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挺起中国脊梁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7日,空军出动运-20等三型多架运输机,从上海虹桥等七个机场起飞,向武汉紧急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

  全国一盘棋,
  万众一条心,
  你们、我们、他们
  锤炼成了疫情下的中国脊梁。
  在残酷的疫情之下,
  五十六个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样,
  紧紧地抱在一起……
1月28日,一个钟南山的小视频让许多人动容。虽然他抿紧了嘴角,但眼中饱含泪水。

  这诗句,来自西安的一位诗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国人民再次展现出了戮力同心、坚韧不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气概。
  在大灾大难面前,84岁高龄、两度与病毒作战的钟南山院士;与时间赛跑,拉长自己生命奉献于患者的张定宇院长;坚持奋战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的公安干警、日夜守望的社区干部、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次次感人至深的离别,一份份充满爱心的捐助……在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深深地镌刻下四个大字:中国脊梁!

疫情吹响集结号,“白衣战士”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


  2003年,广东抗击非典,人们记住了“抗击非典第一人”——钟南山院士。2020年初,这位84岁的老人再度出山,由广东到北京,从北京到武汉,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治疗攻关组长。他的一些建议已成为目前全国性的“刚性铁律”。他的一言一行都备受人们关注,他的许多关于防控疫情的话,都被人们视为金句良药。
  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的日程都是满满的,白天在医院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救治团队共同讨论救治方案;夜晚与团队讨论科研攻关难题,为国家疫情防控建言献策。2月20日,李兰娟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ICU查房。查房結束,李兰娟脱掉防护装备,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这一幕被记者拍摄下来。那盈盈的微笑,让人们看到曙光。
  当记者探访武汉汉口医院隔离区时,无意间将镜头对准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士朱海秀的黑眼圈。记者请她给父母报个平安,这位“黑眼圈”女孩拒绝说:“我不想哭,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
  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梅春丽那张被护目镜、防护服和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照片,连续几天登上微博热搜榜,网友这样慨叹:这是最美的脸,脸上的印痕有多深,对人民的爱就有多深!
2月20日,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进入“红区”重症监护室(ICU),探视8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病 情。图为李兰 娟院士摘下口罩后脸上留下的压痕。(安源 摄)
每一位患者出院,医护人员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并这样相互鼓劲。

  为了取得抗疫的胜利,他们奋斗在病毒肆虐的最前线。当别人劝他们休息时,他们这样回答:“没事没事,大家都在一线,我怎么能休息?”他们从病魔手中抢救病人的生命,但常常忘记了自己的生命。病倒在抗疫一线的刘智明院长,从1月21日到23日,熬了3个通宵,把武昌医院改造成定点医院,在两天内转出原有499名在院病人,腾出500张床位。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刘智明却把生命定格在51岁……
  29岁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原本准备2月1日与妻子举办婚礼。疫情来临,他投身战“疫”一线。病人最多的时候,他曾在病区坚守了两天两夜,负责救治40个病人。然而谁能想到,这场冲锋留下的却是他永恒的背影……
  从1月23日起,来自全国各地及军队的医务人员紧急奔赴武汉,支援范围也扩大至湖北全省。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系统先后共派出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为不影响工作,一些医护穿上了尿不湿;为节省防护服,很多人由4小时一班改为6小时一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的白衣战士,不惧危险,全力以赴,想方设法赢得最后胜利。

以汗水擦亮警徽,用热血铸就忠诚,疫情不退,公安不退。


  急难险重,他们挺身而出;重点区域,他们日夜值守;物资转运,他们风雨无阻;服务群众,他们情真意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人民警察面对艰巨繁重任务,舍小家为大家,英勇担当、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决战决胜的战场,湖北省6万民警、5万辅警无惧危险,冲锋向前。为尽快切断传染源,实现“应收尽收”,截至2月19日,湖北公安民警共协助有关部门核查、隔离、收治、转运感染、疑似及密切接触人员3.8万人。
  “你们不怕被感染吗?”有人问。   “我们是人民警察,我们不上,谁上?”十堰市公安局民警金远新说。
  是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警察。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疑似患者隔离观察点,就是特殊时期最危险的地方。但是,只要疫情防控需要,他们说上就上!截至2月18日下午4点,湖北省共出动医院安保执勤警力1.1万人;在15家方舱医院共部署警力近千人;全省共有集中观察点1245家,每家都有民警值守。
  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介绍,广大公安民警,特别是战斗在一線的基层民警,发扬疫情不退、公安不退的大无畏精神,这一个多月来,全国公安民警和辅警有49人牺牲在抗疫一线。
  从除夕夜到正月十八,连续工作18天的南京市“85后”辅警袁剑雄倒在抗疫一线。他生前的工作笔记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上千条人员的排查信息。牺牲前,他刚递交入党申请书。
2月14日,在山东滕州高速北入口处,公安民警、交通工作人员和医生冒雨给入城的司乘人员检测体温和登记个人信息。(宋海存 摄)

