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的备考策略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为E级(表达应用)。从《考试说明》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考查的范围是“常见”,《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而“正确运用”则说明考查时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所用的修辞进行理解、辨识和正确运用。
  一、了解修辞题的考查要求
  2014年之前,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对修辞的考查以主观表达题的形式,且常和仿用句式进行综合考查。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7题,要求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第20题,要求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而近几年全国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却鲜有考查修辞,江苏卷的考查情形如何呢?请看下面的表格。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2014年以后,修辞题依然是江苏卷考查频率较高的热点。江苏卷改变主观题的形式而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修辞单独设题,分值稳定在3分,重点考查江苏《考试说明》规定七种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如2014年考查对仗,2015年考查比拟,2016年考查借代,2017年考查比喻,命题材料由诗句、熟语到2017年的一般句子,备考时应注意把握常见的修辞在诗歌和一.般语句中的运用。
  二、提升解题能力
  1.理解修辞手法
  准确理解判断修辞手法,是正确运用修辞的基础。因此,需要吃透修辞概念,弄清各种修辞在运用形式上的表现,掌握修辞的特征和表达效果。
  以2017年江苏卷第2题为例:
  例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的辨析。仔细审读题干,题干明确指出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那么,应吃透“比喻”这种修辞的概念和特征,作为比喻必须要有喻体,喻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且两者本质是不同的。解题时应先圈画出选项中构成比喻特征的基本要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然后辨别判断选项是否使用比喻的修辞。
  A选项,本体是“一带一路”,喻体是“新引擎”,比喻词是“成为”,根据比喻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判断A选项使用了比喻手法;C选项,本体是“网络病毒”,喻体是’洪水猛兽”,比喻词是“般”,根据比喻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判断C选项使用了比喻手法;D选项,没有比喻词,仔细揣摩选项语意,根据比喻的概念和特征,是把“我國企业”“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的变化比喻成“弯道超车”,可以判断D选项也使用了比喻手法;而B选项”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雨”和“及时雨”两者之间本质一样,不符合比喻的概念和特征,没有使用比喻手法,故本道题目选B。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概念内涵和类型特征,才能确保做对此题。
  对江苏卷七种常见修辞的概念、类型、特点、效果的解读可见于各种复习资料,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辨识比喻手法时,有些句子虽有“像”“似”“如”等字,但未必使用了比喻手法,如“水中汽船小似一叶扁舟”就不是比喻,因为汽船和扁舟都属于船,本质相同,属于同类比较。
  2.辨识易混修辞
  由于对修辞概念理解和特征掌握的不清晰透彻,常常容易将几种修辞混淆起来。因此,必须要区分辨析常见易混修辞,进而形成良好的运用能力。
  以2016年江苏卷第2题为例:
  例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笔者以江苏省某普通四星高中的答题实际情况为例,诊断学生答题失误的病因。本题考查对借代手法的辨析,正确答案是A。A选项出自教材《鸿门宴》,将掌握生杀大权的他人比作“刀俎”,将处在被宰割地位的自己比作“鱼肉”,“刀俎”和“鱼肉”与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运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不是借代,故选A。部分学生由于对借代修辞的内涵、外延理解不透,混淆了借代与比喻(借喻),作出错误的选择。选B的学生没弄清楚“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意思导致错选,此句的意思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贤之人。“尧舜”指代圣贤之人,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是以专名代泛称。选C项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干戈”比喻战争,“玉帛”比喻和平,没有辨别清晰“借代”和“借喻”的区别。此句的意思是指把战争争斗转化为和平友好,“干戈”指战争武器,多借指战争,“玉帛”是玉器和丝织品,代指和平友好。本句使用的是借代的手法而不是借喻。D选项和B选项一样是以专名代泛称,“西施”指代心上人。
  由于“借代”和“借喻”的本体一般都不出现,所以学生容易将两者混淆起来。“借代”手法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的类型有: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处所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材料代本体等。“借代”的借体和本体强调具有“相关性”;而“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强调具有“相似性”。此外容易混淆的修辞有比喻与比拟、对偶与对比等,要仔细去区分避免误判。   3.建立思维模型
