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y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2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接受肾移植并长期随访的116例受者.分别于术后0.5、1、3、6、9、12和15个月,用巴氏染色法检测受者尿沉渣Decoy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尿液和外周血BK病毒DNA的载量,并对部分受者进行移植肾组织穿刺活检,以确诊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结果 116例受者中,共发现尿沉渣Decoy细胞阳性受者62例,发生率为53.5%;52例受者尿BK病毒DNA阳性,发生率为44.8%;24例受者血BK病毒DNA阳性,发生率为20.7%;4例受者经移植肾组织活检证实为BKVAN,发生率为3.45%.术后3~9个月是BK病毒感染的高峰时间段,且术后尿和血BK病毒DNA载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肾移植后3~9个月是BK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段,需密切监测受者尿沉渣Decoy细胞及尿和血液中BK病毒DNA载量的变化,及时对BK病毒血症受者进行临床干预,可减少进展为BKAVN的概率。

其他文献
致敏尿毒症患者的肾移植一直是移植界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致敏患者体内预存有抗HLA抗体,术后容易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受者的长期存活率较低.近年来,国内实施的致敏患者的肾移植例数明显上升,很多中心亦积累了一些经验。
期刊
自上世纪80年代,新型免疫抑制剂陆续用于临床,肾移植受者短期存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长期存活依然面临挑战[1].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的慢性肾毒性曾经被移植专家认为是晚期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在上期专栏中,我们探讨了CNI的应用与长期肾功能的关系,已明确晚期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原因由多种因素造成,不能简单地归咎于CNI的肾毒性.那么,晚期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我们将在下文进行深度
期刊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的处理及疗效.方法 2002年9月至2012年12月单中心4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肺移植.1例为肺泡细胞癌,2例为支气管源性肺癌伴终末期肺疾病,1例为转移性肺癌.移植前4例肺功能均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4例中,2例行序贯式双肺移植,2例行单肺移植,其中1例单肺移植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完成.结果 1例于术后2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其他3例至
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阳性的患者处于致敏状态.这些抗体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输血、妊娠和再次移植等都是危险因素.为了预防移植后的排斥反应,针对致敏患者在移植前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进行供、受者HLA配型以筛选供者;采用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等方法降低患者体内预存抗体的滴度;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以及使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等.我们对1例PRA阳性的肾移植受者使用利
期刊
目的 探讨包括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肝癌伴发2型糖尿病接受上腹部多器官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受者均于术后1~7 d停用胰岛素,血糖水平较术前下降,丙氨酸转氨酶及胆红素总量等在术后1周趋于正常水平;术后C肽为0.82~0.95 nmol/L,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降至4.7%~5.8%,并保
目的 对比尿液和血液样本BK病毒DNA载量检测在肾移植受者BK病毒性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间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受者88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血液和尿液样本定期进行BK病毒DNA载量检测;对具备指征的移植受者行移植肾组织活检,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明确BK病毒性肾病(BKVN)诊断.结果 88例中病毒尿症者35例(39.8%),病毒血症者18例(20
肾移植后淋巴漏并非罕见,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受者的切口愈合,而且会导致淋巴囊肿形成,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淋巴漏的诊断和治疗现仍然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们采用静脉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治疗肾移植后淋巴漏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肾移植后淋巴漏17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21~45岁,平均32.5岁.切口位于右侧髂窝
期刊
目的 探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难治性或复发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间难治性或复发白血病患儿30例接受亲缘单倍型相合a110-HSCT。患儿的原发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30例中,首次复发11例,2次或以上复发16例,原发难治性3例。获取供者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用于移植。预处理药物采用阿
期刊
器官移植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一切策略都来源于对免疫系统的认识.随着对移植抗原识别、提呈以及免疫系统的激活和应答等免疫学本质的认识,免疫耐受诱导策略的建立是器官移植的最高追求目标.但是,在成功诱导免疫耐受之前,免疫抑制剂合理应用和个体化治疗依然是移植工作者不断探索和仍未解决的难题。
期刊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维护中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对肝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19例DCD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依据DCD供者在器官切取前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将19例DCD供肝移植的供、受者分为血管活性药物组(用药组)和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组(未用药组).观察和比较两组供、受者间的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受者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