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贡天朝”车顺号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an2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洱茶的发展史上,易武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地方。
  和澜沧江畔的其他茶山不一样的是,易武不仅仅是一座生产普洱茶原材料的茶山,更是普洱茶重要的加工制作基地。清代以来,由于易武茶山产量大,茶质好,天南海北的茶商都拥挤到这里来了。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在易武出现。其中就包括了曾被御赐“瑞贡天朝”牌匾的“易武车顺号”,据说,易武古镇原来有宝匾五块,如今仅存“瑞贡天朝”这一块金字招牌。在历经了200多年的荣辱兴衰之后,我们再次走近这块宝匾和它背后的故事……
  
  贡茶之乡出瑞品
  早在明代后期,普洱茶就被朝廷的封疆大吏看中,把它送进北京城,献给皇帝享用。到了清代,朝廷将普洱茶正式定为“贡茶”,规定每年需上贡3300公斤。当时的易武是西双版纳历史悠久的古镇,唐朝时就被封为“利润城”,由于商贾云集,备受朝廷关注。易武茶山虽然排在六大古茶山中的末位,但茶叶产量最多,影响最大,清代中期被钦定的“贡茶”多出于易武,因而成为远近驰名的“贡茶之乡”。
  清朝道光年间,易武车氏家族的世祖车顺来,创办了“车顺号茶庄”,采摘自家茶山大叶种优质生态茶叶,手工制作女儿茶、人头金瓜茶、纱巾紧拧拳茶、半球形沱茶、七子圆饼茶、香竹紧压茶等产品,远销西藏、新疆、港澳台和南洋各地,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1837年,车顺来参加科举乡试、会试,取得了贡生学位。是年,为报知遇之恩,将自家全手工制作生产的茶叶制品,通过进京城参加殿试时认识的考官送到宫中,道光帝品后,大悦,连赞此茶“汤清醇,味厚酽,回甘久,清心脾,乃铭中之瑞品也”!即书“瑞贡天朝”四字赐誉易武车顺号茶庄,并加封车顺来为“例贡进士品位”,赐官衣、官帽,同时命车顺来每年按规定进贡自家生产的茶叶制品,钦命头品顶戴赴云南呈宣,由云南布政使遣捷勇巴图鲁监制成长七尺三寸二分,寬一尺八寸,厚一寸五分的“瑞贡天朝”金字大匾,恭立于宅院门楣之上。此后几十年,车顺来谨遵皇旨,每年照例将自制的茶叶瑞贡京城,车顺号的茶制品成了清朝廷皇亲国戚们不可缺少的御用饮品,随后被当成国礼馈赠给各国使节从而更加名扬海内外。
  而被“车顺号”所传承和保留下的这块“瑞贡天朝”牌匾,也成为中国茶叶史上受皇帝御赐的、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匾额,它为挖掘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年老字号换新颜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车顺号已经传给了第五代传人车智洁。这个风度翩翩的男子接手车顺号刚一年多,就在茶叶界享有了极高的盛名和威望,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家族,更是因为他让这个老字号再焕青春。
  在普洱茶界,他向来以直言不讳著称,具有颇高学识的他对于自己家族的“贡茶”始终怀抱一颗赤子之心。现在的“车顺号”,虽然历史久远,却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古旧,反而有一套适应于现代茶业界的经营理念。虽然沿用着传统的制茶工艺,却也引入了现代科学管理的思维:求质不求量的生产经营理念;全面首推一套适用于老字号的诚信、卫生、健康、高品质五星级服务思路;为人要坚持诚信;提倡做茶要始终坚持一个料、不撒面、不拼配、表里如一,决不以绿充青。
  他说,他要力求向广大的普洱茶爱好者以及消费者实事求是地展示当年御用贡茶的风采,向世人沿袭普洱茶最本真的韵味。
  为了进一步走向市场,车智洁在北京开的一家规模很大的“车顺号茶庄”即将完成装修,很快就能把“车顺号”展现在北京的面前。他说,既然是“瑞贡天朝”,就一定要开在北京。
  正因为现代“车顺号”颇具气贯长虹、一马当先的气势,因此,在普洱茶界颇受敬仰和尊敬。著名的普洱茶人邹家驹、苏芳华等老专家老茶人,不仅评价车顺号的作风是当今普洱茶界的榜样,更对车顺号如今的经营理念赞不绝口。
  
  每天只做2000个茶饼
  由于普洱茶的连年热销和近年来普洱茶市场的繁荣昌盛,眼下,不少普洱茶生产厂家都是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规模、增长茶叶产量,以求在这次普洱茶浪潮中能够赚个满钵。
  然而“车顺号”却一直恪守着他的规矩。依然不紧不慢地每天约做2000个茶饼,似乎外界的纷扰与“车顺号”丝毫没有关系;为了保证茶的好品质,“车顺号”依然每年只做春茶和秋茶,坚持不做“雨水茶”;尽管“车顺号”的茶在市场上千金难求,但它依旧精挑细选茶的原料,采用古法制茶的作坊式工艺,哪怕年产量不到10吨;
  而作为车家后人的车智洁也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受现在所谓“普洱茶市场分析专家”的影响,更没有因为自己是金字招牌的后人而沾沾自喜;
  车智洁深知老字号代表的是高品质、是诚信、更是传承和沿袭。因此,他以自己的祖先和家族为荣,他把祖先传下来的这份家族荣耀当成自己的责任,他知道现在的普洱茶浪潮是一次机遇——不是发横财的机遇,而是一个完善自身、发扬老字号的机遇。
