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训练的三条线索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za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一、初二的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一种苦恼:两周一次的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好,有时因阅读材料的数量庞大,就改为三周一次甚至四周一次。初三的语文教师也会有这样的烦恼:临近中考,很多学生记叙文写作素材老套(扛着棺材进考场——叶兆言),议论文写作思想幼稚,文笔稚嫩。
  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窘况,而且还在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我想这是因为有些教师在作文训练中缺乏体系,没有形成作文教学的线索观念。本文试就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的三条线索:教材、生活、技法作一探讨。
  一、教材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虽然阅读与写作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但是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好教材这本书,做好作文这盘菜。
  人教版语文初中教材共六本书,各六个单元,以话题为单元编排依据,包括“人生”“景物”“科学”“家庭”“成长”“人物”“艺术”“探险”“动物”“战争”“散文诗”“说明事物”“说明事理”“民俗”“古文体”“游记”“新诗”“现当代小说”“古典小说”“写景散文”“议论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等,可以说教材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作文范围丰富多彩,选取多元。笔者认为训练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做好小练笔
  我统计了一下,七上七下所有课文包括的小型的写作训练,分别是17个、12个,八上八下分别是13个、13个,九上九下又是15个、8个。这些训练的内容及形式分别是描述性练笔,如七上第1课《在山的那边》第三题“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七上第18课《绿色蝈蝈》第二题“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文字形象的描写出来”;建议性练笔,如七下第27课《斑羚飞渡》第三题“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想象性练笔,如八下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第三题,试从课文人物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感受性练笔,如九上第8课《致女儿的信》第三题,深入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仿写改编性练笔,如八下第10课《组歌》第二题,模仿《浪之歌 雨之歌》的写法“写一首散文诗”。
  写好这样的“百字文”或“三百字文”,既可以加深对课内文本的了解,又可及时训练对生活感受的把握,在最短的篇幅中训练学生语言的流利、连贯、得体,事半功倍,效果奇佳。
  2.写好读后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共有三十六个综合语文活动,六十个课外活动,六十个课外古诗词赏析,十二本推荐名著。这些内容最适合学生搜寻资料,编写活动记录,也最合适学生写读后感。读要读出亮点,读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彩细节,培养学生选材立意的本领;感要感得到位,不偏激,不片面,乐观冷静、睿智通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后感中“引-议-联-结”四个步骤,每月两篇,每学期六篇即可。
  二、生活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的外延是无止境的,学生应全身心地描绘生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
  以河南省中招作文题为例,近二十年的题目都与作者“我”的生活有关,如1991年《生日》,1992年《我为此而自豪》,1993年《压岁钱》,1994年《书包》,1995年《我真想得到》,1999年《生活》,2000年《我的心愿》,2001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2002年《我的心愿》,04年《我找回了(自尊、自信、友谊、母爱……)》,2005年《幸福原来》,2006年《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2007年《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2008年《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2009年《逆耳忠言助我行》,2010年《我身边的》,2011年《怀念的日子》等,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初中作文写生活的重要性。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生活
  对家庭中亲人的情感常是令学生回味良久、百感交集的好素材。虽然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但我们写作时仍要挖掘最新、最美、最真、最动人的视角。
  如命题作文《绿满窗前》,刘逸群同学将“绿”理解为曾被抛弃又茁壮成长的某种植物;刘甜甜认为是窗前小憩品读文学名著;冯妍认为是父亲专门种植的激励个人意志的爬山虎;张颖写成为了遥远天国的外婆的谆谆无私的爱,这都得益于平时的训练。
  2.校园生活
  这个话题学生普遍不爱写,一写还老套,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引导他们去找最好的角度。如学完八上新闻体裁,我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以记者身份,自己组织去采访某位老师,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获得鲜活的素材;又如每次学校的艺术节及运动会时,我都鼓励学生在“玩”的同时写一件小事,学生七八年级时就写了《大龙(八年级)的弟弟小龙(七年级)》《追风少年刘逸群》等好的记叙文,九年级时写出了《这个怪怪的班级(光学习)》等好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3.个人爱好
  当代中学生是幸福的,家庭藏书都较多,旅游的机会也不少,我班2012届学生最远的就到过玉龙雪山,身上体育名牌服饰众多,是任由他们追求时尚,享受物质还是引领他们积累素材,写作美文?
