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IUS治疗月经性气胸三例及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i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经性气胸是指无肺部基础疾病的育龄期妇女,发生于月经前72 h和月经来潮后72 h内的自发性气胸,占育龄期女性自发性气胸的20%~35%。月经性气胸的一线治疗方案为胸外科手术,术后补充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概率,但目前关于激素治疗的具体方案尚无统一定论。本文报道3例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月经性气胸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以期加深对月经性气胸的认识,为月经性气胸的药物治疗积累临床经验。

其他文献
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高病死率、高并发症率的特点。通过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有助于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及时转诊和干预,从而改善预后、降低费用。目前关于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指标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Ranson评分、胰腺炎活动度评分系统(PASS)、日本严重度评分(JSS)、Glasgow评分等多因素评分系统,以及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日益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目前已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但其诊断和治疗仍面临较大的挑战。由于真菌的分类较为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缺乏有效的早期确诊手段、治疗药物疗程长等,决定了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实施过程的复杂和挑战。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治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目的评价不同抗感染方案在治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血流感染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CRKP血流感染的患者,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分为(1)美罗培南组:静脉滴注美罗培南2.0 g,每8小时1次,联合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以外的其他药物,治疗时间超过72h者;(2)替加环素组: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替加环素剂量最低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是一条重要的免疫负调节通路,在调节机体T细胞活化和增殖、自我识别和耐受及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异常可导致人体自身免疫的异常,在肿瘤、慢性病毒感染、移植免疫及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该通路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其在遗传易感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来,颈动脉蹼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少见危险因素越来越被重视。本研究从浙江2家医院5 943例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中检出32例颈动脉蹼患者,占总被调查人数的0.54%。其中1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理为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伴黏液变性;2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3例无症状患者未进行预防缺血性卒中治疗,随访(20.9±12.4)月,均无卒中发作。研究结果提示,颈动脉蹼在2家医院的检出率低,无症状性颈动脉蹼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常氧组和慢性间歇低氧组,将慢性间歇低氧组大鼠置于低氧舱内,每天8 h,每180秒向舱内交替输送21%氧气(空气)和5%氧气(低氧气体),采用数字测氧仪监测舱内氧气含量,调节气体流量,持续12周。常氧组大鼠置于同样环境下,但给予21%氧气(空气)暴露。分别于气体暴露前、暴露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检测2
分析1例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型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HSD17B3基因序列变化。患儿2岁11个月,抚养性别女性,因"双侧腹股沟包块"就诊,幼女外阴,阴蒂肥大,睾酮与雄烯二酮比值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后逐渐降低,染色体核型46 XY,彩色超声检查未探及子宫、卵巢。父母及弟弟表型正常。HSD17B3基因测序显示患者携带2号外显子c.201A>G(p.Glu67Asp)及9号外显子c.62
目的探讨妊娠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改善其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例妊娠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母儿进行随访。结果7例妊娠期胃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3岁(29~35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者3例,发现盆腔包块者2例,黑便者3例;自出现症状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90 d(8~211 d);孕期均行胃镜活检后病理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 458例,其中骨转移患者14例,包括与子宫内膜癌同时诊断的骨转移(初诊时诊断的骨转移)和子宫内膜癌复发时诊断的骨转移(复发时诊断的骨转移)各7例,随访截止至2018年7月或患者死亡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5.5个月(7.7~25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