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期间,桂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气候,成为了著名的文化城,当时这里聚集了大批进步文化人士,他们为抗战鼓与呼,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现代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在这里奋战了多年,进行了桂剧改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特殊渊源
  欧阳予倩,1889年5月12日出生于湖南浏阳。其实,欧阳予倩与桂林很有渊源,早在1910年,他就曾经在桂林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欧阳予倩的祖父在桂林当知府,他住在祖父的府衙里,在祖父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古籍。那时,欧阳予倩就对桂剧有所了解。他曾经在回忆文章中说:“那时候还没有女班。在戏院的后台,可以摆酒席请客。花旦就上着妆,出场唱戏,下场陪酒,习以为常。”当时喜爱西方话剧的欧阳予倩觉得这样的戏剧低俗不堪。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欧阳予倩在上海租界内仍从事救亡活动,组织了“中华剧团”,在卡尔登大戏院上演他编导的《梁红玉》《渔夫恨》等爱国剧目,引起了日特的注意。日伪特务和日本新闻检查官找到他,提出给他50万元津贴开办电影公司,欧阳予倩没有接受。后来,日本特务和汉奸又通过其同学多次找他,他不能强硬拒绝,只能找借口拖延。此间,欧阳予倩非常焦虑,他找到中共地下党员杨帆商量。杨帆诚恳地说,你若想去抗日根据地,我们派人护送:若想去内地,我们派人送你上轮船。欧阳予倩说要去桂林。商定后,杨帆便向组织汇报,并联合其他中共地下党人在码头等处作了安全部署。
  1938年4月12日,欧阳予倩化名“刘玉清”,搭船秘密离开上海去香港,在香港,蒋介石派员以重金请他去重庆,盛世才也聘请他携家眷去新疆,欧阳予倩都没有接受。后来,应留日老同学、广西戏剧改进会马君武提出的“改革桂剧”的邀请,这才于当年5月抵达桂林。
  改革桂剧
  事实上,桂林的文化人士对当时的桂剧也有很多不满。1936年,《桂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桂剧的状况发起了讨论,有一篇文章结尾写道:“桂剧内容腐旧,表演拙劣,总之演员毫无艺术常识,日趋堕落,乃成今日衰微之现象,而业此者又多系惟利是图之辈,极少有发扬光大之抱负。且市面萧条,营业冷淡,桂剧之前途,终不免充满阴影也。”
  正是在桂剧走向没落的时候,欧阳予倩来到了桂林,展开了桂剧改革活动。欧阳予倩采取的办法是排练新式样板剧目,他用了4个月的时间,排演了他亲自编剧并导演的桂剧《梁红玉》。在桂林南华戏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连续12场演出皆场场满座,当时桂林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梁红玉》,有些人还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梁紅玉》演出的成功使奄奄一息的桂剧有了起死回生的迹象,可欧阳予倩在同年8月底就离开桂林,去了香港。
  一年后,欧阳予倩再次受广西当局邀请到桂林改革桂剧。此次重返桂林,他大刀阔斧地改组桂剧团,将之命名为桂剧实验剧团,亲任团长,决定对桂剧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他创办桂剧学校,亲任校长,该校被认为是广西第一所戏剧学校。抗战期间,欧阳予倩共创作、整理、排演了13个桂剧,《梁红玉》《桃花扇》《木兰从军》《人面桃花》等剧目成为桂剧现代历史上的经典名作。另外,欧阳予倩还创作了《广西娘子军》《搜庙反正》《胜利年》等反映抗战题材的新剧目,使桂剧走向了新生。
  桂剧《梁红玉》在演出期间,还有两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其一是,桂剧《梁红玉》剧中王智上场的念白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要想高官做,多擦雪花膏。”这是欧阳予倩借台词讽刺亲日派。因为汉奸汪精卫天生白净,性好修饰,爱擦雪花膏。其二是:剧中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为“兵源不济”之事口舌交锋,韩世忠抱怨老百姓不踊跃从军卫国。梁红玉则说:“这只怪你们这班老爷平日待百姓太‘好’了!”韩世忠听后低首反省,面带愧色。这时,梁红玉又声色俱厉地说:“百姓们怕你们这班老爷还来不及呢!”这几句剧中人物的对白,惹怒了包厢内看戏的一个官员,此人是广西省财政厅黄厅长。散场后,黄厅长到后台找到欧阳予倩说:“欧阳先生,中国的‘老爷’也有蛮多是好的啊!”欧阳予倩回答说:“既然如此,所以好‘老爷’就用不着多心啊!”黄厅长这才明说:“‘梁夫人’的嘴巴也太辣火了。请先生稍易其辞。”“可以禁演,一字不改!”欧阳予倩回答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碰了一鼻子灰的黄厅长怫然而去。
  建艺术馆
  广西艺术馆于1940年3月由欧阳予倩一手筹建,直属广西省政府领导。馆址是借用的,位于桂西路与榕荫路转角处一条叫马房背的小巷里,房屋破旧,拥挤不堪,又无演出场地。每次演出都得租用别的剧院和电影院的场地,工作极为不便。在筹建新馆时虽然得到省政府的首肯,但并没有拨款,修建费用是欧阳予倩以贷款的形式得到当时中建公司经理张复出的赞助,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筹建的。
