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控制初二物理学习分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大部分初中生认为较难的学科,特别在初二时的分化表现更为明显。要大幅度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控制初二分化,特别是抓好中差生的转化提高工作。学生的先天差别甚微,除了极个别学生以外,绝大部分学生经过教师的培养和加工及自己的努力后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
  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许多“差生”成绩差,大多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因为,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中起着启动定向、强化迁移的作用。通过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需要,并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学习的需要,逐渐形成远景性的间接学习的动机。
  二、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学生缺乏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与下面几个方面有关:
  1.来自于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高和低。“严师出高徒”有时反映在教师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要求过高,往往评价过低,这不一定是好事。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学生在屡次失败而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时,往往会产生厌倦学习的苦恼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2.来自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学生初学物理,既有趣又简单,大都信心十足,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诸如“单位换算”、“速度计算”等,这不是数学吗?有同学就认为:糟了,我数学不好,物理肯定学不好,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头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再加上社会上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就认为自己学物理不行,从而丧失信心。
  三、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教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要因材施教,优劣兼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上课往往精力分散,不肯动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调节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利用实验,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积极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更多地开设演示实验,或利用课本中的一些插图,同时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或由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给学生参与教学创造良好的机会。
  2.利用课堂提问,集中精力,激发思维。“差生”在课堂上思想容易分散,不够集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利用提问使他们聚精会神、动脑思维。提问时可先提一些易答的问题,较难的问题待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后让“差生”思考回答。若答对了,教师应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若答错了,教师应纠正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切忌训斥,打消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利用学生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入新课,诱发思维。利用学生熟悉而又不得其解的物理现象引入新课时,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比任何时候都强烈,此时能触发学生更本的学习兴趣。
  四、分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是大量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在教学中,若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说教”方式,势必使学生觉得概念、规律抽象、枯燥,时间长了“差生”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且会形成拒绝、厌学的心理。因此,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总结规律,则会使物理课更形象、生动、有趣,充满生机。
  由于“差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即教师在备课、讲课、练习中,专门为“差生”设置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正迁移,避免教学过程过快,过早地结束课程,搞“深化教学”,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跟上进度,避免学生过早掉队,成为班级的差生。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有良好的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是看教师学习,特别是对一些“差生”,由于他们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更渴望获得教师的爱护和帮助。
  六、重视对“差生”的学法指导。
  学校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的效率最终要体现在学的效率上,如果学生学习效率低,除了学习态度外,还与学习方法紧密相关。其实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有各自的规律和方法。要想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差生”,更应加强学法指导。
  七、注意知识范围扩展引起的分化。
  随着知识范围扩展,运用范围扩展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视野宽阔了,使一部分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与物理教学不能同步,造成一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只能停留在一定水平上,引起分化,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正迁移。物理新知识的学习除采用实验等手段外,还可利用原有知识的正迁移,这种迁移事实上就是一种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2.抓好单元复习。初二物理教材知识安排的理解是“即集中又分散”,“集中”是指每一章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分散”是指照顾了认识上的由简单到繁杂,但章与章之间的知识联系跨度较大。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单元复习应做到“及时”、“系统”。“及时”是能够在每章讲完后,就本章内容做好小结;“系统”是能够在相关章节内容讲完后,可进行阶段性复习,使学生形成某一部分知识的初步知识体系。
  3.课堂或课后及时安排渗透性的综合性训练。孤立的物理知识是没有什么应用价值的,因此,我认为各阶段的教学中,在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可联系相关知识安排一些综合性练习或实验,其一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思想方法;其三是对学生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的启蒙。
其他文献
本科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处于起步阶段,党建工作机制尚不成熟,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结合生态办学特色,探索联办应用技术型本科党建工作模式,明确基层党建主体,突出应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以教学相长,相互和谐,师生共谋发展而聚焦于一起,即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统一天下的局面,我们将“参与式”教法纳入课堂教学中,“参与式”教法成为新课堂教学的一种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规定:学会“参与式”,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一、“参与式”学习的意义  “参与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而
期刊
  目的: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纯中药制剂 “栀黄止痛散”对膝关节滑膜炎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对栀黄止痛散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应进行前瞻性评价,通过对治疗前后主要症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规定,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它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在其成长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品生教学与儿童好习惯
期刊
讨论了激光雷达散射截面的物理意义 ;给出了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来表示激光雷达散射截面的一般表达式 ;推出了在标准目标分别为点目标和扩展目标时激光雷达散射截面的解析表达
本文通过对SYLOK系统用于门头沟矿监测冲击地压几年来的实践,借以研究系统监测台网布局、监测方向、监测能力和应用等问题。 In this paper, SYLOK system for Mentougou mi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是为了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同时,也促进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情况,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适应新的英语教学。  对于英语的学习,如何构建一节有
期刊
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和多发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不同人群及伏案工作者的健康,近年来全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
  目的:本实验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围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和子宫内膜形态的表达,分析中药补肾增膜方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方法:将昆明健康雌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形成的。当学生获得自己认知结构中没有的新奇信息,或产生不和谐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要弄清的认知动机和行动,而新知识的获得与不和谐的消除,会使学生产生轻松而愉快的体验,从而促使其产生继续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欲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初接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