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n_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唯一指标,在授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更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以全新的教育姿态进入“新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64-02
  引言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老师家长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成绩,假期补课,使用题海战术增加学生压力的行为遍地可寻。然而,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最显著的效果并不是所谓的提升成绩,而是抹灭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令人可喜的是,这项要求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改革
  课堂中,教师是舵手而学生是水手,航行的方向都由教师控制。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利用己能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然而,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一味地追求量和速度。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已然忘记了“数学最终应用于生活”这个终极奥义。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努力完成新课改的目标,改变枯燥的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目的回到正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获得学习的能力,将能力运用到生活之中,并且学以致用[1]。
  为了达到改革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第一步。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才会有学习的原动力,从而大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同身受。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的时候,老师可以引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行了解。如教室中日光灯与墙壁的关系、马路上斑电线杆与地面的关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当然,为了改变传统的书本数学课堂,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做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双眼直观的看见数学的“定义”。教师可以再课前准备一个大型三角尺,课堂上将三角尺在讲桌上进行平移或旋转的演示,让学生观察三角板边与桌面的关系,观察过程中也可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记忆。
  二、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学习中,若只是依赖书本上的定义性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此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条例,更是需要探究解决的实际思路与技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一人口若悬河,将知识一一道出,学生们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现在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对知识提出疑问,老师帮助学生解疑,师生交流合作的场所。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性教学,找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师生实践对方法进行证明。
  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性教學法,能够让学生从知识的结果追溯到知识的起源,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也加深了记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师通过探究性学习对形成概念的过程进行强调,改变只对结果进行强制性记忆的方法。学生通过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比照归纳,自己总结出结果[2]。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则需扮演好质疑者、引领者和解惑者的身份,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帮助,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例如:在研究函数图像的课堂中,教师只为学生演示一种函数图像的由来,其余的函数图像则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得出。又如:在研究“替换法”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只为学生验证一元替换的过程,多元替换法则由学生类比学习探究得出。
  这样,课堂并不再是枯燥的“阅读理解”过程,而是生动有趣的发现型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天分的空间,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网络。
  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数学课堂实验教学
  对于数学实验,很多人都没有概念,那么什么是数学实验呢?数学实验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书本知识、计算机及生活应用和数学模型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的高机动性与灵活性,单纯的在黑板上罗列数字并不能得到很好地教学成果。因此,教师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地动态呈像功能和数学模型的可观测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立体式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立体思维网络,从多方位地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
  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适应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此数学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更不存在所谓的“无用论”。因此,在课堂实验的设计,要结合不同的课堂实际,不可以泛泛而谈,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内容,这样才能将实验效果最大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应当注意进行有效提问,对学生思维进行着重训练,深化学生的课堂记忆,提升课堂效率。
  四、结束语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课堂教学也受到了众多社会人士的关注,建立起高效的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对于教学方,新课标改革是一次珍贵的机会,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对课堂教学进行整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新课标改革更是尤为重要,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堂学习工作,积极参与课堂实验,在灵活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珊.试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2):141-142.
  [2]刘杰.试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路[J].时代教育,2016(10):175-175.
其他文献
摘要为解决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工学矛盾、师资匮乏、实践基地滞后、交互性差、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设计原则与应用,指出了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践教学可以作为常规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进一步丰富了远程教育实践教学形式,也可以为微信公众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实
摘要分析了《采后生物学与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他人的教学经验,以“呼吸强度的测定实验”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 《采后生物学与技术》 实验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尝试。  关键词采后生物学与技术实验;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
【摘要】长期以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小学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教学上,而数学课上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数学方面,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他们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理解,影响着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数学课也应高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倾听、会表达
【摘 要】数学教学是初中学科教学最重要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着显著的作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自身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优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着初中时期的学生均衡发展,还关系着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改革,把每一个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提高;初中数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
【摘 要】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形式比较单一,大多采取简单的百分制评定层次。对促进學生的发展,存在局限。作业的批改也应与时俱进,批改作业更应该注重体现作业的激励和发展功能。那么改变以往的作业批改模式已经迫在眉睫。一次好的作业批改将是学生知识获得的第二渠道,因而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做作业与批改作业的目的,而作业批改方式的多样化,必定也是形势所趋。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批改作业时,要重
【摘 要】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纵观教改工作现状,我们发现在取得一些可喜成就的同时,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教研改革工作者必须转变错误观念,走出误区,利用听课评课活动,提高集体教学水平;组织课外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关注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全面提升教研工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经验;听课评课  【中图分类号】G623.2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磷源在砖红壤上对芥蓝生长发育及养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枸溶性磷源和水效性磷源对芥蓝生长、养分积累及砖红壤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影响。[结果]施用水溶性磷源液体肥料处理对芥蓝的株高、菜薹横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等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施用水溶性磷源液体肥料有利于促进芥蓝体内的氮、磷、钾养分积累,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  关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到人们内心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被更多的人发现。而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属田径教学,因为各项体育活动都不可或缺田径运动的基础。在田径运动中所有项目都对人的各个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故田径课是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必要课程。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