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助力诗慧课堂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l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慧课堂”致力于打造愉悦、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习得学习方法,获得智慧的增长。古诗教学是“诗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借助于非连续性文本,为古诗教学提供新的内容和新的方式,“串联”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体验,找准“诗慧课堂”的基点,把握“诗慧课堂”的节点,挖掘“诗慧课堂”的生长点,从而提高“诗慧课堂”的新鲜度和有效度。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  古诗  诗慧课堂
  古诗言简意丰,在意象的选择、字词的锤炼上,都彰显着诗人的慧心。古诗是传承中华经典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载体。在对古诗教学实践的观察、调查中,我们发现,较之于其他体裁的文本,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在新鲜度、有效度上均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浅显:基本是解释词语和句子,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学方法以朗读、想象和表演为主;教学流程单一,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形成学习古诗的模式,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不高。
  在古诗教学中,笔者尝试引进非连续性文本,在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智慧上下功夫。本文以《池上》一诗的教学为例,浅谈我的做法。
  一、串联生活,找准“诗慧课堂”的基点
  學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古诗理解的完整度和深度,是开展“诗慧课堂”教学的基点。而非连续性文本以碎片化状态存在,因为独有的图文互补、简明直观、形象概括等诸多优势,呈现出简短、概括、活泼、形象的特有魅力,如果用得好,可以为古诗教学增色添彩,为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助力。怎样把非连续性文本和古诗有机结合起来?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学院的佐藤学教授给了我们启发。他认为:“串联”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把一个儿童同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到的知识串联起……”在教学《池上》一诗时,通过前置学习单,我大致了解了到学生对本诗学习的自我评估,大部分没有提出探究的问题,感觉诗歌内容浅显,语言平白如话。囿于思维发展的水平和学习、生活经验的不足,学生未必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在理解上的难点。其实,“采莲”的“莲”就是一个容易理解偏颇的词语;“撑小艇”的“撑”到底是什么样的连贯动作?这更是离学生距离很远。于是,我用心搜集了与本诗密切相关的“撑船”视频,用非连续性文本素材,服务于《池上》教学,引导学生感知撑船的不易,读懂诗中小娃的机灵。
  二、放手试错,把握“诗慧课堂”的节点
  学生是“诗慧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热情,融入到古诗创造的情境中去,是“诗慧课堂”的必要条件。非连续性文本的介入,指向于突破诗歌内容的重点,解决学生理解的难点。非连续性文本何时出现?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则需要教师拥有调控课堂的“诗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表达不够贴切,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给学生试错的机会,做好必要的等待和相应的引领。“撑”和“采”的动作究竟是怎样的?对表现小娃的特点有什么作用?都要在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和质疑中去探索。在学生互相评价和启发之后,出示一棵完整的莲花图,让学生对照阅读这个非连续性文本。这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是源于灌输,而是通过寻找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和古诗意象之间的联系,实现自我发现和智慧增长。在学生试错而不得解之后,出示非连续性文本,就是把握好了“诗慧课堂”的节点。
  【教学片段一】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了发生在“池上”的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他们一个做的是“采”的动作,一个做的是“拔”的动作,不一样。
  生2:“采”是对的,小娃不是去“拔”荷花的,只要采下白莲就行。
  生3:表演“撑”小艇,他不够用力,平时我们说要“撑住”,就是很难的情况下还要坚持。
  师:观察真仔细!这是对同学的尊重,也是锻炼自己、获得智慧的最佳路径。对于他们的表演,你们能给出具体的建议吗?
  生4:表演“采”的时候,也要联系“撑”的动作。因为小娃的船可能会晃动,要表现出他采莲的胆大心细。
  生5:我虽然没有撑过船,但是我暑假旅游看过船夫撑船,我想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大家的表演和评论是不是符合诗意呢?先看一张图片。你认为诗中的“莲”指的是哪一部分呢?为什么?
  (PPT出示非连续性文本——一棵完整的莲花图,标注着莲花、莲蓬、莲叶、莲藕)
  生1:“白莲”是“莲蓬”,他想吃的是莲蓬里面的莲子。我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莲子,但是喝过莲子粥。
  师: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就是智慧。我还给大家带来一段撑船的视频,一起看看,“撑”的过程是怎样的?跟刚才这位同学的表演一样吗?
  (PPT出示非连续性文本——一段撑船的视频)
  三、群文阅读,挖掘“诗慧课堂”的生长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古诗教学的必要补充,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是营造课堂氛围的花架子。在古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利用与古诗高度关联的其它古诗等材料,组合成非连续性文本,挖掘“诗慧课堂”的生长点。教学古诗《池上》时,我先后考虑了几首描写儿童的古诗,最终确定了《舟过安仁》,它也是“童稚可爱”的主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理解最后一句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带来了新的障碍,也提供了挑战的机会。这样整体感较强的“串联”,课内外知识相辅相成,给课堂带来新的研究内容,也产生了新的疑点。学生不是蜻蜓点水地读一遍补充的非连续性文本,而是经过研究性学习,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开去,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在“诗慧课堂”中获得自我提升。
  【教学片段二】
  师:“池上”风景如画,“池上”的“小娃”调皮可爱,让“池上”充满生机。这儿还有一首诗,是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PPT出示非连续性文本——《舟过安仁》及与诗歌相对应的插图,提供了“篙”“棹”“怪生”的解释。)
  师:谁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说出诗歌的大体意思?