  新馆建设包括剧场,占地面积较大,除拆除借用馆址的旧房之外,还要占用当时桂林中学部分教工住宅院。但因当时的教师居住条件也相当紧张,因而教育部门不肯相让。
  欧阳予倩亲自找到桂林中学校长雷震,当面交涉建新艺术馆一事,雷震说:“现在桂林中学是全广西最有名的中学,许多外地文化名人都到桂林中学任教,教师居住拥挤,条件亦差,我们不能相让。”欧阳予倩则强调戏剧改革、戏剧宣传的重要性,雷震则强调“教育为本”的观点,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欧阳予倩只好找到了当时广西省主席黄旭初,请其代为从中调解。考虑到戏剧宣传的影响力很大,而且西南七省剧展就要在桂林举行,所以黄旭初便答应亲自找雷震面谈,并劝欧阳予倩不要太急躁。黄旭初将雷震找去面谈,并说明要尽快建馆迎接西南七省剧展的紧迫性,雷震只好作了让步。广西省立艺术馆新址动工时,欧阳予倩还特意邀请雷震出席了奠基仪式。
  1944年2月,崭新的艺术馆如期建成,西南剧展如期举行。剧作家田汉在文章中曾写道:“为着这剧场的开幕,主持者欧阳予倩先生想邀请一些团队来热闹一番。但在筹备中意义和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今日这样,包含西南七省戏剧工作者一千余人,集中桂林互相表演观摩的盛会,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创举……”
  西南剧展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创举,而且是世界戏剧史上的创举,这是当年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在《纽约时报》上的评价。对于桂林来说,西南剧展无疑是桂林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会,也是创办者欧阳予倩留给桂林最大的精神财富。
  诗别桂林
  1946年9月,欧阳予倩因发表进步言论为桂系当局所不容,终于被迫离开桂林。临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诗:“不是寻常别,终违白首心。虚名累清思,微意作愁吟。岂畏风萧索?难忘柳浅深。漓江江上月,几度照浮沉。”这首诗是欧阳予倩离开桂林赴上海之前,应艺术馆全体同仁在该馆音乐厅举行的送别茶会上即席吟咏的,其离情依依,别绪激昂。
  抗战胜利后,我国遭受了严重的灾荒,美国曾运面粉及救灾物资来华赈灾。1946年“五四”纪念日,桂林文协和广西师范学院举行纪念会。欧阳予倩在会上发言指出:“美国运输救济物资来华,其目的是企图控制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不料广西当局竟歪曲、篡改欧阳予倩的讲话,指责欧阳予倩说美国救济面粉有毒,劝大家不要吃。他们说:“不吃,就是要大家饿死!不知是何居心?要求把面粉化验,倘验不出毒,就要欧阳予倩等人负造谣破坏的责任。”这实际上是对欧阳予倩等民主进步人士打击、迫害的信号。
  该年8月初,欧阳予倩前往上海,在上海对《新华日报》记者发表“反对内战,反对独裁,要求民主,要求进步”的谈话,重庆《新华日报》登了出来,桂系当局见报后十分恼火。8月中旬欧阳予倩从沪返桂,《中央日报》(广西版)副刊发表了抨击欧阳予倩的文章。欧阳予倩当即写了一个书面讲话,解释在上海对《新华日报》记者发表讲话的本意,送请《广西日报》发表,但该报按照桂系当局的指示,拒不发表。无奈,欧阳予倩便以回家伺候老母为由,辞去了广西艺术馆馆长职务,离开了他为之奋斗数年的抗战文化名城桂林。
其他文献
你從哪里来  你要到哪里去  我愿用我的一生读懂你  你在列强蹂躏和封建压迫中诞生  从此你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树起了鲜红的旗帜  面对敌人的屠杀  你昂首挺胸  在所不惜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你爬雪山过草地  走过万水千山  艰苦卓绝  长征万里  面对侵略者  你视死如归  抗战到底  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  你以摧枯拉朽的决战  你以向死而生的决心和意志  历经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  你终于
期刊
全面抗战时期,河南省武安县(今武安市)阳邑镇和林县(今林州市)任村镇是太行山根据地的两大进出口地,分别被誉为太行山的“小上海”和“小天津”。作为根据地第二大进出口地的任村镇,既是当时的商业重镇,也是八路军重要的秘密交通中枢、各类情报汇集点,在对敌经济斗争、交通战和反“扫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任村  任村位于河南林县西北端,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西邻山西平顺,东临华北平原,北面隔
期刊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2021年,中国开新局迈进新时代。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灿烂多姿,中国故事丰富多彩。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准确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文史春秋》作为一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文史精粹刊物、优秀社科期刊,讲好中国故事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文史春秋》讲述的历史故事推陈出新,异彩纷呈。  讲述抗疫故事,弘扬中国