  “95后”小伙儿马永是新疆伊宁市公安局达达木图派出所的一名辅警。2月17日上午,已连续坚守岗位20多天的马永执勤时摔倒昏迷,被送往伊犁州友谊医院,经近5天的持续全力抢救,因脑出血于2月22日逝世。而两天后就是马永的生日,他却再也等不到这一天的到来……
  同样是在22日,噩耗再次传来。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民警艾冬,因急性脑出血不幸牺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年仅45岁。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市局12345“接诉即办”负责人,艾冬带领同事办理各类群众诉求近万件,办理疫情类派单320余件,无一疏漏。在他发病当天,还办完了最后一个派单……
  他们,是人民警察,是共和国的卫士。神圣的国徽放射出正义的光芒,金色的盾牌守卫着千家万户。

社区是第一道防线,社区工作者就是第一批守护者。疫情防控力争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每快一秒钟,就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从位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发热门诊,到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再到定点医院,一套分级分层的收治、隔离、诊疗体系快速形成。
  “钢铁书记”王琼冲在最前。在武汉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37岁的社区党委书记王琼拖着打了一块钢板、三颗钢钉的右腿,带领12名网格员逐户排查,一天下来,右腿从膝盖肿到脚踝。
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一卡点,社区工作者冒雪为居民指引。(傅强 摄)

  “临时书记”黄恒奋不顾身。洪山区珞南街洪珞社区有1位社区工作者确诊感染、3位持续发热。珞南街党政办工作人员黄恒顶了上来,成为社区的“临时书记”。手拿两部手机,守着一部座机,每天接听近300个电话。他原本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因过度劳累,有时不得不躺在地上跟居民联络……
冒雪骑行的外卖小哥。

  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有1.6万余人,距华南海鲜市场仅2公里左右,疫情比较严重。多日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就没睡过踏实觉,每天忙得像陀螺。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同时给居民送药送菜。“隔着门缝看他们一眼,我都会心安一些。”董守芝说:“1万多户居民,哪怕漏掉一户,后果都不堪设想!”
  安丽洋是石家庄市合作路街道电大街社区的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虽然怀孕近5个月,但疫情期间,她仍然不顾身体不便和感染病毒的风险,尽职尽责坚守社区防疫一线。
  每天,安丽洋都忙着协助社区书记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宣传消杀、居民情况摸排、“一户一表”防控重点人员的健康状况、接收捐款……加班已经成了她的常态,忙起来顾不上喝口水、吃口饭,碰到紧急情况,她经常小跑着处理解决。同事们经常被她吓一跳,“批评”她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可她经常挠着头腼腆地笑着说:“一忙起来就忘了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只有她自己知道,深夜回家躺在床上腰酸腿疼地睡不着,这是提醒自己身体吃不消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她就又“忘”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乡社区作为疫情联防的基本单元,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奋战在这道“防线”中的社区工作者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中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其中党员占92.5%。

