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皆风云体育明星茶故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是由于体育多动的特性,而希望在茶身上找到一份宁静;也或许只是因为饮酒是运动员的大忌,简单地希望找一个可以替代的放松剂;因此,茶成了许多体育明星的至爱。
  本刊为此搜集了几位体育明星的茶故事。
  
  陈忠和:品茗帷幄发奇想
  来自龙海的陈忠和是家乡的忠实茶瘾,功夫茶成了他的“注册商标”。
  他经常对别人说,我的茶瘾很大,一个月要喝掉好几斤茶。而和许许多多闽南人一样,他习惯把每天的第一件和最后一件事都留给茶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都习惯要一杯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荣誉的接踵而至,他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此时他的排遣方式就是点一根烟泡一杯茶。
  陈忠和可谓是推广福建茶文化的代表了。他曾用功夫茶帮助国家女排领队李全强减肥,但没想到提神醒脑的功夫茶让李领队两眼放光直到天亮。而另一个事情是,“铁榔头”郎平每每说起自己的多年好友陈忠和,都会提起她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常常喝陈忠和泡的功夫茶,只不过她的喝法与其他人不同,因为喝不了浓茶,所以往往是等到陈忠和把茶喝得快没味儿了,她才开始喝,所以她开玩笑说总是喝陈忠和的剩茶。
  不仅如此,在品茗中思索战术的习惯让他有了不同与其他教练的特殊灵感。有个球迷在网上为陈忠和献上一首打油诗,其中两句是:吐纳风云观烽烟,品茗帷幄发奇想。“品茗帷幄”,就是指陈忠和在饮茶之际制定组队思想,设计全新阵容。
  
  陈文斌:要想拿冠军 先喝得胜茶
  无独有偶,另一位姓陈的福建名教头--国家举重队副总教练陈文斌也是个茶罐子。
  在他的茶文化指导下,中国举重队许多队员都染上了喝茶的风习。除了队员和教练员的房间里摆放茶具,国家队的训练馆里也放了好几套茶具,训练后大家要一边品茶一边进行总结。用陈文斌的话说,喝工夫茶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是“得胜茶”。他开玩笑地说:“要想拿冠军,先要喝‘得胜茶’”。
  在谈到离家那么多年还保持着喝福建功夫茶这种习惯时,他感慨地说:“举重运动很枯燥,杠铃就是这样举上举下,喝茶则是一个很好的点缀。喝茶不仅有益健康,关键大家还能凑在一起多交流交流。”
  正是在饮茶高谈之间,陈文斌在举重队建立了人性化的氛围,以往许多中国教练的严厉喝斥被放在了一边,对于举重这种枯燥的冷门项目而言喝茶更能建立队员与教练的感情,喝茶是一种媒介,人性化管理是最终的目的。
  
  刘玉栋:喝茶时要心无杂念
  听刘玉栋论茶是件有些奇怪的事,在赛场上豪气冲天的战神,在生活中沉默寡言的大栋,在论起茶的时候,永远是滔滔不绝。
  刘玉栋喝茶是从几年前开始的,他和大巴的善饮在CBA圈中是闻名的,但他坦言自己非常不喜欢喝酒,“我其实天性好静,像钓鱼、喝茶这类爱好都是要静下来才能做的事情,喝茶的时候,要心无杂念,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完全忘记比赛,得到最好的休息。要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這杯茶里,不然你喝在嘴里的就等于白开水!”
   虽然刘玉栋并不擅言辞,但要和他交朋友也很简单——一起坐下来品品茶。每个赛季到宏远的主场,八一双鹿都住在当地接待客队的“广彩城”酒店,酒店大堂旁边有个小卖部,老板是个福建人。店里有一套并不很值钱的功夫茶具,一张小小的木头桌子,泡上一壶地道的铁观音,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可以谈古论今,全在一杯茶水中。
  “其实我对茶没有太多研究,”但战神对茶叶的选择却很执著,一般就喜欢铁观音和龙井两种,而且他也并不太讲究喝茶的程序。“像我们这种粗人,没那么多讲究,只要泡出茶香就行了。”
  “因为是福建人的缘故,从很小就开始喜欢喝茶了,只是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好像总沉不下心来喝茶,现在终于可以静下来品品茶了。”刘玉栋如是说。
  