期刊
历经非常事态,更念家国情怀。2020年春节期间,我们举国同心、众志成城阻击突如其来的异常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伟大空前的人民战争,从高屋建瓴的国家领袖到战斗在死亡线上的医务人员,从勇赴疫区的人民军队到群防群控的广大群众,从严防死守的城市社区到严密防控的乡村寨屯,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有使命的担当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对
期刊
刘梅村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在沙场上骁勇无惧,从山东打到东北,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在数百次血战中多次负伤。累累伤痕,记录了他一生的英雄事迹,记载着他为党、为人民立下赫赫战功而不居功自傲的人生。刘梅村先后获得“战斗模范”“模范指导员”称号,荣获“毛泽东奖章”、一级英雄奖章、二级英雄模范奖章、战斗勇敢者奖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被评为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少将军衔。  从小学教员成为著名战
期刊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抵达陕北苏区吴起镇,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西北。  吴起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心脏地带,是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镇,傍洛水,属保安县境。据说,它的得名是为纪念战国时魏国名将吴起的緣故。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诫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张学良联合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华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明确指出:“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因为毛泽东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第七次
期刊
在桂林一个繁华的街角,一栋颇具桂北民居风格的两层小楼,坐东向西,白墙黑门,静静地伫立在中山北路14号。左侧门额上悬着“万祥醩坊”的横匾,右侧挂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竖牌,一个用来掩护它曾经的“秘密”,一个用来标明它现今的“身份”。推门进去,一楼的后院仿佛仍能看到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革命家运筹帷幄、指导秘密战线斗争的匆忙身影,秘密电台室里似乎还能听到直通延安的红色电波在“嘀嘀嗒嗒”作响,
期刊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10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和人民100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创新,换来今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的确来之不易。  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初认识,是从两首雄壮的歌曲和中国邮政发行的几张纪念邮票开始的。孩童时代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20世纪60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两年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曾驻扎水丰县龙冈近3个月,党史研究者对这段历史关注不多,笔者多方收集资料,对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扩充了许多翔实资料,完善了这段珍贵的历史。决议打破敌人“围剿”  1930年7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电告中共中央,传达斯大林“请在苏区成立有权威的中央局”的重要指示。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于8月26日、10月3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