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转为有用

来源 :收藏·趋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说:“有无相生”,谁说无关经世致用的知识,单纯美感的追求,最后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Tjep Studio设计的“破碎花瓶”,则体现了另一种“有无相生”。布满空洞的花瓶,也许无法盛水,但花草却能从瓶身中钻出来。这个设计不但创意新颖,更暗示了一种放弃因循守旧的自由生命力。
  Alexander Reichert设计的Prada Transformer拥有一个几乎“无用”的外形,设计师抛弃了建筑最基本的特征——稳定,用钢制骨架和透光薄膜来完成整个空间。以六边形、十字交叉、长方形、圆形为骨骼的四个平面,以由荷兰Cocoon Holland BV公司特制、一般用于包裹和储藏大型机械的Cocoon弹性白色透光膜包裹。拉紧后,整个Pra-da Transformer显现出一个四面体几何结构。四个侧面都拥有独特的钢架构外形,并能自由翻动。
  Alexander Reichert无疑最终赋予了“无用”以确实的使用价值。Prada Transformer通过翻转改变形状,而不同的形状对应着时装秀、电影节、艺术展等演出。合伙人雷姆·库哈斯说:“有意思的是,人们把Transformer看作动态的建筑,而不是依照传统思维将其断定为简单的静态物体。Prada Transformer根据场内举办的专门活动对建筑进行实时构造,使人们对这种类型的建筑有了新的认识。”
  另一个废物利用的例子则是Jeroen Wesselink的作品“Floco”,将废弃的大金属管改造而成的凳子,而椅面用上了圆滚滚的橡胶球,在设计师巧手之下,一件充满乐趣的设计应运而生。难得的是,这种设计似乎并无难度系数,完全可以广而告之并全民普及,当然,这里普及的不是技术,而是思路,和一种DIY的生活方式。
  Front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师用特殊的笔,在空气中随意画出心目中想像的家具。而那些画出的轨迹,被摄像头捕捉后生成3D模型,再导入激光成型机,快速生产出家具。空气中的信笔涂鸦变成了设计图纸,这个充满着行为艺术气息的Sketch Furniture(草图家具)系列,为Front Design赢得了广泛赞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案例从现象上无法定义其出发点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因为其中涵盖了大量的科技成分,如你所知,科技的另一层含义是“领跑”,而大部分“领跑”都是无用的,或者是不被接受甚至无法理解的。
  当我们无聊时,我们能看些什么?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你没有看错,这不是恶搞,这本由罗伯特·M·波西格所著的内容奇特而有趣的书,内容以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的旅行为线索,探讨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并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一路上父亲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下的事物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遥望》
  在中国的读者心目中,迈克尔·翁达杰并不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许《纽约客》上对他的评价,能吸引一些兴趣:“他的每一本书里都充满了如此精妙、如此生动的章节,以致它们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他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最出色的段落就在书页上方盘旋,然后飞入读者的心灵。”
  《遥望》是迈克尔·翁达杰的第五本小说,以两个(也可以理解为三组人的故事)几乎不相关的故事,缠绕在一条若隐若现的时空链上。人物、情节都在不断跳跃,而其中的一个故事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小说中,融入了诗歌、笔记、传记等多种文学体裁。阅读《遥望》的过程,就是一次静谧的冒险。
  《控制的极限》
  吉姆·贾木许的经典之作,这位号称永不向好莱坞妥协的美国导演,几十年如一日的用独立的姿态讲故事,其中,尤以这个故事最为迷离而不扑朔,荒诞却又严谨。至于剧情,这里暂不描写,因为各种段落、各种结局、各种原因都争议颇大。所以,这是一个只适合闲情状态下观看的电影。
  当我们发呆时,我们能去哪儿?
  东京市中心的一间画廊里,有一件全世界最大的光学玻璃桌椅,由一块长达四米的光学玻璃制成。大块玻璃构成的吧台和凳子,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表面能形成水波一样的纹理,欺骗了所有人的双眼。
  这件Tokujin Yoshioka(吉冈德仁)的作品“Waterfall”让人在充满现代感的屋子中,同样能体验到自然的奇妙。对吉冈德仁来说,“Waterfall”无疑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现代科技手段,与崇敬自然的禅宗精神相借鉴、相融合的绝佳试验。中国人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哪怕呆看这片不动的“水”,也是一种心灵修炼,这件吉冈德仁巧妙的设计,仿佛在为我们诠释那段著名的禅宗公案:幡动?还是心动?
