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际动手操作教育(即劳动课教育)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课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认识;素质目标;途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78-01
  在实施“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轨的当今,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通过各个学科的协调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今后教学的方向。劳动课以它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的独特优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劳动学科的自身特点,劳动学科能更好的体现出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出发,构建起“以自学为基础,以思维为主线,以训练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体力劳动对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智力、审美的情感”由此看出劳动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以提高素质为目标
  劳动教育是教育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偏废的一个方面。目前,学生中有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宠爱条件优越,几乎没有劳动知识和能力,更缺乏劳动实践。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热爱劳动。所以,开设劳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方面是利用劳动课要劳动的特点,通过学生动脑、动手、付出体力、创造成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劳动实践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感,磨练意志。简而言之,要寓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于劳动教学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开设好劳动学科将推动学校劳动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由此可见,上好劳动课,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将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劳动课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立足于素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二、以课堂教学为途径
  为了达到设计劳动课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以课堂教学为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在劳动课的教学中,对课堂结构做了如下的构想与尝试。
  2.1 激情导入,引入新课。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又轻松地学习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因人因时因课而异,常见的有展示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组织相关活动等方法,精心架设“兴趣”的桥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因此,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如用展示直观教具的方法,在新课讲授之前把本节课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学生看,以此来激发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欲望,从而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
  2.2 讲解示范,传授新知。劳动课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重要体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践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所以新知识的学习安排应该是从理论到实践。学生了解了劳动的步骤和方法,但每步具体该怎样去做,还需要教师给做出样子。教师的示范操作一要具备规范性,即准确无误;二要具备可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如讲《西裤的缝制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科学标准的操作过程,我在课前认真练习多次,制成录像带并配有解说词,课堂上放出后,每步做什么,怎样做的,图文并茂,学生边听边看,效果非常好。
  2.3 实际操作,掌握要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实际操作要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特别是重点部分更应多强调,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要领。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实际操作,掌握要领的舞台。
  四、以社会实践为目的
  中学劳动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离开了社会实践,即使教师讲得再透彻,学生听得再明白,不进行社会实践,要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一句空话。为此,中学劳动课必须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目的。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4.1 劳动课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以生产程序为序,安排授课内容,做到课堂学理论,基地搞实践。如在学习《西裤的缝制方法》时,从裤子的面料分析,缝制用线的选择、裤子各部位的熨烫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样样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劳动技能。
  4.2 劳动教育同科学实践相结合。在力求劳动课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又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实验相结合。根据本地特点,不失时机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由能变巧,即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增加了能力。
  4.3 课堂教学与开展社会活动相结合。社会是劳动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极好形式。 总之,通过实施劳动教育,学生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外劳动,各种技术实践,学生的劳动技能及各方面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我们相信,只要常抓不懈,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学生必须在徳、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素质必然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并针对该现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方向,要优化课程体系,完善知识体系和创新教学体系。其中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既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符合学科建设的要求。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形成课内、课外、校外三位一体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笔者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提出:英语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素质的培养,因专业而异、因材施教,在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等方面来服务于就业,以此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的目的,从而开创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新局面。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教育
目的:  血清白蛋白是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可靠而方便的指标,并且有报道称血清白蛋白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具有提示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血清白蛋白是否会影响胶质母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的大小。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因而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小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
【摘要】当今社会手机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在分析产生手机依赖症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症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大学生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69-01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研究的意义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手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