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g199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逐步完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中,数学建模也慢慢得到了运用。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有时一旦碰见比较复杂的题目,做不出来,慢慢的他们就会失去解题的乐趣,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也会慢慢消失。有些学生可能对学科不反感,只是不好接受这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等,从而使学习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合理的运用数学建模来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数学建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对一些不好用口头来讲述的知识点,可以用数学建模来表示,学生接受起来也会顺畅一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思想;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是用来表达某种事物系统特征的一种数学模型,可以方便的展示数学结构。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都不是具象的,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的原型抽象出来的,所以从理念上来说是表现现实世界的模型,因此,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没有什么难度,一些脑子活跃的学生学起来并不费力。但是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又是另一回事。兴趣可以影响人对一件事坚持的时间,对数学有着强大兴趣的学生是非常好教的。但是,传统数学“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出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些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这种灌输式的方式不错。但是有些学生存在偏科的情况,虽然是学生的问题,但是作为教师,有能力和责任去提升学生,扶平这个比重。数学建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好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有效运用数学建构思想
   数学源自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创造教学情境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到素材中与课文教材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时能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数学问题,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一些。创造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维来理解知识点。创造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教师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情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那么具体如何去结合数学建模创造教学情境呢?
   例如,学生在经历这样一个例题时,教师就可以带入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学。“小明家有六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三只,那么母鸡有几只?”一般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时是不会对部分关系去具体分析的。学生不会对六只公鸡以及三只母鸡进行部分理解,而是直接对六加三进行理解,所以可以看出,学生是有一定的数学模型理念的,但是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分部分的方法去进行数学模型的创造。比如设置一些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必须对这一课程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讲解,要不然学生在进行游戏时脑子里没有学习内容,只是活跃了课堂氛围而已。可以说,在进行情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课程开始前概念的讲解。而且情景创设的目的要明确,要有利于学生去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情景,又要充分发挥情景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而且,设计的情景要和生活有相对的联系。从生活中提取例子更加方便学生去理解和学习,更顺畅的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印象。
   二、分层教学,有效运用数学建构思想
   不论在什么时期,学生对学习的接受能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分层教学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面对数学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高的题目,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数学模型构造,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对数学能力较弱一点的,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易理解的题目,通过一些直白的数学建模来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在了解学生数学方面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来知道学生的的情况。在知道学生的情况之后,教师要按照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活跃度和对数学的态度,把学生按照综合能力分成A、B、C三层。把A作为数学学习水平较高的一组,C作为水平较弱的一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有目的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要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别教学。在作业方面就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布置作业。可以说,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学建模时,并运用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效教学方式。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有时如果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不那么好去接受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始终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并且学生的数学建模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有差距的。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去完善这一点。
   三、思维拓展,有效运用数学建构思想
   小学数学建模在小学学习时期是促进学生儿童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小学时期的数学建模是帮助6至12岁的学生进行培养的,培养这些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数学模型构造,来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以及其他协调能力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时,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时,可以加强学生读数学知识以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晔.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6)
   [2]薛建忠.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36):176-177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化学是自然科学,其学习和研究的是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形成物质的结构、性质、应用等知识。初中时期是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形成和建设微粒观是教学核心。微粒观的形成能使学生以微观角度分析角宏观化学现象,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物质性质及发展变化规律,逐步产生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分析  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是实施基础化学教学重点。初
通过对海南大学图书馆中外文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了读者在使用电子图书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指出高校图书馆应从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和增强采购的科学性两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开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选择运用案例教学法。基于此,本文以案例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案例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提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广大政治教师作参考之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有效措施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中政治课
以总统府图书馆为例,介绍了馆藏特色文献的特点,阐述了各时期特色文献管理的要求及方式,探讨了针对馆藏文献的特色服务工作。
公共图书馆导读是对大众文化知识需求与精神心理动态的关心、探索、引导和解答,可为大众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文魅力的学习环境。基于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导
环形超长结构在温度场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有异于常规矩形结构,温度应力的分布除受约束刚度的影响外,更大程度上与结构曲率有关。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17个计算模型,对圆环形超长混凝
铁路长大隧道内道床电阻的情况比较复杂,单纯采用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无法正确反映室外轨道电路实际情况。需要通过叠加计轴等其他设备,与轨道电路形成冗余方可满足要求。通
在当前的全民阅读时代,高职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阅读的引领作用,倡导经典导读,夯实实体馆藏,净化虚拟资源,以先进文化引领校园阅读风尚,形成好导向,传递正能量,积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