  当然,最后不得不说到的,就是很多老茶号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本来属于他们家族世世代代的商号遭到恶意抢注。车顺号也曾碰上了这样的问题,但经过车智洁多方努力,终于化险为夷。
  在茶叶界,还有多少老字号正陷入这样的风波中,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知道保护老字号已刻不容缓。
  保护老字号,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那杯清香含蓄的茶文化。
其他文献
春茶和秋茶是安溪铁观音一年中最中要的两季茶,好称“春水秋香”,春茶味浓,秋茶香浓。一般而言,穿插占到铁观音总产量的40%~45%,秋茶只占到25%~30%,在不少好茶者看来,却是“一年之茶在于秋”,品质以秋茶为最。因为茶叶种植讲究天、地、人等因素,秋茶收获上市正值秋天,天气凉爽,泥土和空气的水分少,这使得秋天的铁观音的香气特别的浓郁。  又是一季秋茶收成的时节,无论是福建安溪,还是在的大小小的茶店
期刊
茶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惠,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所以说到茶就不能不说说“禅茶一味”,“禅茶一味”绝对是茶文化里最有特色,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部分。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佛教文化就跟茶文化渐渐融合在了一起。民间多有“自古高山出好茶”的说法,与之对应的是“自古名山多寺庙”。所以从一开始“禅茶一味”就有了发展的基础。   到了唐朝的时候,喝茶的风尚已经在民间极为流行,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它
期刊
人间四月天,与清明有关,与明前茶有关,更与那弥漫着春茶香的时节有关。当然,也与赵薇和姜文主演的那部《绿茶》电影有关。  春茶时节,最是那一山的茶绿!那么,去茶山,去制作绿茶的作坊,去呼吸那一地的茶香……此时,在茶山,到处可以深深深呼吸那些混合着茶香的负离子……  深藏于城市深处的茶艺居,虽也氤氲着茶香,但与春天的茶山相比,终究是静止的,终究是流于商业的气息。如果,在这个春茶时节,上山,看着那原是山
期刊
或许是由于体育多动的特性,而希望在茶身上找到一份宁静;也或许只是因为饮酒是运动员的大忌,简单地希望找一个可以替代的放松剂;因此,茶成了许多体育明星的至爱。  本刊为此搜集了几位体育明星的茶故事。    陈忠和:品茗帷幄发奇想  来自龙海的陈忠和是家乡的忠实茶瘾,功夫茶成了他的“注册商标”。  他经常对别人说,我的茶瘾很大,一个月要喝掉好几斤茶。而和许许多多闽南人一样,他习惯把每天的第一件和最后一件
期刊
尊老是中国人的传统,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都有做寿的传统,从60岁花甲到70岁古稀再到80、90岁朝杖,还有寿得100的期颐之年,都有子女为其祝贺、摆席庆祝。不光整十岁有庆祝,像77岁、88岁、99岁和108岁也有许多人宴请亲朋好友。其中,77岁是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所以称喜寿;88岁,因“米”字拆开来刚好是数字“八十八”,故称米寿;99称白寿,因“白”字乃“百”字去“一”为九十九。
期刊
贡茶,俗称进贡皇家之茶。在古代,皇家用品就意味着最为显贵最为高端的消费,不亚于今日的一些全球限量生产的奢侈消费品,如劳斯莱斯、宾利等等;贴上了贡茶的标签,就如同皇帝赐名,跳进了龙门。  贡茶作为专门进献皇室与朝廷的特制茶叶,无论是产制工艺、品类还是茶艺,都代表着各个时代最高的水准。其复杂精良的制作工序,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茶的地域文化,足以成为一部社会变更的历史。  因此,在5千
期刊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整个婚姻礼仪被称为“三茶六礼”。这一婚俗古时在福建最盛,至今还很流行。福建人移居台湾后,这一风俗习惯
期刊
壹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
期刊
清泉新绿,溪边小筑。一壶雁茗,白云悠悠。杯中毛峰雀舌,淡淡千年茶韵,涤去岁月凡尘。当你步履匆匆地行走街頭,停下来,进茶馆歇歇脚,偷得浮生半日闲。    春暖花开,早茶飘香,茶情融融。在这浓浓的茶香季节里,在西湖龙井开采第一天,在茶都——杭州吴山广场锣鼓喧天中,第四届温州早茶节3月11日9时许开幕。  此次活动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主办,各级市县人民政府协办,力争打响20
期刊
茶叶在数泡之后已难以养水,色泽依旧明亮的叶底往往被丢进废篓里。因为泡饮后的叶底虽香气弥留,余韵犹存,却难以冲泡出诱发品饮之心的茶汤了。有心之人总能找到一些妙法,变腐朽为神奇。下面就把一些茶的妙用介绍给大家吧。  如今茶宴在各地风行开来,以茶为主副配料的茶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其实品茶宴不一定要上茶馆,在家里你就能一次伴着茶香的饭菜——用泡过红茶的茶水煮饭。當然这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掌握茶水的浓度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