其他文献
我们的一切已经被国外的应用艺术模式所占领,无论是生活大件,或是饮食起居,短短几十年,我们的传统意识已经变成了简单的“中国元素”而非中国源流,或者是中国概念。可悲点说,除了饮食,我们已经失去了应用艺术的主权。  在很多人眼里,搞艺术理所应当有丰厚的回报,因为艺术里有精神的提升,和相對于理科更自由且可以更轻松获取的经济回报。无异,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远比具有相同财富的商人更耀眼,且受人尊敬,更何况有留学
期刊
在今天,我们不再需要传统的具有压倒性的装饰来示威,于是我们不妨这样看,“明合文吉”的作品中出现的中国装饰元素其实是寻求自身的知性与感性,是找出表达自我的最短距离的方式,这是一种平和的装饰状态,一种生活。  STYLE标签——超越不同文化与语言  浪漫:他们的作品富有法国式的浪漫想象,像法国人一样热爱生活;  平衡:他们的作品结合了东方的平衡和美学,使用简洁的线条,生动又宁静的形式以及优雅的比例; 
期刊
时光的长河并不是什么都能带走,有些东西沉淀下来,最终成岩。怀旧和消极无关,复古亦不是倒退,许许多多的灵感都来源于旧时光。  30年代 鞋面  30年代被誉为当代女性最想“回归”的时代之一。那个时代的欧洲,经济萧条、战争蓄势待发,时尚都是步调缓慢的,却从未停止过脚步。只要爱美之心还在,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Bally崇尚经典、不盲从流行的理念让它在这个时代的鞋面上找到了灵感。不知穿上是否能够拥有那个
期刊
作為一个艺术家,為什么把视线切换到科学领域?洪磊為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法:“在这个当下,艺术及文化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问题。人类的困境太多了,并不是哲学或者艺术就能解决的。  我们暂且可以把洪磊称為“阅读家”。正如艺术评论人周雪松所说:“他通过阅读建构了自己独有的世界观与艺术观。在审美以外,通过广泛地涉猎文本,不断探寻着各种解释当下世界问题的方法。”  从他艺术家的身份来看,这种
期刊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呢?不同的视角,往往决定了我们不同的结论。有人说是宗教,有人说是政治,康定斯基说,是数学。  的确,从这位西方现代抽象艺术鼻祖的作品和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艺术生涯,一直在力图精简、再精简地看待这个世界,并将之付诸画布。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并非将艺术还原为几何点线面的第一人,但他的著述与艺术成果,却无疑将西方现代艺术引入一个全新的维度。事实上,几何学的进境与艺术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期刊
段建宇的画作不仅总能喂饱眼睛,且在她的幻想世界中,每一元素及多个单一元素的并置都如此逼真,以至我们逐渐清晰地意识到现实可以比幻想更为奇怪。如她所言:“想象力是万事万物的润滑剂”。  段建宇的艺术语言就像是一种“情感密码”,并与一种优雅的“中国式”乡音结合起来,关切当下的生活。日常生活在段建宇宙的表达下,和“枯燥无味”永远都粘不到一块。如著名策展人张巍所写的段建宇那样:“……当我们谈起日常生活的时候
期刊
在国人眼中,设计圈是个“小清新”称王的地方——悦目的色彩,圆润的造型,似乎永远弥漫着一股甜腻的气息。可事实是,设计师们的审美,远比大众想象的更激烈,更诡异,比如Iris Schieferstein,这位总是围绕着动物标本工作的设计师。  Iris Schieferstein,1966年出生于德国,年少时的她,就有着各种奇思妙想。1987年,Iris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发行了黑白摄影集,内容是一个裸体
期刊
如果说不锈钢的发明是一场“误会”,那它能被当代生活选中,成为“现代化”的标志性材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它身上,我们甚至能嗅到一丝“神圣”的气味。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不锈钢——这种如今已经走进大众生活,随处可见的材料,其实“起源”于一次误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政府决定研制一种耐磨、耐高温的枪膛材料,他们将冶炼的任务交给了专家亨利·布雷尔利。布雷尔利的试验进程并不顺利,以至于大量不符合
期刊
塑料不仅成为暖心的设计精品,甚至进一步登堂入室,俨然变身为“大牌”的“大众代言人”。至此,它还如何继续“廉价”的标签?  显然,塑料并非“廉价”的代名词。在当代设计界,从来不乏才华横溢的设计师,经由他们无限的创意,与“让世界更美好”的诚意,塑料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设计媒材,它坚固且轻便,造型色泽随心所欲,可以轻易解决现代人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同时,还可以进行复制和普及。因此,在这些设计师和艺术家的
期刊
英国 非洲艺术登陆泰特美术馆  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近期启动了非洲项目,尼日利亚艺术家Otobang Nkanga与安哥拉艺术家Naslio Mosquito的作品登陆泰特Tanks空间。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泰特将向观众展出易卜拉欣·埃尔-萨拉希(Ibrahim El-Salahi)和Meschac Gaba等非洲艺术史上卓越艺术家的作品。泰特这一项目旨在通过展出非洲现代及当代艺术作品使非洲艺术在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