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8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浅析

来源 :地学前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hl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8级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形成长350多km,宽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触发了1万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碎屑流)地质灾害,其中巨型灾害体87处、大型灾害体606处,形成了136个较大规模的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的链生特征显著,形成地震-崩塌、地震-滑坡-碎屑流-堰塞湖-堰塞坝溃决-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链。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种类全、密度大、强度高、致灾重的特点。在部分地区,崩塌、滑坡和碎屑流的分布面积占地震极重灾区面积的30%~58%,甚至高达80%。据初步统计,崩塌、滑坡和碎屑流共导致大约2万人死亡,其中北川县老县城滑坡导致1600多人死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沿断裂带、河谷和交通线分布。崩塌、滑坡的破裂源主要位于河流拐弯处靠近侵蚀岸一侧、山脊两侧及坡肩部位,这与上述部位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直接相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形控制,其次为岩性、斜坡结构、活动断裂、人类工程活动。许多大型崩塌、滑坡还具有高速远程的特征,部分崩塌、滑坡-碎屑流位移达数km,速度高达100~300m/s,其运动轨迹复杂多变,常常导致多处人员伤亡,是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防灾必须面临的新课题。根据上述情况,文中对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地震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运动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首次提出高山峡谷地区单一斜坡上呈阶梯状多级滑动的群发性地震滑坡的形成模式:强烈地震往往引起剧烈的地面震动,而高陡的山脊及其坡肩部位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因此,上述部位往往是地震滑坡的高易发地段,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不稳定性斜坡的临界峰值加速度时,斜坡失稳破坏形成一系列的群发性滑坡,从上到下往往形成阶梯状多级滑动的滑坡群,此种模式适用于残坡积层、风化层地震滑坡和主滑面较缓的地震基岩滑坡。最后,指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对防灾减灾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正>强迫症是目前较为多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发病率约为0.11%~0.33%[1],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HT)功能低下存在密切关系,临床上常采用5-HT再摄取抑制剂治疗,但效果并
基于NI数据采集卡及调理模块,配合发动机各关键位置的传感器,采用LabVIEW软件编写采集程序和串口通信程序,开发了双燃料发动机实时监控测试系统。利用标准信号发生器等设备校
本文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实现了高斯移动热源载荷下平板堆焊的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
为了对膨胀土充分了解,论文详细阐述了膨胀土的一些重要的工程特性。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多个指标的数学模型,并用C语言编制了膨胀土等级评判程序。为了研究石灰对膨胀土的
<正>近日,著名学者、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主编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概论(1978—2018)》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列入了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出版项目,是中国
高等教育公平是近些年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将从数据分析、研究内容及研究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中国知网"中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在总结的基础上找
采用不同Na2O含量的分子筛制备不同Na2O含量的催化裂化催化剂,通过焙烧、铵盐洗涤等后处理工艺脱除其中的钠,考察了焙烧温度、铵盐用量、洗涤次数对催化剂中Na2O含量及其微反
保税区产生近二十年来,为中国贸易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旧保税区的模式不能适应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针对沈阳市现有保税业务发展情况及发展态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的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宝石能谱CT扫描检测的早期胃癌及胃的癌前病变患者,其均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早期胃
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研究的特点是借鉴交叉学科领域相关理论、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对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随着这些借鉴和渗透而更加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研究覆盖日益全面,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