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反思水利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灾害性极端气候频发,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中国又迎来了罕见的北方大雪和南方干旱,极端气候的特点是经常出乎人们的预料,让整个社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西南地区影响降水的因素,表面原因看来是大气环流的紊乱,青藏高原冷空气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之间出现失衡。地球历史是在冰暖交替的变化中演进的,极端气候也具有周期性特征,也许目前的情况正处于周期间的峰值上,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或许能有一丝安慰,因为这是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抗拒。然而,现在这个规律失常、紊乱、极端、频发,防不胜防……,逼近甚至超越了人类能够防御的常态。
  
  针对西南大旱情,我更看重的因素是,来自地表的蒸发量变小了,水资源矛盾加剧了。由于水汽蒸发不够,难以形成降雨条件。这是因为地表的自然状况发生变化,径流减少,植被破坏,地表水源涵养能力减弱,蒸发不出大量水’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西南地区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最复杂多样的区域,宏观上属于湿润热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带,但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及元江、珠江等大河流域却较为普遍地出现气候相对干旱燥热,形成了以稀树灌木草丛或早生灌丛植被为主,类似“荒漠”、“半荒漠”的干旱河谷景观。这种景观在亚洲喜马拉雅、欧洲阿尔卑斯和美洲科迪勒那等山地也有所见,但规模之大、类型之多则以西南地区为最。多年来人类活动,薪采耕作等造成原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在岩溶地区突出表现为石漠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大规模建设,资源开发,产业扩张,各行各业用水量大增,导致水资源紧张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在这一进程中西南地区建设了很多水库,修建了许多水电站,这也会改变地表径流,影响水汽蒸发,改变降雨条件。以前的情况是水降下来,地表自然涵养,自然径流汇集成河,但现在降水冲刷地表快速蒸发,到处截流蓄水,地表径流被改变乃至断流消失。西南地区地形复杂,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易受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
  西南旱情,反映出水利水电设施应对自然灾害的功能发挥严重不足。西南地区建设了大量水库和水电站,但由于水利水电分属于不同部门,水利水电规划建设分离,抗旱防洪配套措施、调度机制和相关功能配备都不完善;另一点是水资源开发本身也有无序化倾向,只追求水电利益最大化。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资源型开采洗选加工进入到了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区,导致了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功能被侵占等。很多地方在支流和上游建了很多水库和截流水源,但没有有效的调配机制,在枯水季节或极端气候干旱时期,上游水库就会把水蓄起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导致中下游用水困难。
  过去修水库是为了灌溉,为了防洪。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水利发展的思路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水利投入逐渐向水电倾斜,因为水电可以赚钱,可以为地方纳税,农业的需求就顾不上了。水电开发的思路,最后使得大大小小的水库变成了水电利益集团,能够发电的地方纷纷筑坝蓄水,以灌溉为主要功能的水库却“病”了。
  按照毛泽东的口号,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的综合功能是第一位的,河流开发必须考虑综合功能。长期以来对水利的投入,一是投入少,二是规划不合理,功能不足。这些问题背后的矛盾,是粗放型的农业用水方式与日益膨胀的城市扩展、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无法配置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未来还是要使农业由粗放型的大水漫灌向集约型、节水型发展,像以色列、日本那样实现农业集约用水。城市发展要适度,产业布局要合理。在生物多样性特别脆弱的西南地区,特别要改善耕作方式,逐步恢复植被,矿山开采洗选冶炼严禁进入水源地和保护区,维系和巩固水源地生态涵养的功能。
  水利建设本来的目的,应该是改善生态而不是破坏生态。如果不考虑水利综合的功能作用,自然河流被人为改变甚至破坏,河流被人为切断改道断流,虽然看似总体水量没有变化,但是河流的流态失衡,河谷大段露底,原来自然形成的河床被废弃,不该有水的地方有了水,该有水的地方没有了水,很多河水渗漏浪费,产生盐碱隐患。长期积累下来,水利设施改变了流域内的水环境,这种改变对局部的生态气候影响是巨大的。
