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如何解读教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e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变课堂中的低效行为,我们得从备好教材开始,既要把握、吃透教材,教师才能与教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准确理解编写者的意图,进入教材的内在,又要根据实际需要,有效地重组和拓展教材,为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半小时课堂 把握教材 重组教材 拓展教材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首先,教师问,学生答,表面课堂气氛相当热烈,思维活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结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其次,在合作学习的运用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中抛出一两个问题后,就让学生交流讨论。至于学生如何交流,讨论哪些问题……老师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有的则是蜻蜓点水似地一问而过……再次,在评价的使用上或滥施赞扬或表现淡漠,缺乏对学生激情益智的充满教学热情和智慧的艺术评价……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不也常常出现这样类似的情况吗?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膨胀。我们知道数学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实现的教学目标也是有限的。然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和应用,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实践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唯恐少了一点,以致出现教学目标饱和或超载现象。这与半小时课堂的理念背道而弛。
  2.理念认识偏差。尽管新课程理念已经推行了许多年,但不少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对倡导的新教学、新理念还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不是一知半解就是知之甚少,在理解上也不一定准确深刻。像三维目标达成方面,很多课只是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以致南辕北辙,非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教学机智的缺乏。例如对课堂教学中的“节”处生“枝”,我们常常表现仓促应对,草率处理,缺乏底气和应有的应变能力。
  4.教学方法失当。教学虽无定法但喜在有法。教学方法是否“得”法,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不少教师对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因而教学方法时难免拙劣或失当。
  如何改变这些低效的教学现象,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我认为,最根本的应从备好课开始。让我们来重温一下什么是备课吧?所谓备课,是老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工作。它是老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材是根据课堂标准编写的、供老师和学生阅读的重要材料。要备好课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教材是基本课程资源,新教材的编写体例给教学理想空间的最终造就提供了非常的行为支点。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践研究,探究课程与教材、深度开发教材资源,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
  一、把握教材,吃透教材
  把握了教材,教师才能与教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准确理解编写者的意图,进入教材的内在。在把握教材的特点的同时,教师还应了解整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把握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确切了解整套教材在各处年级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纵观全局,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在单元与单元之间瞻前顾后,从单元序列中看教材内容的联系;把握教材的纵向联系,在单元内部左顾右盼,把握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謝、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差别。
  课堂上表面上气氛煞是热烈,表面上看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和时代性,但是在设计时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作为教材使用者的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吃透教材,因材施教。
  二、深入挖掘、重组教材
  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当教材没有进入教学过程前,它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在备课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了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的知识操作化、活动化,从而更符合学生心理,极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些,老师必须保持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1.重组例题,凸显“趣”味。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枯燥无味,计算繁琐,且稍不留神就易出错。因些,在教学时,对例题进行重组,使之变得新奇有趣,往往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得出四道算式后,进一点提出:计算四道题,看看结果是否相同,并说说你的感受。这样的处理,逐步激疑生趣,学生不担掌握了运算顺序,又学会了小括号、中括号的使用,提高了计算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重组习题,突出实效。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课本习题,不能静止地为做习题而解题,而要摸清知识的脉络,适时、适度地对一些习题进行重组或改编,使一题带活一串,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开发教材习题资源的发展性价值,促进学业生对所学业知识间的互相沟通,提高练习效益。
  3.重组次序,突显高效。现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它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和思维性,便同时教材在一定范围内是通用的、共性的,老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系统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更趋合理。为了适应需要,我们可以对课时内容及单元内容先后顺序作适当调整,当然,这一切要以尊重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三、拓展教材,激活素材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新理念。而且,在信息化的今天,仅仅是教材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是,知识的教学也远远不能体现对人们掌握课本知识的要求,更多是的要求人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半小时课堂”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理念,要求教师有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意识,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地基础上,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要打造这样的高效课堂,改变课堂中的低效行为,我们得从备好教材开始,既要把握、吃透教材,教师才能与教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准确理解编写者的意图,进入教材的内在,又要根据实际需要,有效地重组和拓展教材,为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国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想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做些思考,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 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
摘要: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升学机会增加,而且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本篇文章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研究探讨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思考与实践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我国基础教学的重点对象,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小学生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性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如此,数学教学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学习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勤奋、刻苦、耐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主要的是要有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能否掌握科学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领略生活数学之美,在实施教学前,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考虑教什么、如何教、要达到什么要求等,也就是必须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做到深入浅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贴近生活,创造有效的数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
期刊
这些年内,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大量运用在教学中,十年前,学习的电化教育技术,都是录音机/影碟机/投影机/电视机的使用,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处理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处理图像声音动画文本等多种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让学习内容更真切,更容易表现学习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学习效果
期刊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并提高自学能力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而以预习为突破口,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课堂上先学后教,以反馈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预习 自学能力 激发兴趣 反馈 学习目标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
摘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有效性,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方法 兴趣 目标 作业  一、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一开始有一个形成意向和感知的阶段,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自然而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合作学习” 。这符合今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当然要设计得更好,教师仅仅停留于教科书的挖掘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主动的创造才是情境的最终源泉。  关键词:课程标准 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将问题寓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是以具
摘要: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做了以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兴趣 培养  一、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对中学生来说,教师的举动或表情都会引起他们相应的情感变化。学生不喜欢“严肃”的教师,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转
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能性目标,教师必须以思维训练为主弦律,弹好数学应用题教学五部曲。  一、审题  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冗长、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的方法帮助理解。“缩写”即是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构建,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趨于明朗;“改写”即把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