学分)及校章指定科目(32学分,由武道、训练教育以及官署实习三部分组成)。专业、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因法学与行政法学不同而各有侧重,但作为公共课程的“教养”则不分专业。
  韩国警察大学的“教养”课程和“校章指定科目”就可理解为我们所指的通识课程,共计25学分,其中必修15学分,选修10学分。教养的科目由作为大学生在培养指导性人格中所需要的“一般教养科目”和在形成世界化现代社会中担当主导作用之基础的“外语科目”组成。“一般教养科目”作为理解人类和社会的科目,均衡地编制了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系列的科目,包括社会学、政治学、自然科学、历史学、东洋古典、社会体育(网球、高尔夫球)等,任课教授可根据上述学科内容自行设计课程。另一方面,该科目的课程还作为理解专业基础、专业科目前提之需要。我国的经典《孙子兵法》就被列为选修课程。“外语科目”分为英语和第二外语(汉语、日语、俄罗斯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此外,还有读本、作文、时事英语等课程供学生选修。
  “大学生教育课程”中的校章指定科目,被指定为迎合世界化社会的英语能力、信息化能力、游泳、驾驶、武道、服务活动、生活指导(训练教育)等。信息化能力是在一年级的夏季集中进行文字处理程序、微机活用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游泳、驾驶是为警察职业需要所进行的训练。武道即从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跆拳道、柔道、剑道、合气道中之一进行训练,通过锻炼培养学生的护身、攻防、擒拿格斗等能力,使学生成为文、武兼备全面发展的初级警察。“服务活动”是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操,每学期在社会福利设施、农渔村、校内等各领域参加18小时以上,4年共44小时以上的服务活动。“生活指导”由学生指导部(类似“学生处”)负责,每周3小时的课程,讲授维护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律和态度、各种礼仪活动、作为警察所应具备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等人格教育。
  韩国警察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总共有“学术·艺术类”“体育”“宗教·服务”“言论”等类型的四十多个社团自由进行富有个性的活动。该校社团联合会称为“青社团”,它在支援各种文化活动并造就多彩的大学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还提供涵盖多个方面的讲座。
  韩国警察大学的入学、毕业仪式是该大学最为引人注目的活动。典礼的规格和场面也十分隆重。入学仪式是决心诚实履行4年大学生活的仪式,家长、教职员、在校生共同出席庆祝新生入学的欢迎之场。毕业仪式是为祝贺磨炼四年学问与体力并以初级警察干部身份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毕业而举行的。每年3月,韩国总统及总理、内政部长、国家警察厅厅长悉数莅临毕业仪式,亲自向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颁发总统奖、总理奖、内政部长奖、厅长奖,并向所有毕业生授衔、颁发毕业证书。所有毕业生左手持活页夹中的誓词,右拳举起,身体后仰胸脯高挺,竭尽全力高声宣读誓词。总统与全体毕业生还合影留念。
  
  三、结论与启示
  
  警察大学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是一所开放思考、温馨感性的大学。通过对我国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和韩国警察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通识教育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和韩国警察大学都把培养术德兼修、文武合一的优秀人才作为警察大学的宗旨,并且均有与此相配合的课程体系。
  2.通识教育与专业性非常强的警察大学的“专业教育”应该相互补充。警察大学应以科学化、纪律化、人性化的警察大学教育为基本导向,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素养、科技办案、社会关怀与国际视野”的警察。
  3.“通识教育”比“人文教育”更加宽泛。它不仅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内容,而且还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和韩国警察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均有很好体现。
  4.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不仅包括学习本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统领学生在本科教育所有方面(包括学术基础、社会适应性、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其教育手段不仅包括课堂内的学习,还包括招生方式、专业选择、课程设置、选课方式、课外活动、学生的作业和生活管理等环节。如前所述,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在对学生培养方面采取了“专业与通才并重”原则,设立了通识教育中心,该中心为所提供的“警大之门”“警察伦理”“推理与判断”等方面的课程;韩国警察大学所设置的“教养”及“校章指定科目”。特别指出的是韩国警察大学入学及毕业典礼,这种引起所有人共鸣的大学固有“庆典”均在浩荡、神圣、庄严而又自由的氛围下进行,入学典礼使学员懂得作为警察大学的宝贵一员应将祖国、正义、名誉等德行铭记于心;毕业典礼上学员作为守护国家安宁与人民生命的青年警察迈出了矫健的第一步。这些情景无疑会感动、影响到每一个青年学警,并激发他们警察职业的荣誉感和献身精神,并自觉地将这种精神贯穿到自己的事业中。
  5.通识教育应该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使其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通识教育是“舶来品”,发源于西方国家。通识教育不仅应该围绕人类普适的价值观念、理想人格、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且应当把本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传授给学生。我国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的通识课程不但开设有“政治与民主”“欧洲历史与文化”“亚洲政府与政治”“自然科学概论”等,还开设有“台湾政治发展”“台湾史”“历史人物评价”“孙子兵法”等课程;韩国警察大学更加重视“武道”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武道训练着重传统礼仪的教育。