  河流的无序建设也造成了上下游之间、干支流之间,灌溉和发电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农业和工业之间相互争水。一场场水权控制、水资源争夺背后是政绩和利益的争夺,局部制约了整体的有序发展,水权控制体现水利政治。如果没有权威法制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弱势群体就会遭殃,个别地区和群体获得收益,受损伤的却是整体利益。水利调配的机制,不能是利益博弈的机制,而必须依靠国家法律机制。
  旱情面前,云南水利厅副厅长陈坚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次干旱暴露了抗旱体系的薄弱。接下来,一些着眼未来的措施可能被提出。比如建设100个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建设100万个小型水利工程的双百工程。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地方。因为这次大早,可能很快会反逼新一轮水利建设,各个地方的水利部门都会纷纷立项要钱,但是如果不调整水电建设现状,水库设施无法具备维护农业和其他方面所需要的综合功能,那么,新一轮的大修水利得不偿失,并且可能对生态造成更大的破坏,将会引发更多的“极端气候”。
  两年前的重庆旱灾,本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如果不通过此次大范围旱灾引起警示和对水利的转变,相反引发新一轮的水利工程上马,特别是等到西南地区各大江河干流上的水电站全部建成,一旦又遇到类似的极端干旱天气,这些大型水库不得不蓄水,那影响的将不是几个村庄,而是下游广大的城市群和经济带。
  西南干旱让许多人相信要通过改善水利设施来解决。我很担心走人另一个极端,就是依赖工程治水。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依赖工程治水,已有不少经验教训,比如塔里木河、河西走廊的北大河、黑河等等,上游把水拦完,下游断流。这次西南旱灾显现的矛盾,很多就是“工程性缺水”的结果。比如矿山开采导致地下水断流,支流小水库太多导致下游和干流得不到水源补给,很多水利工程不合理,某些方面过度增加了供水量,但损害了其他部分的水量。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西南水电建设为水利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因为峡谷河流水位抬高了,可以通过水库调配系统很好地灌溉下游的土地。但是我们很少看到有这样的规划设计,水库大坝上不留取水的通道以及取水点,就是建了大坝和泄洪通道,也把水拦得死死的,下游实在需要水了,就放给一点,上游来的水实在太多,就泄洪,纯粹是从发电的利益考量,而无法让整个流域受益。
  西南江河流域的水利工程的状况是,干流正在建,支流全建完,一条河都没剩下。从飞机上看,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积水塘和水库,奔腾的河流快没了,小气候会影响大气候,就如感冒本身又会引起肺炎一样。从重庆大旱到西南大旱,应该趁机好好反思一下,消除利益博弈,让水利回归它本来的功能。如果再抓不住机会,以后再出现灾难性后果,恐怕就没法向子孙交代了。
  我们一定要认清我国水资源矛盾的资源性缺水和人为性缺水的两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性缺水所引发的水资源矛盾将更为突出。
  我国水资源缺水的自然因素:
  资源性缺水:水资源总量偏少,水资源总量约25000亿立方米,人均1900立方米,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区域性缺水: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虽然西南地区河川密集,水资源总量5700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高于全国水平,但是区内水资源主要集中在低海拔河谷,山地和高原极度缺水。
  季节性缺水:受西南季风影响,雨热同季,降水年变率较大,半年降水集中,干季没有一处不缺水,雨季降水也仅少数地区略微有余。
  我国水资源缺水的人为因素:
  水质性缺水:在全国已进行的河流环境评价中,有20%以上河流或河段为劣V类,在48个重点监测的湖泊中,有12个为劣V类。而西南地区,随着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水环境形势将更为严峻。
  结构性缺水: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江河水资源无序开发,结榭性缺水矛盾开始显现。
  工程性缺水:布局不合理的水利工程,水资源调度机制不完善,病危险水库积患严重,导致的工程性缺水尤为突出。
其他文献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农民的收入主要靠耕地,耕地保护工作服务的主体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价值体现在要向耕地要产出、向耕地要效率、向耕地要效益,满足基层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实际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耕地利用基本情况  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期刊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建好许多高楼大厦,旧貌换新颜,而且是要为那里的人民以及他们的子子孙孙能够过上有希望、有自尊的踏实生活。应该强调的是与灾难共生,可持续发展。  汶川地震之后,先是子弟兵奋勇抢救生命;接着是白衣天使救治伤员;然后是心理学者修补心灵。就此各种心理学流派各显神通,有的主张哭,有的主张笑,有的主张运动,有的主张倾诉。究竟哪路神仙起到治愈的作用,尚不能知。而后建筑师纷纷登场。有的主张迁移,说如
期刊
