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何以葆有先进性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人都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对文化的把握离不开对价值及价值观的深刻理解。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塑造人,这种辩证关系循环往复,是社会进步的深刻动力。中华民族文化的出路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造。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 价值观 改造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①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文化的差别,即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别。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古今中外关于文化的定义达200多个。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有重合也有差别。文明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文化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社会集团的主导价值追求。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文化要以特定的价值观为核心。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文化的表述都离不开对“价值”和“价值观”的理解。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讲文化就是讲价值观。
  任何人都是一种文化的存在,都在文化之中存在。鲁迅先生说过,“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恩格斯也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②“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将被证明不是关于人的研究,而是关于文化的研究。”③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上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国内对文化的看法,源于古汉语中关于文化的说明,指一种封建统治的方略,故文化又叫化人,即“以文化之”。西汉的刘向说过,“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与儒家的“仁政”几乎是同义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④“文化价值的有意义性就在于它给人们构设了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使人充满希望和激情,在获取人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的升华和超越。”⑤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的精神、灵魂与尊严。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文化标志着人类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⑥
  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按照汤一介教授的说法,“中华民族的文化,上古三代以文字典籍为依据,就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涉及了自然、社会、人等多种领域的内容,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六经’之后就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百家其实主要是六家(司马谈)或者说‘九流十家’(刘歆)。六家指的是儒、墨、道、法、名、阴阳;‘九流十家’是在这六家的基础上加上农、纵横、杂、小说四家。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体系和框架,对后世的影响深刻而久远。中华民族的文化除了先秦思想,还包括历代思想家的著述学说,比如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佛教和中国本土的道教等,都很有价值。”⑦发祥最早,而且亘古及今,递相祖述,绵延不绝传承如一者,仅我中华文化。王蒙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概括为:“从伦理与政治学上看,是儒家与儒道互补,是四书。从思维和哲学上看,是汉语与汉字文化,是《易经》。从地域与经济上看,是黄河文化为主,是农业文化。从社会组织方式上看,是封建专政与民本思想的平衡补充。从民间文化上看,是阴阳八卦,是宗法血缘,是中餐、中医与多神混合崇拜,是戏曲里大肆宣扬的忠孝节义。”⑧这一概括也是相当全面的。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孕育出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和文化观念,它是中华民族赖以发展和壮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值得肯定的价值,在古代和当代都有很多,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居安思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求同存异等。另如:当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政治称“仁政”、“德政”、“德治”,道德成为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价值本身没什么错,只是道德不与法治相结合,其力量是苍白的,容易导致道德强求、道德政治化。由于政治制度的缺陷,公民的美德难以培育,鲁迅所批判的“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吃人”,其原因正在于此。
  中华文化的出路在于创造性改造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曾经产生过非凡而重大的影响。如此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近代以来却走向衰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反省,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艰苦探索。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布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布破产了。”⑨毛泽东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中国文化严重落后的现实作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其见地深刻而透辟。屡次挫折和失败告诉中国人民,要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无论是依赖祖传的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还是依赖西方资产阶级所创立的在西方行之有效的诸多学说都是不行的,必须寻找新的能够抵御和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⑩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是伴随着全面现代化的梦想而展开的,正如霍英东所说,“中国人的失误之一,是不仅迟迟未真正认识到现代化是无可避免的历史选择,而且未能认识到现代化是包括城市化、工业化、世俗化、制度化、民主化,以及民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很难想象,任何单一方面的进展,可以导致现代化的实现。中共执政以后,人们最先理解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国人认识到,要真正在现代化的建设上打开局面,关键是要进行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新世纪,国人又认识到,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又在于人的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观念不更新,即使旧物和制度变了,人们仍然会固态复萌。”{11}无论是器物层面的变革,还是制度层面的革新、文化观念的转变,任何单一方面都很难使中华文化重现辉煌。真正的文化繁荣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和创造性改造传统的统一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斩钉截铁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者为中共毕节地委党校哲学副教授)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6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③王西京:“文明以止 化成天下”,《新华文摘》,2008年第13期,第10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666页。
  ⑤李燕:“文化释义”,《新华文摘》,1994年第10期,第36页。
  ⑥邹广文:“论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含量”,《新华文摘》,1993年第2期,第152页。
  ⑦汤一介:“文明是什么?”,《新华文摘》,2007年第5期,第119~120页。
  ⑧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新华文摘》,2006年第17期,第110页。
  ⑨⑩《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517~1518、1476页。
  {11}俞吾金:“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的现代化指向”,《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第158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贵阳: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至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方法:35例患者在脑外伤后1小时~20天行常规MR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病灶在各种序列上的表现
1 材料和方法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5~55岁,平均32岁,病程1.5-15年,其中5年以上7例,有明显外伤史4例。临床症状:关节疼痛12例,关节肿胀10例,关节畸形、伸直严重受限4例,关节弹响绞锁3
目的:探寻原发心房肿瘤超声心动图(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观察心房肿瘤ECG图像特征与病理和预后关系.方法:应用ECG检查200例原发心房肿瘤,探寻心房肿瘤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
病例女,47岁.体检时B超发现肝脏右叶不规则占位,约2.5cm×2.5cm大小.体检:心肺(-),肝、脾未触及.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既往青霉素过敏史.
【摘要】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仍缺少一个统一构建模式。运用“结构—功能”的哲学理论,研究全民健身体系的内部构成方式和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可以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全民健身 体系结构 功能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内掀起了
【摘要】“火铸史诗”经典世纪纪念瓷是采用景德镇陶瓷艺术反映和表现中国经典建筑的杰作。陶瓷艺术具有承载精神文化的功能,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面貌。经典世纪纪念瓷的创作实践带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陶瓷艺术既是能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的艺术,同时,它也能够做到艺术性、审美性与使命指向性的统一。  【关键词】中国 建筑艺术 纪念瓷    瓷器,堪称中国的伟大发明,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对人类世界的物质文明
人文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搞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充实文化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挖掘和提高乡土文化
【摘要】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共青团组织履行职能、服务青少年的重要载体和方法。近年来,我国社会服务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社会服务建设特别是为青少年提供的社会服务仍较为落后,加快青少年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共青团 青少年 社会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特别是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
【摘要】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就其解决路径而言,不能仅仅就民生来谈民生,而必须将其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大社会的背景下,以“统筹、主导、规制、自律”八字为指针来进行统筹考虑,综合协调。  【关键词】民生问题 制度创新 政府主导    《左传》中有“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民生厚而德正”的记载,这里的民生都是指百姓的生活,说明当时人们关注的重点还只是百姓的
【摘要】增加环保意识是旅游产业政策创新的驱动力,新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通过政策创新行为为旅游业获得竞争优势。并非所有的政策工具都能够为旅游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政府要引导旅游投资与环境监管运行,强调面向人民群众开发旅游产品,实现业态创新与结构优化。  【关键词】旅游 环境 政策创新 驱动力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引起人们关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导向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