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途径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006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书与听书
  曾几何时“上学读书”已被“上学听讲”所取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久而久之,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想”,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读书”的“乐趣”,抑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读书”自学。
  首先是学会“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查找相关“信息”回答问题。随着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并设问,回答;重组,表述知识点;思考,理解“事物”的发现、发展过程,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除此之外,还可提供学生阅读教课书中的“读一读”、“想一想”等辅助教材,探究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等边对等角”,及“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等角对等边”等知识。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从“读书”中探寻、发现“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等,这将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将受益终生。
  二、质疑与接受
  接受式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孔子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
  三、探究与实践
  我们鼓励学生要勇于提出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要“细心、严谨、耐心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明白才能下结论。”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四、导学与反思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也可结合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有意识地“误导”一下,再让学生检错、挑毛病、找漏洞,从而从反面加深对错误的认识。比如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我常常在几种正确的解法中夹着一种错误的解法,或者干脆“宣称”介绍自己的一种“妙”解,然后让学生来比较、评价哪一种解法更好?当学生发现错误时,教师又进行“引导”性的辩解,直至学生的批驳能使他们对错误认识得比较清楚。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许多题外的收获。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仅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同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要总是正确的化身。教师还要注意做好每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可以把学生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在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介绍给学生。如在作业讲评中,教师不要总是“拨乱反正”,把自己认为正确、理想的解法“奉送”给学生。有时教师可以有意漏个破绽,让学生攻击;有时教师也可以面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无能为力的样子,激发其他学生来解决,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他的杰作(也许是得意精彩之处,也许是有错之处),让大家来鉴赏、评论、反思。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代管理实践的剧烈变化,管理理论的持续发展,新型教育技术和网络化的广泛使用,以及学生和其学习特征的多样性增加,对管理专业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更复杂的管理教学情境带来的挑战,依赖某种单一教学方法或者简单混杂多种不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学习主体进行管理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需要。因此,根据体验式学习理论,本文提出必须在管理教学中建立系统整合的教学设计理念,紧密围绕管理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并且在轻松和快乐学习的同时获取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是笔者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从《中国的地形》一课内容的教学上进行反思,将笔者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从三个方面阐述
一、问题提出  农村中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师资,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教育也飞快发展,高中教师需求量大增,出现了高中从初中抽调骨干教师,重点中学从一般中学抽调骨干教师,城市中学从农村中学抽调骨干教师,使得原本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学,到了无米下锅的宭迫境地。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名校优秀的教学资源、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方法、最新的教学理念同步传送到农村中学,能让偏僻的农村学校也能及时获得有效信息,解
所谓习惯,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逐渐培养成的比较稳定的经常性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起着潜在的巨大的作用。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
《骆驼祥子》是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小说,在文中,祥子和虎妞的样子被许多人研究过。八十年代是西方文学理论“疯狂”传入中国的时代,人道主义思潮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十分
现代管理是一门艺术。面对企业的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中基本理论问题的人性假设理论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对企业进行人文化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地要建立对此理论科学认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建立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对高校社团的管理与控制成为关注的重点,也成为建设的对象。高校的社团开设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扩大交际范围,同时培
<正> 1 概述除氧器是火电厂的重要辅助设备,它不仅承担着给水除氧的任务,同时也是回热系统中的一级混合式加热器,其运行是否正常,将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部分电厂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