  6.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通识教育中的核心。有学者认为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二是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氛围受到局限;三是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四是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公安警察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大致也是如此。国内外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说明,实施通识教育是解决目前这种弊端的有效和可行之策。在实施通识教育中,课程建设是核心。课程建设包括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等。在警察大学的本科教学中,如何设立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质量更加优良的专业课和通选课,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和研究。我国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心和韩国警察大学的课程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模式。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大学都逐步实施通识教育,但这些院校通识教育模式都大同小异,基本上是由专业课与若干个不同知识领域的选修课组成。这种所谓的通识教育模式不但没有充分反映学校的特色,而且仍旧是在专才教育模式下实施通识教育。在当前全国公安院校进行改革之际,学习国内外警察院校的通识教育实践,希望能为我们寻找更加合理、完善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朱清时.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本科高等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文辅相.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改革,2000(2).
其他文献
对厄尔尼诺事件多因素成因进行了分析。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方法对1973~1994年的全球7级以上地震次数、日食条件、海温距平数据建立了SOFM网络检验模型。对1995~200
目的:探讨OPDCAS六环法在专科护生实习前综合模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省内实习普护专业2010级1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名学生为实验组,余80名学生作为对照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单层厚度15-30m(最厚处超过40m),含油率5%~10%。延长组沉积时是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长7期湖盆范围达到最大。通
利用金管实验装置,在高压、恒速升温的条件下对塔里木盆地2个油样进行了热解成气实验,结合GC和碳同位素分析,得到了甲烷生成率、甲烷碳同位素与实验温度和升温速率的关系。由此建立并标定了油成甲烷及其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2个油样生成甲烷气时的平均活化能差别不大,但活化能的分布有所差异;12C生成的活化能在低值区稍高,而在高值区稍低,从而使生成12C的平均活化能稍低于13C。正是12C、
阐述了在测井资料管理及应用方面使用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管理系统的对比优势,探讨了测井数据库开发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测井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基于数据库底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环节是临床能力训练,创新能力是核心内容.通过“三基”训练奠定创新基石,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及PBL教学激发创新思维,进一步通过临床荟萃分析、文
在中国农业大学迎接百年华诞之际,后勤管理处全体员工,为校庆盛典献上了一份光彩夺目的大礼——我国第一个“总—分”结构的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严格现场审核,获得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认证证书。  2006年12月20日下午,在北京高校后勤工作会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中,中国农业大学后勤餐厅保障协调部、学生公寓服务部、12号学生公寓楼又分别获得“北京高校先进餐饮中心”、“先进学生公寓中心”和
<正>~~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同普通高等教育同样重要的教育类型,但由于多种原因在我国历史上它被错误地定位为质量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类教育层次。文章提出高职教育具有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弱公共性”特征,因此高职教育机构类似于提供教育服务的企业,一个健全的劳动力市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不需要过度干预高职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问题,因为它们会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高等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从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着手,解析了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翁兴旺(1965- ),男,湖南岳阳人,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