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高职路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方式探索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专业核心课程桥涵施工技术为教学研究对象,紧紧围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发生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将信息技术与高职路桥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相结合,为相关院校的同类专业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元学与教;路桥专业;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针对高职学生喜欢玩手机的特点,笔者在实践中提出了“互联网+”教学的概念,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在高职路桥专业课中开发了多元“学与教”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挖掘,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使学生上课学习知识就像打手机游戏一样,有具体的任务和升级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以“桥涵施工技术”为例,对道路和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多元“学与教”方式融入高职路桥专业课程教学中。
  一、研究对象
  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路桥工程系2014级和2015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部分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共计236人,先后开展了共56个学时、两轮的教学研究。
  二、研究思路
  将每个班的学生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分配学生时注意组内差异。实验组按照多元“学与教”的要求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对照组仍然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过程
  1. 实验对象分组
  根据实验要求,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男女比例一致。
  2. 教学内容分析
  桥梁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刚构桥等。每种桥型的特点不同,结构也各不相同。
  3. 社会需求分析
  根据桥梁图片或工程实际判断出具体的桥型,是每个路桥施工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4. 学生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对于“掌握梁桥的不同类型”的学习,部分学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设置一些具体任务及评价标准,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有学生都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对自己进行中肯的评价。
  5. 教学目标
  掌握桥梁的不同类型,并能根据工程实际和施工图纸判断桥梁的类型和特点。
  6. 教学活动
  (1)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桥梁?桥梁在公路建设中的地位如何?教师根据模型和图片,讲解桥梁的不同类型。
  (2)教学
  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梁桥组、拱桥组、悬索桥组、斜拉桥组和刚构桥组,指导学生根据所學知识查阅相关资料,绘制出相应的桥型示意图,并写出其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之后,学生依次将自己的示意图进行展示,并逐个介绍其特点,教师给定几种情况,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回答。在学生实施任务时,教师应在旁边进行监督和提示。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
  7. 教学评价
  教师制订考核表,表中附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学生评价分为师评、他评和自评三种,三种评价综合之后取最终成绩。
  8. 教学分析
  对照组的教师仍然按照传统方法教学,讲授理论知识,很少进行师生互动。学生课堂学习也只能保持十几分钟的专注度,到后期经常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
  实验组的教师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介绍了理论知识,且结合了图片与工程实例,预留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使得评价更为客观、明确。
  参考文献:
  李改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军事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研究[D].北京:第四军医大学,201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高职路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课题编号:XJKO16QZY002)终结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媛媛(1985— ),女,安徽阜阳人,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路桥施工、高职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建设的不断推进,辅导员团队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通过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完善培训体系、激励体系等方面来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结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结构建设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落实者,但是由于辅导员团队的建设还不成熟,导致现行高校辅导员的队伍综合素质不够高、结构稳定性差,教育效果不佳。同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
摘 要:本文从校企合作的意义出发,重点阐述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师学院和技工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并对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训模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深入合作。校企合作模式是当下技师学院和技工院校办
摘 要:面对经济时代的影响,发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职学生的发展备受关注,不管是未来就业还是个人素养的形成,都需要重视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属于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技能,所以关系到中职生在面向社会之后的发展进程。通过长期的应用文教学实践,笔者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作了一些研
摘 要: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专业人才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机械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进而探究了具体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以期能够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械课程;动手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应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