  生1:有两个小孩子坐在船上,船桨和竹篙都收起来了。怪不得不下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生2:他说得还可以,但是最后一句等于没有说。我觉得最后一句的画面是这样的:不是为了遮在头上挡雨,是为了“使风”。
  生3:你的“遮头”说出来了,“使风”呢?
  师:大家听得真认真,思考也细致。老师提醒一下,用“使”组词,再代进“使风”?
  生4:“使用”风。
  生3:为什么是“使用”风?我看了插图,还是不清楚。
  师:你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向我求助,一个是借助上下文咬文嚼字。
  生4:“使用”风,是把伞当做船帆。因为上面说“收篙停棹”,他们故意不用船桨和船篙,就是想试试把伞当成帆。
  师:太厉害了,完全正确!多么智慧的解读!为你点赞,也为追根究底、提出疑问的思考者点赞!你们再猜一猜,我为什么要补充这首诗呢?
  生5:这两首诗都是写的孩子。
  生6:他们都是调皮、聪明的孩子。
  生7:他们都是在小船上。
  师:老师真开心,有这么多同学是我的知音啊。你们就像《池上》和《舟过安仁》中的孩子一样,都是聪明的小娃!咱们再读一读《池上》,读出你们脑海里的画面,读出你们心中的小娃。
  在古诗中引进非连续文本,进行集中阅读,对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了解学情,充分估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忽略、模糊的地方,找准“诗慧课堂”的基点,在整合非连续性文本上下功夫。在课堂的重要节点上,适时出示非连续性文本,利用其形象性降低理解难度。挖掘“诗慧课堂”的生长点,启发学生将非连续性文本和学习内容以及生活经历“串联”起来,从而提高“诗慧课堂”的新鲜度和有效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依据农村小学生亲近自然、融于生活的特点,设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快乐体验、快乐习作。逐步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体验式 习作教学 探究  一、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与分析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师生都认识
期刊
《小飞侠彼得·潘》是一本享誉世界的经典童话,它主要讲述了一个晚上,彼得·潘来到小姑娘温迪的家,教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在空中飞行,并把他们带到了永无岛(也称梦幻岛)。在岛上,他们遇到了善良的印第安人、凶残的海盗和漂亮的美人鱼,惊险的事情接连不断。由于邪恶的海盗头子胡克作恶多端,战争不断爆发,海岛没有宁静之日。尽管不幸的事件一个接一个,但彼得·潘总能大显身手,想出巧妙的办法搭救小伙伴。这本书人物形象鲜明
期刊
文本解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之词,表现了羁旅怀乡的主题。词作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描写出将士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行军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夹杂着词人颇多无奈情绪。下阕“风一更,雪一更”与上阕“山一程,水一程”两相映照,表现出夜晚风雪交加,搅碎了词人的乡梦,词人倍觉惆怅的情景。从“夜深千帐灯”
期刊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紹了笔者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及尝试。  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形成个人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所指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的习惯。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几种不良习惯: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
期刊
一、情境导入,关注写法  师:尊敬的各位小游客,欢迎来到秦兵马俑博物馆。我们知道,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生: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生:西安以东30多千米的临潼),被誉为(生:“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哟,各位小游客知道的挺多。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  师:那我们今天这节课继续跟着课文走近秦兵马俑,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秦兵马俑的特点?  生: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期刊
作家安武林有本随笔集,书名就叫《爱读书》,大大方方,开宗明义。我常常想,安先生是读书人,自然“爱读书”,那么,对我们教书人,“爱读书”是否也应成为一种追求呢?  说到“爱读书”,就会想到宋代思想家、理学家朱熹,他写的《观书有感》,但凡做老师的,大概没有不熟悉这首诗的。清浅、朴实的诗行告诉所有人,读书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而我尤其觉得,教书的人更应该从这首诗中汲取到读书的好处。“一鉴开”,书是一面镜子,
期刊
缘起:缺失的“应对口才”  江苏电视台优漫卡通频道的主持人兔子姐姐来学校做节目,这档节目安排三年级学生录制,孩子们欢呼雀跃。可是,在接受兔子姐姐采访时,出现了令人意外的情况:部分孩子面对话筒不敢抬头,回答兔子姐姐提出的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这种情况还不是偶然。接下来学校又承办了几次大型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很开心,极大丰富了自己的体验。可是每当到了有记者采访
期刊
农村语文教师通常会有这种感觉:小学生写作难。农村孩子生活面相对较窄,阅读量较少,所以会常常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腹内有货倒不出”。但是其实农村有着现成的、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独特的人文底蕴以及现代气息,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所谓乡土资源,是指学校所在的乡村地区范围内的自然风光、乡土地理、传
期刊
如何抓住课堂生成来展开教学,是困扰教师的难题,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丰富的、可研究的信息,能促成课堂生成,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生成定义为“预设生成”,这样的课堂生成可控性较高,如同教师走过的路,知道路面情况,但不告诉学生,由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也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就是因为有了生成而变得精彩。试想一下,如果课堂上
期刊
【摘要】在阅读理解中提升学习数学解题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和坚持的一种数学教学新理念。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既是数学教师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数学语言 阅读指导 数学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低年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住填空文字题的阅读指导  填空文字题是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