  李楠:喝茶只认铁观音
  有趣的是,在传承八一精神的同时,李楠也拥有和刘玉栋一样爱喝茶的习惯,或许,具有同样特质的人也才能胜任同样的角色吧。
  不过,李楠喝茶却是受岳父的影响。他尤其喜欢功夫茶,在家里专门备有一套泡功夫茶的茶具,他和妻子戴珉有空的时候就会喝茶聊天,拿出茶具来小心擦拭,烧水、放茶叶、泡茶,每道繁琐的工序都不放过。而忙过之后,躺在沙发上且完全乐在其中的滋味又非一般人所能体会的。
  去年国家队去美国集训的时候,因为不知道酒店的壶是烧咖啡的,李楠泡出了一道滋味古怪的茶,结果让他憋了好一阵的茶瘾。“既有益身心又是一种休息的方式,”这样的养生之道李楠比谁都懂得多,不过他也承认自己在喝茶方面太过于执著,除了铁观音之外,别的茶都不太品尝。
  “不知道是不是从喝茶开始,觉得自己性格沉稳了许多,”李楠说,从前他也有过在赛场上火爆的时候,但现在的他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了,所谓喝茶可以修身养性,李楠恐怕是这当中最为受益的吧。
其他文献
当水碰上茶!会撞出什么样不同的味道?  同样的茶,用的却是不同的水去泡,会有什么区别?品茶,此刻变成了斗水!关于水和茶的联系,在我们举办的一场“品茶斗水”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斗水”:寻找真正的好水  3月17日,晚八时,西湖旁易安居之古堞斜阳会所。  眼前就是宽阔的西湖,城市辉煌的灯火在水面上,流光溢彩,四周清净,景致动人。雅致的室内,十余好茶人士,有福建饮用水协会秘书长赵云华,澳
期刊
4月的贵州阳光灿烂,难得的天气。从贵阳过来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远远就看见那座有高原桥城之称的都匀在阳光下闪烁,看不出是西部小城,却有几分像美丽的青岛,我感叹这看似落后的地方,经过千年茶文化的熏陶,淬炼出的不仅仅是闻名中外的都匀毛尖茶,更是在无数次历史变迁中仍然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  我要去看的是出名的毛尖茶,路旁就是看不见边际的茶场。茶区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间,林木苍郁。山与山之间是一个偌大的
期刊
上期“纸”上游名山,“品”名茶的旅程让许多读者直呼过瘾,而在游名山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名茶除了有赖于名山之坡,同时也和隐匿于名山中的寺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僧人们喜欢在寺院周围种点茶树,茶树长在好山中,得自然条件的优势及僧人们的细心照料,于是名寺也同名山一样盛产名茶。  伴随着饮茶在民间的普及,人们所追求的已不仅仅是茶的本身,而是在宁静淡泊中追求情趣的饮茶艺术,这与超凡脱俗的佛家理论不谋而
期刊
茶事    12家茶叶社团联合发出倡议书  2006年4月1日下午,“绍兴市茶文化节-吴觉农茶叶论坛”在浙江上虞市召开,在论坛上,包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在内的12家茶叶社团组织与绍兴、上虞市政府共同发起,向全国发出了一份“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倡议书”,提倡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继承吴觉农振兴华茶的事业。  点评:饮水不忘挖井人,喝茶亦是如此。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一生事茶,其茶学思想内容极
期刊
自古以来,爱茶之人把精美的瓷茶具尊称为“玉瓯”,可见瓷器在茶人心中的地位。自从迷上喝茶以来,各种各样精美别致的茶具也成为我四处寻觅的缘分,尤其是陶、瓷茶具更是我的至爱。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所到之处决不放过逛茶市的机会。每次回家的行李中总是少不了茶和茶具。不过,我发现,往往最值得我珍惜的茶具,并不是花钱买来的,在它们陪我喝茶之前,已经装满了一个个滋味醇厚的茶缘故事……    六茶遍尝凭一碗  刚刚学
期刊
“在中国的花茶中,可以闻到春天的气味”,这句话是外国人对中国花茶的肯定,也足见当年花茶“盛开”的辉煌。  花茶是我国特有的香型茶,是由茶坯和鲜花窨制而成,饮之既有茶的真味,又有花的芬芳,属再加工茶叶。它可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栀子花茶、玳玳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柚子花茶、金银花茶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茉莉花茶较少,只占花茶20—30%,但到了八十年代,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玉兰花茶
期刊
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热播后,在全国掀起了晋商万里贩茶线路的旅游热。目前武夷山已经迎来了两趟旅游专列共1600多位游客,今年还计划有2~4趟专列来到武夷山重游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  《乔家大院》贩卖武夷茶,历史上确有其事。山西晋商入武夷山大量贩茶的时间大体在清乾隆初年。当时清政府限制俄商到京贸易,中俄贸易统归在双方边境的恰克图。晋商有和蒙古、俄国贸易的基础,得到清政府允许后,便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
期刊
春茶和秋茶是安溪铁观音一年中最中要的两季茶,好称“春水秋香”,春茶味浓,秋茶香浓。一般而言,穿插占到铁观音总产量的40%~45%,秋茶只占到25%~30%,在不少好茶者看来,却是“一年之茶在于秋”,品质以秋茶为最。因为茶叶种植讲究天、地、人等因素,秋茶收获上市正值秋天,天气凉爽,泥土和空气的水分少,这使得秋天的铁观音的香气特别的浓郁。  又是一季秋茶收成的时节,无论是福建安溪,还是在的大小小的茶店
期刊
茶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惠,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所以说到茶就不能不说说“禅茶一味”,“禅茶一味”绝对是茶文化里最有特色,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部分。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佛教文化就跟茶文化渐渐融合在了一起。民间多有“自古高山出好茶”的说法,与之对应的是“自古名山多寺庙”。所以从一开始“禅茶一味”就有了发展的基础。   到了唐朝的时候,喝茶的风尚已经在民间极为流行,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它
期刊
人间四月天,与清明有关,与明前茶有关,更与那弥漫着春茶香的时节有关。当然,也与赵薇和姜文主演的那部《绿茶》电影有关。  春茶时节,最是那一山的茶绿!那么,去茶山,去制作绿茶的作坊,去呼吸那一地的茶香……此时,在茶山,到处可以深深深呼吸那些混合着茶香的负离子……  深藏于城市深处的茶艺居,虽也氤氲着茶香,但与春天的茶山相比,终究是静止的,终究是流于商业的气息。如果,在这个春茶时节,上山,看着那原是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