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e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國雕塑院成立于2007年5月28日,隶属于文化部中國艺术研究院,系集雕塑创作、研究、教学于一体的國家级专业艺术机构,下设肖像雕塑创作与研究部、宗教雕塑创作与研究部、城市环境雕塑与创作研究部、雕塑史论研究部、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部、奖项评审与管理部、國际学术交流与策划部、公共艺术项目与发展部、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中國雕塑院网、《雕塑艺术》编辑部,并建有中國雕塑院南京见山园创作基地,中國雕塑院北京北七家创作基地。
  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國雕塑院是在文化部副部长、中國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同志的极力推动下,在中國艺术研究院集科研、创作、教学于一体的办院方针的火背景下成立的,它依托于中國艺术研究院雄厚的艺术学科平台,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广泛而高层次的世界文化交流中,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背景下,博采众长,以开阔的國际化视野和宽广的人文胸怀,逐步树立起自身独特的学术形象,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精研穷究的学术精神,积极倡导建立具有当代关怀的中國雕塑价值体系,为中國雕塑事业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院长由著名雕塑家、博士生导师吴为山教授担任。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教授,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钱绍武教授、叶毓山教授,英國皇家雕塑家协会主席布莱恩教授,日本著名雕塑家小杉三郎先生担任艺术顾问。吴为山教授现为全國政协委员,中國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國雕塑院院长,全國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享受國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國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國皇家雕塑家学会成员(FRBS),英國肖像雕塑家学会会员。中國美术家协会理事,第十一届全國美术作品展总评委。他不仅以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闻名于世,连获英國皇家“攀格林”奖,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等诸多奖项,还在理论方面建树颇多,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國雕塑八大风格论”,出版《视觉艺术心理》《雕琢者说》《雕塑的试行》以及画册等十多部。
  自2007年成立以来,中國雕塑院在中國艺术研究院党政领导的关怀下,尊重传统、尊重创造、尊重人才,一贯倡导“中國精神、中國气派、时代风格”,积极推动雕塑事业的发展,已组织雕塑家、理论家远赴南亚、东欧和中國重要历史文化胜地考察;成功举办“全國首届城市雕塑高层论坛”“第二届全國城市雕塑高层论坛”“第三届全國城市雕塑高层论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主题雕塑学术研讨会”“徐悲鸿奖?2009宜兴中國城市雕塑大赛”“滑田友奖?淮阴中國母爱主题雕塑大赛”“《意象—中國》中國雕塑院特邀当代雕塑家作品展”,承办与协办“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熊秉明作品捐赠暨学术研讨会”等多项重大展览和学术活动。2011年更作为唯一学术主持为第三届中國长春世界雕塑大会的胜利召开贡献了力量。
  目前,中國雕塑院已经汇聚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资深艺术家、理论家和一批卓有成就、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雕塑家,在加强同际文化交流、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培养雕塑创作人才、团结老中青雕塑家共同发展中國雕塑事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國雕塑院一贯认为,青年雕塑家承载着将雕塑事业发扬光大的使命,并且已经有为数不少的青年雕塑家在各种展览中崭露头角,表现出艺术的才华。他们具有活跃的思想、充沛的精力和火热的激情,正处于艺术道路的上升阶段。作为中國雕塑的最高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机构,中國雕塑院给予优秀的年轻人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给他们的快速成长提供更肥沃的土壤,肩负起为这些优秀年轻人构建良好的发展空间的责任。中國雕塑院将这批青年人才汇聚一起,旨在发挥他们学习、创作和团结的精神,引领他们成为一个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群体,鼓励他们创作出植根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的新时代作品。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中國雕塑院现已培养的有四届雕塑创作方向的博士和艺术硕士,从艺术实践、理论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出发推动中國雕塑艺术的发展。2011年“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青年雕塑家联展”成功举办,展览涵盖了中國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的青年雕塑家们数年来探索和创新之作中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青年雕塑家们力求继承传统、放眼世界,敢于探索和创新,也反映出当代青年雕塑家们正以一种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在新时期阔步前进。