多一分爱心,多一点努力,无数个志愿者汇聚到一起成为抗击疫情的庞大力量。


  “我的城市病了,我该为她做些什么?”武汉市民在思考,更多的是在行动。
  除夕夜晚上10点,正在家中吃团圆饭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突然在朋友圈看到金银潭医院一名护士的求助信息:“因没有公交车和地铁,走回去要花4个小时。”他瞒着家人接送十几名医护人员往返金银潭医院。汪勇说:“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啊!”
  春节前,丈夫和儿子早早回了新疆老家,何明荣独自一人留在武汉跑车。1月22日,滴滴开始招募志愿者司机。49岁的何明荣没有任何犹豫,报名接送医务工作者上下班:“疫情面前,咱不能躲!”
  “早晨5点多起床,洗漱完、吃好饭,差不多6点就出门了。”从正月初一开始,何明荣接送医务工作者上下班。充电、消毒、穿防护装备,发车之前,何明荣一丝不苟地把防护措施做到位。头几天,中午只能吃方便面。有热心人知道后,免费为他们提供盒饭。这让何明荣很感动。“医生为病人服务,我们为医生服务,又有人为我们服务。”何明荣说,她真切地感受到武汉是一座有爱的城市。
  何明荣每天都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累计接送医务工作者200多人次。但她不觉得苦,笑着说:“等疫情过去,我要带着家人去贺胜桥喝土鸡汤,去潜江吃小龙虾。”
3月13号上午,江西省萍乡市志愿者在献血车上献血,为战“疫”贡献力量。(李桂东 摄)

  “妈妈加油,您现在也是奋战在一线的战士啦!”出门时听到儿子鼓励的话,叶丽觉得自己做得对。
  2月15日,听说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正在招聘理发师,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免费理发,从业多年的叶丽第一时间报了名。叶丽说,能为抗疫出点力,自己打心眼里高兴。
  叶丽工作的场所是由专家门诊办公室临时改造出来的,医生护士们可以通过二维码提前预约理发时间。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叶丽上岗了。“一位长发及腰的护士告诉我,她打算‘五一’结婚,只要剪到结婚时头发能扎起来就好。”叶丽说自己常常剪着剪着,心头就会涌起一股敬佩。
  理发师志愿服务的时间是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但叶丽早上9点半到医院,下午5点半离开,干劲满满。“有护士问我,你打算做多久志愿者,我跟他们说,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在。”
  在济南综合保税区有一个由12朵“铿锵玫瑰”组成的巾帼防疫组。她们响应号召奔赴防疫一线,在高速路口,在火车站和机场分流点,在入区卡口,在挂包企业逐一摸底排查中,在企业复工防疫核查中,都有她们战斗的身影。据统计,为切断一切可能的传染风险,她们已检查车辆3万余辆,登记检测体温7.5万人次。
  这样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无数志愿者自发地行动起来,为前线战士添补给,为后方群众送温暖,他们默默无闻,风雨无阻,齐心协力守卫“我的家,我的城”。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当迎春花从料峭春寒中绽放,当你摘下口罩,仰望满街霓虹,面对人海,是否记得这些平凡而高大的身影?是否记得为你的平安默默守护的千万勇士?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中国脊梁,巍然屹立。
其他文献
作为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古诗词,和中华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古诗词审美性教学,必须在"中华文化"这一特殊语境中进行,并创造性地发挥"诵读"和"涵泳"的作用。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0日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湖北和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经过艰苦努力,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
幼儿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开始发展,同时幼儿园教育也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过去僵硬化的语言教学方式逐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人如何获得知识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
为确诊一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例,通过对该场猪只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观察以及涂片镜检、生化试验、卫星现象等实验室诊
车间内,戴着口罩的工人们在高速运转的设备前有序忙碌;工地上,严格的消杀措施之下,工程建設稳步推进;田野里,除草施肥的画面涌动着春天的气息。熟悉的上虞正渐渐回归,复工复产的“热度”持续升温。  这背后,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坚决行动,是抢时间、拼速度、助返岗、援企业的硬核举措。一刻也不耽误抓复工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各条生产线陆续复工,车间内一派繁
"灾难本身就是一剂良药,并不只能带来悲伤与苦涩,也能带来重塑与光明。纵观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的每次跃迁,文明的每次升华,往往伴随着痛苦的裂
立体几何的探索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常常出现,这种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推理、探索、判断等各方面能力,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应该注意对这种新题型的研究,下面举例谈谈常
运用人工模拟降雨技术,对黄土低山丘陵区的渗透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各国对渗透量的正规方程解,可预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渗透量。找出了影响渗透量的主导因素,衣次是降雨时间
11月25日,交通运输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公路建设仍将保持稳步发展态势,重点包括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断头路”、扩容路段和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