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怎样生活?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wwwbushi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题出自阿兰·布鲁姆的同名作品——作者解读柏拉图《王制》(《理想国》),一薄薄的册子。我以为,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全部被称为“价值观”世界建立的出发点和归宿。
  价值观不是意识形态,不是理论,当然也不是哲学。价值观不是习俗,不是规则,当然也不是法律。价值观,是人之为人,且对“人应该怎样生活”一问的答案。在此意义上,毫无疑问,人类有着共同或接近一致的价值观。只因岁月风化,大浪淘金,一部分人类共同体与自己创建、秉持的价值观渐行渐远,乃至错把他乡当故乡。当此时,重温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四、五章,尤其是该著商务版第66、67页,便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托氏论述照抄于下:
  “只要乡镇自由还未成为民情,它就易于被摧毁;但只要它被长期写入法律之后,就能成为民情的一部分。”“乡镇是自由人民的力量所在。” “在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中,可以说知道乡镇自由的国家连一个也没有。” “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教导人民安享自由和学会让自由为他们服务。” “在没有乡镇组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虽然可以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但是它没有自由的精神。片刻的激情,暂时的利益或偶然的机会可以创造出独立的外表,但潜伏于社会机体内部的专制也迟早会重新冒出于表面。”托克维尔在此强调的原则,可概括为乡镇生活、乡镇政治和乡镇精神,是我们可观察到或体会到的自由价值生长的基石。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当然也是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不否认这一点,它所追求的人类生活目标,是自由人a的联合体,而非不自由人的地狱。
  戴尔·卡耐基《林肯传》,也同时是一册好的教科书。林肯彪炳史册的功绩是废奴,围绕这一主题,先是有林肯与道格拉斯的著名辩论(参见雅法《分裂之家危机》和《自由的新生》),后有一场葬送75万美国士兵的内战。期间,有林肯提出“民治、民有、民享”的葛底斯堡演说。林肯同乡道格拉斯,在废奴国策上与林肯没有根本冲突,为何名不见经传的林肯最后击败道格拉斯参议员,赢取总统竞选?《林肯传》提供了重要线索。俩人皆出于维护美国政治统一,反对蓄奴制。道格拉斯参议员却另有考量:废奴应该出于自愿和经济上划算与否的计算。他过于功利了。而在林肯看来,有比尊重自然生活更重要、更高的正当原则——它们是维系乡镇生活、政治、精神的根本价值。功利上考量废奴,将损害这一原则,进而损害美利坚合众国统一的根本价值,把国家引向分裂。林肯出于本能的坚定信念,使得美国在血泊中赢得“自由的新生”。
  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故事。最近出版的三部作品,老中青三代讲述的“故事”,其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他们对人应该怎样生活的答案。它们是《梵高奶奶的世界》《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和《重新发现社会》。被称为“梵高奶奶”的高秀峰,是一位不识字,不知绘画为何物的河南乡村老太太。为回答孙女的追问,老太太拿起画笔,讲述孙女完全陌生的“梵高奶奶的世界”。儿子江华写道:“她把这个消失的村庄的碎片,用她的画笔缝补起来。”“虽然身在异乡,但她以画画之名,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画之奇,令人目瞪口呆。激发我强烈兴趣的,是老太太何以成为“梵高奶奶”,以及儿子如此干净利落的文字出自何处。高秀峰的世界,是她生命的总和,叙述生命,出自本能,何以教之!江华对母亲画作的解说,在他写下每一个字的时候,他的身体和精神,一定也回到了他十七八岁之前的世界。那个我们每个人来自的世界,被后来没有来由的层层生活尘埃覆盖了、遮蔽了,从而被干干净净地忘却了。但它却是梵高奶奶心中仍然活着的世界,是儿子激情之下仍然可以回到的世界。那个世界,有托克维尔笔下美国的乡镇生活、政治、精神的遗韵,有林肯与道格拉斯辩论充满底气的来由。
  在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中,那个黑龙江省下岬村,在经历了50多年风雨袭击后,再也看不到“梵高奶奶的世界”,曾经的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似乎永远地变了味道,本来已满目疮痍的自然正当原则荡然无存,却结出了“无公德个体”的累累“硕果”。
  我们还能回到“梵高奶奶的世界”么?还能重启托克维尔概念中的乡镇生活、政治和精神么?同样来自江西乡村的年轻一代学子熊培云,在《重新发现社会》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下面这段话,很能表现熊培云的观察能力和洞见:美国联邦制的好处在于“它不仅允许民众参加选举,还允许他们在不同的州里选择自己的生活。”在我看来,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其根本精髓,就是尊崇自然赋予我们的正当原则,让人群回到它本原的生活状态,把权利赋予重新组织起来的人民。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天经地义。
  (作者单位:万圣书园)
其他文献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是一种少见的综合病症。此病最早由法国Albarran(1905)提出,称之为输尿管周围炎,直到1948年Ormond正式报告2例,对其临床表现作
1984年1~12月我们对43例过敏性紫癜(AP)患者发病初期应用了潘生丁作预防性投药,对防止肾损害,取得初步效果,兹报告如下。观察对象与方法入院确诊为AP患儿43例为观察组,年龄2~1
本刊讯10月12日-13日,“2007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在广州举行。建设部黄卫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谭庆琏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
尿道狭窄患者常需行逆行尿道造影,以确定狭窄的部位、程度及范围。但造影时如狭窄段细、注药压力高,造影剂可经尿道粘膜返流入血循。我科近遇2例报告如下:临床病例例1 男性,
1841年,法国病理学家Rayer首先报道了尸体解剖的原发输尿管癌:1902年,Albarran第一次术前诊断了原发输尿管癌。原发性输尿管癌是较少见的,约占泌尿系恶性肿瘤的1%。我国近年
本文复习人体正常钾代谢过程,讨论了药物所致的高钾血症,包括钾摄入过多、钾排出减少及细胞内外钾分布改变等原因的高钾血症。 This review of the body’s normal potassiu
全国肾小球疾病学术会议及全国肾脏病学进展学习班于1987年10月6日至14日在西安举行。与会代表606名,收到论文548篇,口头或书面交流342篇。会议传达了伦敦第10届国际肾脏病
膀胱粘膜在炎性环境中有向增生和化生发展的趋向。为证实长期炎症过程可导致肿瘤生长的观点,许多学者观寒了非典型增殖,以膀胱粘膜长期 Bladder mucosa in the inflammator
本文对6例MPGN-Ⅲ型进行了组织学、超微结构和免疫荧光的观察及分析,形态学特点为MPGN-Ⅰ型加上膜性肾炎的改变。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有显著的IgG、IgM 和补体C_3的沉积。对MP
我院1984年11月——1985年7月开展了经皮穿刺肾造瘘摘石术共50例,其中单发肾石46例,多发肾石4例。一期完全取出结石44例,分期取出结石3例。“顺行”经皮穿刺42例次,失败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