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服药防误区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品的服用方法与药品的副作用一样值得我们关注。服药的方法、时间不正确,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500万人次因为服药方法不当而住进医院,有20万人因此而丧命。因此,你不可不慎。
  ●误区一:时间错位不少人都将服药时间仅仅理解为白天,忽略了夜晚的存在。比如一日3次应该是每隔8小时服1次,但不少人都在三餐后服用,结果是白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过高,夜间则相对较低。影响了疗效。
  ●误区二:药量过大药物本身有严格的剂量限制,超量服用有可能引起中毒,特别是抵抗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和幼儿更要注意。但不少人误以为剂量越大。起效越快,因而随意加大剂量,是十分错误而且危险的。
  ●误区三:药量偏小还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者是害怕药品的毒副反应,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殊不知这种做法非但无效,反而会贻误病情,还容易让病菌产生抗药性。
  ●误区四:时断时续药物能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其在血液中是否保持一定时间的恒定浓度。如果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难以控制病情、治愈疾病。
  ●误区五:疗程不足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医生按病情规定了疗程。例如,尿路感染至少需连续用药7~10天才能治愈,如果患者用药2~3日后,尿路刺激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造成的结果是拖延时日,使病情加剧。
  ●误区六:当停不停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应该及时停止用药。否则,时间过长易引起毒副反应,如二重感染、依赖性、耳鸣或耳聋,或者是蓄积中毒等。
  ●误区七:突然停药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来控制病情,巩固疗效,比如精神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如果确需停药,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切忌擅自贸然停用,或减量过多而产生种种“停药反应”。突然停药有的会促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剧,有的会出现“撤药综合征”,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误区八:随意更换药物服药后显示治疗效果需要一定时间,如果随意换药,不仅使治疗复杂化,而且一旦出了问题难以找出原因,耽误治疗时机。
  ●误区九:以病试药有人患了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后,就开始寻求所谓的单方、偏方。如有人听信流传的“吃生鱼胆能明目”,于是造成了中毒事故,而且死亡率还很高;还有的癌症初期患者,本来可以用手术进行治疗,却因为听信某些验方、秘方的神效而坐失良机,致使病情恶化而最终难以治愈。
  此外,多种药品同时服用、用饮料送药、服药后马上运动等错误的服药方法,也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恶性肿瘤是60岁以上老年人所得之病。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但陈旧,而且有误。临床实践表明,近年来恶性肿瘤向青年人侵犯的趋势快速增长。统计资料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20万,50岁以下病人占38%~42%;乳腺癌患者77.3%不超过50岁,40岁以下患者占38.6%;头颈部恶性肿瘤50%以上发生在50岁以下人群;小儿肿瘤发生率每年以1%~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2012年初,公司党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通知,我们立足实际,对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实践;探索  一、深刻认识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及涵义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要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通过创建工作,实现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为目标。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有其特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路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铁路运营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推进管理制度创新、改善管理方式,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政企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工作搞好了,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采油厂效益的提升。
偏头痛以药物治疗为主,只能控制症状,疗效不佳,复发率高。我院疼痛门诊近年来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4月~2009年1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财政部2012年12月19日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本文对新会计制度下存货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来帮助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理解和掌握存
现在各种媒体上的药物广告不少,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对药品广告严格审查,但仍有挡不住“鬼子进庄”之势.君不见,只要您打开电视报刊,明星、名人喋喋不休地向您介绍药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