过去我们认为灾害只是老天赐给我们的,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办法可以使大灾变成小难,如果没有这样的灾害管理则可能使小灾变成大难。我主要介绍关于社区抗旱的三种方法。  大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祸,但是我说的人祸和大家说的人祸有一些区别,我说的人祸实际上也包括一些政府的政策问题。云南的大旱与林业厅的林业政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林业政策在2003、2004年出了大错。国务院有个林业发展政策,把生态
期刊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沿着南太行蜿蜒的山路向上,山间的柳树急于吐翠,连翘花、桃花争相吐蕾,花草、树木正在春光和春雨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南太行,是大自然赋予辉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然而,20世纪中叶,这里因无序开发,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則,以提高工程质量为中心任务,以检查验收为关键环节,通过退耕还林、加
期刊
截止5月17日17时,青海玉树大地震统计已有1484人死亡,312人失踪,12088人受伤。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不久前的智利大地震。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数据还会上升。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没有发生前震,玉树大地震之前可是发生了4.7级的前震,当时有宝贵的130分钟。当时,青海地震局进行过会商,会商材料称当时很多民众已经从房屋中跑出来。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宏表示,4.7级前震持续的时间较短、强度较弱,发生时间又
期刊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意味着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是,这些安全证书是在未经充分论证基础上发放的,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制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我国食品安全和粮食主权将受到重大冲击。这个担忧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对于新批准的转基因主粮,中国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专利。一旦商业化,
期刊
作为自然之友的一员,我总爱关心环保方面的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变化其中之一的人工种植草坪,我一直很有意见。草坪是西方的玩艺儿,引进要看中国的实情。中国本身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紧张。如果一搞城市绿化,就上马草坪,完全是盲目的。人工草坪,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管理。管理不好,就是白种。我见过很多地方的草坪像癞痢头一样,绿一块黄一块。草坪容易得病,得病就很难治,害
期刊
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国际公认的人均缺水警戒线是1000立方米。北京以2005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8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不到八分之一和全球水平的约三十分之一。换一个形象的说法,假如全球人均有一暖瓶水,中国人均则只有一杯水,而北京,人均只有一口水。  连年干旱加剧了北京的水资源匮乏。过去十年中北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50毫米,相当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7
期刊
3月6日,修武县后董村村委会主任刘小领带着刘伟(化名)、刘辉(化名)俩兄弟来到了王屯国土资源所所长薛金河的办公室。原来,兄弟俩是来咨询建养殖场的事情。  “薛所长,我听说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大力支持老百姓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及农副产业,可以使用一般耕地?”刘伟问道。  “薛所长,你放心,违法的事咱不干,他们备用的地绝对不是基本农田,是村西头的一块儿一般耕地。”刘小领补充道。  “老刘,不错啊,现在咱们村
期刊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陕西榆林、宁夏石嘴山等处于沙漠地带的生态脆弱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无节制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造成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加剧了生态退化、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浪费、这些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重视和破解的问题。    丰富的资源带来的巨额经济收益,支撑着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宁夏戈壁上的一座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