  答案当然是后者。
  关注读书生活,使“书”这个话题多次融进了学生作文里,赵旖说出了“书是益友”的心声,赵旎说出了“书是精神良药”的呐喊。关注体育生活,使2011年河南中招姚明的材料审题这一关在我班学生面前成为小菜一碟,刘逸群得出“适应是成功要素”的观点,杜福林认为“心态决定一切”。
  4.社会生活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社会热点,《给的一封信》,不同时代,可以写给克林顿,抨击他分裂中国的两面派手段;可以写给孔子,讨论一下国际汉语热的内因及前景;可以写给中国人,问问小悦悦为什么得不到帮助。
  学生最感动的还是小人物系列。他们心里会记住张丽莉这个“中国最美丽的女教师”,也会书写生活中那么多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形象;他们眼中会看到那么多平凡的母亲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会讴歌世上的母爱、童真、自然、哲理……
  三、技法
  语文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前贤今人给我们总结出的语文教学规律、文论、技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掌握和运用。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值得训练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审题立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让学生分清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读图作文的题目重点所在,要让他们意识到题目所含的重点应如何艺术化地再现在自己的文章中。
  意在笔先。某一篇文章是写成写人散文,还是叙事散文,或是状物散文;是写成母爱题材,还是公德题材,还是哲理题材,想好了这些内容再下笔,我觉得学生肯定不会写成“四不像作文”了。
  2.选材谋篇
  作文是微型的艺术。选择哪一个素材最合适,这个素材如何剪接加工最有力,怎样小中见大,托物言志,这些都是小作者们应反复思考训练的内容。
  诗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同样,作文也有。文章采用书信体,更有呼应力量;采用小标题,更有标记作用;板块式,层次清楚些;散文式,意识流向更优美些,这也应是教师百谈不厌的话题。
  3.语言组织
  千人千面,千人千口。这个训练我们一方面可以设置某种情境,如“书店里的中学生”“商店里的老太太”“剧院前的老相识”等来强化训练,让学生与生活情景相对照,敢说敢写;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学生几篇作文的开头、结尾、主干放在一起看,或不同学生的相关段落对比着看,找出个人写作习惯,扬长避短,使学生在修辞、句式、语序等语言组织上更注意,说真话,写美文。
  学生写作有一个“写片段——写范文——写美文”的顺序,一些教师只注意一种线索的训练,学生发展肯定是“独木难支”。而语文教师如果抓住“教材”“生活”“技法”这三条线索,并巧妙结合,统筹部署,一个学期七次大作文、多次小作文的训练就一定能够落到实处,初中语文作文训练也一定能焕发出它璀璨夺目的光芒。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式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从数学角度来看,可以让他们眼中的数学学科与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满足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各种学习成长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  探究式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为学生创造出能够推动他们进行
[摘 要:2020年的疫情改变人们的生活,对教育的影响也不能小觑,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将疫情中国家的强大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作为德育教育的内容,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的发展,在党中央提出以德树人的今天,德育教育再次被摆在了重要的教育地位,开展德育教育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教育途径,把抗击新冠疫情的相关事迹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就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但不可否认的是,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一环。纵观学生习作,写作问题层出不穷,但最常见的通病,莫过于记“流水账”——写人记事,一直从头写到尾,平铺直叙,一处不漏,只是机械地叙述事情的经过,没有任何波折和变化,缺乏生动具体的情节描写。给人感觉是波澜不兴,让人一览无余。这种既啰唆又没重点的文章,让人读后味同嚼蜡,提不起半点兴趣,着实令人生厌。  
[摘 要: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能够直接的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户外混龄活动是多数的幼儿园选择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特殊课外活动之一。混龄活动其实就是让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不再受到年龄的限制,能够自主的打破界限的户外活动,通过不同的运动器械或者是多种游戏的方式来让幼儿能够更好的融入并且适应不同年龄的阶段。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就需要有效的组织幼儿进行混龄的活
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以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绘画手段。以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并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训练,则是现代的美术教育所提倡的。  在美术活动中单从创新教育看,它所培养的创新精神可以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长期地发挥作用。可是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幼儿在作画前的谈话中,滔滔不绝,能用语言大胆勾画一幅想象奇特的画面;而落笔作画时,却由于技巧的缺乏而难以表达想象世界,
[摘 要: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的课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数学。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学习数学,学生们不仅仅是要学会算题和做题的方式方法,更关键的是要不断去总结,对于小学生更为重要。同时培养一个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很关键,对于小学的学生们而言,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影响颇深。  关键词:逻辑;数学核心素养;关键]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和数学相关方面的能力,所涵盖的范
[摘 要:明清女词人在七夕词中使用了多种意象,“鹊”是写牛女神话的传统意象;她们借“雨”比喻牛女的眼泪,刻画凄苦的离情;借“花”营造柔美的情境,抒发细腻的情感;用“月”烘托牛郎织女的柔情与离愁;以“萤”营造出牛女相会相离的情境;用“烛”写时间流逝,表现牛女缠绵之情;借蜘蛛来写七夕“喜蛛应巧”的民俗。  关键词:明清;女性词人;七夕词;意象]  明清时期,才女辈出,她们创作了大量的七夕词。意象是文艺
[摘 要:依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自主探究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教师更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渗透,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深入思考,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开放式教学的模式,还要注重通过评价分析促使学生内化新
什么是有效学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乐学、学会、会学,就称得上是有效学习。那么如何构建有效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黄厚江老师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本色语文”的主张。所谓“本色语文”,意思就是:语文不是别的,语文就是语文,要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那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裴斯泰洛奇曾说过:“
[摘 要: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高中教育正在向“减负增效”的方向发展,高中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也减弱了分数的导向力,而是追求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地理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养成提供助益。为探索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方法,本文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征,提出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观意愿与追求素质教育目标的策略,以期体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