  从江苏卷对修辞的考查来看,特别青睐对诗句运用修辞手法的辨识。2014年之前,对修辞的考查在古诗鉴赏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如2008年考查“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我们容易想到“借代”“夸张”和“拟人”,其实“浮云蔽日”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联系后一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应该是用了比喻(借喻)的修辞,借“浮云蔽日”的自然现象来比喻奸邪蒙蔽君王的社会现象。2009年考查“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我们容易想到“比喻”“拟人”,联系后一句“蓬壶殿里笙歌作”可知,“万岁山前珠翠绕”应该是用了借代的修辞,“珠翠”是宫女头上装饰的珠宝翡翠,代指皇帝身边的宫女。此句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隐隐流露出对统治阶层耽于逸乐,荒淫误国的痛心。2014年以后,对诗句运用修辞的考查则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在解题的过程中,判断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可以采用“读懂—圈画—辨析—确定”的思维模型,作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读懂诗句是关键,是正确判断修辞的前提。通读诗句,注意诗句中的“景(物)、人、事、情”,从古文翻译的角度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特定的情境去合理地想象人(物)特定的活动,特定的事情和特定的情感。其次,圈画出诗句中的能够表现修辞特征的词语,如比喻词“似”“如”等、体现比拟的情态词等,为下一步分析提供依据。再次,依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对所指修辞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之上,辨析选项诗句的手法,作出判断。最后,排除干扰选项,确定选出答案。
  以2015年江苏卷第3题为例:
  例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本题考查诗句中运用的比拟(拟人和拟物)的修辞手法。首先,读懂选项诗句的意思,A项,写春风试着用崭新的刀尺,用心剪裁绿叶红花。B项,写浮萍碎散之处,倒映出远山;小船划过时,听到草叶的声响。C项,写多情的芍药花含着“春泪”,“蔷薇”拂晓时分无力地倚卧枝头。D项,写旧相识南风偷偷打开门户,翻阅书籍。其次,用笔画出表现情态动作的词语,A项的“试”“裁”,C项的“有情”“无力”,D项的“偷”“翻”。再次,根据对比拟修辞的理解,结合对诗句的解读圈画,可以看出A项赋予“东风”以人的动作,C项赋予“芍药”“蔷薇”以人的情态,将之人格化,D项赋予“南风”以人的动作,因此这三个选项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最后,B项是从视听的角度写景,并未使用比拟手法,符合题干要求,正确答案选B。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诗句虽有“愁”“怨”“恨”等情感词,但未必使用了比拟手法,如“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中,“愁”的主体对象是“渡江人”而不是“杨花”,所以不是比拟。再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愁”的主体对象是诗人而不是“江枫渔火”,所以也不是比拟。
  三、“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备考策略
  正确运用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根据江苏卷考查修辞手法的特点,备考应注意以下策略。
  1.高效积累知识
  熟练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表达效果,尤其针对常考的比喻、比拟、借代等手法,要进行有效、高效的知识积累。构建修辞的知识框架,牢记一些典型题例,强化對修辞的认知。明辨易混辞格,平时要有意识地区别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等容易混淆的手法。在日常学习中,要勤于养成随时摘抄积累的习惯,尤其是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教材里诗词涉及“借代”修辞的积累,“凤阙”“御苑”代指长安、“烟尘”“烽火”代指战争、“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翠微”代指山、“菡萏”代指荷花、“玉勒雕鞍”代指华美的车骑、“彩袖”代指歌女、“尺素”代指书信、“彩笔”代指文才、“黍离”代指故国之思、“竹西”代指扬州、“红巾翠袖”代指美人、“丝竹”代指音乐、“簪笏”代指官吏等。
  2.提升思维能力
  江苏卷对修辞的考查重在理解判断,涉及思维认知能力,而非简单的识记。识别辞格需反复推敲,判断不出何种修辞,不仅是因为未能真正理解修辞的内涵和特征,还因为思维能力不够。因此,提升修辞运用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思维判断能力,尤其是想象力。对诗句中运用修辞的判断,需要结合语言环境,展开合理想象,作出准确的判断。还可以以写仿句式的形式或以随笔的形式,熟练运用修辞,展开想象,不断锤炼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对修辞的理解和认知。
  3.加强专项训练
  平时须有针对性地加强修辞训练,在训练中反思答题经验教训,巩固提升解题能力。运用修辞手法,还要注意综合学习,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学习,还要与古诗鉴赏、文本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尤其在写作中要有意识地恰当灵活运用修辞,使语言有温度,也使思想表达充分,彰显文章的文采和意蕴。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闪存相关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价格更低的闪存相关产品接连上市,让普通消费者也能直观感受到闪存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更好数据存储体验。展
美丽的分形是大自然景物的抽象,它无比丰富的细节、绚丽多彩的结构常令我们流连忘返,图1中的科赫(Koch)雪花曲线等给我们以美的遐想.分形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中
大概你以为我在痴人说梦,怎么可能会有将高性能和超轻薄结合的游戏本?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高性能和高发热高功耗总是如影随形,自然很难做到轻薄.你说的没错,现实也确实这样.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ICU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收治ICU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给予肺部感染预防性护理。结果:研究组
为研究湿地的气温调节能力,对七星河湿地与附近农田的气温按照白天和夜晚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地监测得到2016年6月3日—2017年6月3日的整点气温数据,按照白天(早6点—晚6点)
本文针对稀相气固两相体系,选取双流体耦合模型,综合运用算了分裂技术和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值方法,研究了激波在粉尘气体中的90°拐角的绕射特性,揭示了固相颗粒及其物性改变对激
为了进一步了解裂纹尖端应力场的特性,本文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界面裂纹作了分析,文中强调了能量释放率分量存在的条件,并给出能量释放分量和应力强度因子间的关系式。结合经典板
天气因素会影响列车正常运行,诱发牵引故障等,易造成正线相关事件,降低服务可靠度。文章分析了天气因素与防水等级对列车的影响,对如何避免或改善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十面埋伏》是杨丽萍2015年的作品,作品创作历时一年多,是杨丽萍继舞剧《孔雀》之后又一全新概念的舞台作品.2016年8月《十面埋伏》首次登台重庆大剧院,全场座无虚席,演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