  在推动中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中國雕塑院正在吴为山院长的带领下,正在以“中國底蕴、國际视野、现代创造”为目标,努力成为推动中國雕塑事业的蓬勃发展的中流砥柱。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寿山石薄意雕刻作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融诗、书、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长期以来,关注薄意的历史起源以及文化背景的人很多,包括流派以及创作技法等等。本篇试图从中国传统书画的精神理法切入,阐述如何通过“以刀代笔”来演绎笔法气韵,并兼谈薄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薄意艺术、雕刻技艺、中国画、意象、以刀代笔、画境  在寿山石雕刻艺术中,薄意是一个很重要
人体是一个复杂又机密的“机器”,里面有很多秘密,人类虽在不断探索,但只是发现了极少部分的秘密,还有很多尚未被发现,而这些“少部分”对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你的心跳一辈子只有30亿次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一生中的心跳次数大约为30亿次。所以保护心脏对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心血管和心脏疾病开始年轻化,每个人都应该要预防。   2、 喷嚏扩散的速度为100英里/小时  
女,1987年生于安徽。  2005年,就读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雕塑专业。  2012年至今,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雕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2007年,协助日本女雕塑家万里完成作品《报纸》。  2009年,《为生命,而非为权利》被选为优秀毕业设计,并参加“ 90造型艺术”展览。  2012年,《为生命,而非为权利》受邀参加BIFT PARK开幕式展览。  2012年,《为生命,而非为权利》受
5月19日下午,由广东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广州雕塑院、广州糖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影三艺术承办的“充盈灵动的生命一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上海站”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幕。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任天华、广州市委宣传部艺术处处长谢海涛,《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宋伟光以及郦国义、邱瑞敏、吴慧
福建莆田人,1989年师从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民间文化(木雕)杰出传承人━闵国霖,199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2012年结业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早年从事木雕、玉雕工艺,后来把木雕、玉雕技法运用到牙雕中,自2011年后专攻牙雕。擅长人物圆雕、高浮雕。从事雕刻艺术创作20多年来,不断地研究、开发探索,并且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近年来的牙雕项目取得了优越的成绩。其中:作品《象牙三多》经专
8月11日上午,在福建惠安新海峡石业艺术有限公司的石雕车间里,“海峡情”2008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拉开帷幕。来自全国13个院校的18位毕业生在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对自己的毕业作品以石雕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再创作。他们亲身经历了测量、开大形、雕凿、抛光的石雕制作全过程,并最终成功地完成了18组作品。  这次创作营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全国性的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也是雕塑在线网站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线下的
[摘 要]外语教育是克服对外交往语言障碍的路径选择。外语教育语种的选择应取决于某种外语的使用价值,而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出现了把外语教育的语种选择与政治挂钩,根据国家间的关系来确定外语教育语种的现象,因此这一时期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也折射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关键词]外语教育语种;演变;管窥;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194—01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具有迅速而准确的认识、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具体讲,新闻敏感包括这样一些能力:能
30年前,对于硅像艺术,中国的雕塑家见所未见,大众们也都闻所未闻,但人倜先生和他的团队“西安超人”接二连三在各地的博物俳推出他的栩棚如生的仿真硅像。当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后,人倜先生和“西安超人”的声名也大起来,相映生辉,蔚为大观,成为全国首届一指乃至享誉欧美的“造假高手”。  搞雕塑,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语境中,向来被视为“匠人”,如伶人,尽管其作品、其演绎,做得好了往往也能博得一些喝彩,但终不
受访人:凯蒂·罗斯(Katherine L.Ross),1981年开始任教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系该校的终身教授,现任研究生院院长。她的作品在亚洲、欧洲、北美都被广泛介绍,参加过的展览包括芝加哥SoFA大展,科勒艺术中心邀请展,圣安吉罗博物馆展,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国际艺术家典藏展等等。罗斯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还得到过许多奖金,如芝加哥国际游学项目的研究奖金、印第安那州大师奖金、威廉森基金会奖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