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困境及创新路径调查研究r——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织锦技艺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典范.尽管近年来在保护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出现了生存危机.通过比较壮族织锦技艺历史和现代的发展状态及影响因素,牢牢把握广西壮族织锦技艺的基本文化属性,同时借鉴其他种类、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经验,梳理传承人谱系,对壮族织锦技艺进行整体性保护.通过保护广西民族文化资源,加快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出现与传播,对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品行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基于当前部分消极网络文化的出现,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对此,文章从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影响出发,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出现此种影响的原因,而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旨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也应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但是,在实际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仍沿袭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该文全面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为高校教师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也是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的生力军.如何激发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使思政理论“活起来”、师生“活起来”、课堂“活起来”,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学生头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重要任务.该文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激活思政理论课堂的必要性和激发思政理论课堂活力路径策略,通过激发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活力,促
徐州文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还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备繁荣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徐州文艺也存在财政投入较少、政策与激励措施匮乏、氛围不浓、活动较少且不接地气、人才后劲不足、门类之间发展不平衡、研究严重滞后七大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徐州文学难以产生“高峰”之作.要想真正繁荣徐州文艺,徐州市应加大文艺资金投入、加快构建文艺政策体系、积极营造浓厚的文艺氛围、开展有效的文艺活动、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亮点并培育新的增长点、切实推动徐州文艺研究.
随着社会多元化,高校突发事件种类和数量增多.高校面临的压力除了学校内部,还有家长、社会公众的关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除了日常管理机制,还需要更多人文关怀.高校要落实德育的机制,把德育教育理论从宏观理论运用到微观班级组织、团学组织管理中,带领学生干部群体做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引导,优化心理帮扶体系,提升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带动学生思政工作创新.实现在突发事件中对舆情的正面引导,更好的落实人文关怀.
2016年,复旦大学发起“课程思政”,迅速获得国家和各类各级院校的支持和呼应.现如今全国上下各级院校皆投入到“课程思政”的浪潮中.技工院校在校学生均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该文以北京轻工技师学院航空服务专业的英语课程为例,探索在技工院校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德育元素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课程及学校3个方面研讨了在航空服务专业英语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的实践,以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为国家培养兼具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较高的道德情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020年下半年以来,“打工人”一词在网络热传,并以此派生出了诸如“尾款人”“考研人”“早起人”等一系列词汇.这些词汇在反映社会的新事物、新概念的同时,也伴随着汉语新结构的产生.该文以“打工人”一词为例,利用语言学知识从语法、语义角度探讨汉语“××人”结构的生成机制,归纳该类词产生的规律.
立德树人是党的根本教育方针,培育和提升教师职业品质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该文探析了教师职业品质内涵与特征,以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的教师职业品质培育工程为范例,提出了培育路径和实践策略,包括培养教师“德高为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能学善教”的职业能力,强化教师“实践育人”的职业担当这3个层次.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黄河文化遗产,重新解读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传承中华文脉,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作为文化传播和科研重要基地的高校,对黄河文化研究的重视程度、认知水平、践行能力等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河南高校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以期创新教学体系,让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植根于河南学子心底,拓展黄河文化资源的多元化交流,促进河南高校学子成为黄河文化标签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感,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素养有重要的意义.辅导员工作中主要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网络思想教育、日常教学、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理论学习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辅导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发现辅导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程度总体较低;辅导员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这7个层面的工作职责之间相关性较好;文科类学生的辅导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程度显著高于理工科类;辅导员对大四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程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