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 共赢发展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重视和关心。要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学得有效;让教师愿教,教得轻松;让家长会管,管得有用。
  以往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借助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而且有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即使现在有发达的信息网络,也不利于家校间日常性的沟通,而且,这种沟通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方———“学生”。一本“家校联系本”,让它每天穿梭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家长的一些意见与要求,孩子可以及时了解老师、家长交流的话题,勉励自我,增强自省。而且教师需要交代的一些事情,也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传达,既便捷又正确。用好它,一定是“一箭数雕”的好办法。
  我们设立的“家校联系本”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每天的各科作业;二是积累一句名言、警句、格言或一个成语等,简单写自己的理解;三是记录自己一天的收获(成长);四是每天一句感激的话;五是家校留言。
  一、百花齐放的“各科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作业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听、说、读、写、演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在学生的“家校联系本”上,除了有一些常规性作业,如背诵、阅读、抄写等之外,出现了很多“创新型”作业:摘抄类、图文类、小报类、新闻类、绘画类、剪贴类、制作类、阅读类、实践类、合作类……“百花齐放”的作业形式,以独特的构思、新颖的版面、斑斓的色彩渲染着独特的个性,他们以“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挖掘着作业中蕴藏着的情感资源、人文精神,在他们的巧思妙想、精描细绘中,原本平淡的作业散发着活泼的芬芳。赋予作业以生命的色泽,使作业美得如同感情醇厚、色彩浓烈的童话。这样的作业,学生怎会不爱好?这样的作业,家长怎会不喜欢?
  二、持之以恒的“课外积累”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都与有意识的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许,要求学生一下子积累几百上千条,学生会无从下手,即使忙得焦头烂额,收效可能也甚微。但每天一句名言、警句、格言或一个成语的积累,学生还是容易做到的,还是乐意去做的。持之以恒下去,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这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由于我们规定的只是一个范围,学生的搜集可谓精彩纷呈,有时出现在“家校联系本”中的名言让教师也深受启发。学生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掌握了不少成语,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对他们美好情感的熏陶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点点滴滴的“成长记录”
  为学生发喜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喜报的形式记录,保存。用10平方厘米大小的红色纸片制作成这种“特色喜报”,便于发放,也方便张贴在“家校联系本”上。张贴喜报,对教师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但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与鼓励,对家长是一种安慰。喜报的颁发,当天的值日班长有“一张”的权力;劳动委员有“一张”的权力;当天的学科代表各有“一张”的权力;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颁发。我们要求,在颁发的喜报上,必须有奖励喜报的简要理由以及学生签名。课堂喜报、作业喜报、比赛喜报、爱心喜报、纪律喜报、卫生喜报、贡献喜报、劳动喜报、礼貌喜报……应运而生。同时,我们在学期初就告知学生,喜报的数量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学期末的各项评比,这也避免了“评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麻烦。
  给学生发喜报并不是目的,但确实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一张小小的喜报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甚至或许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喜报会成为一颗种子,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大……
  四、发自肺腑的“感恩之语”
  在“家校联系本”中,我们要求学生从每天的感恩话语入手,逐渐感受自己所得到的爱,从而真正地形成正确的感恩心态。渐渐地,学生的感恩话语精彩起来。从开始的感谢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到后来的感谢所有的社会劳动者;从感谢朋友到感谢敌人等,学生慢慢懂得,懂得感恩的人,是世上最富有与幸福之人。
  “今天,同桌帮我做值日工作,我真的挺感激她的,我想,我也应该向她一样,主动多做一些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奶奶这几天快要来了,不久,我又能享受好吃的早餐了,好期待。”;“感谢每一位老师为我的细心解答,感谢爸爸每天为我签名,感谢妈妈每天为我做早餐。”……句句肺腑之言,折射的是学生感恩的心灵。也许,感恩话语的写作起初是有形式主义之嫌的,但每天的坚持,确实对学生的心灵涵养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学生时代,持之以恒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它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
  五、言辞恳切的“三方留言”
  “家校联系本”,让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续。凭借联系本,老师可把自己了解到的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可把自己看到的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反馈给老师。这种做法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延续到课外,延续到家庭。
  为了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我们开始为学生留言:
  看着你上课时手举得越来越高,老师真为你高兴,我们看到了一个学习态度不断端正,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好学生。恭喜你!
  为了更好地调动家长关注孩子学习,鼓励他们关心孩子,肯定家长的付出,我们开始给家长留言:
  由于你在家教育有方,尽心尽责教育孩子,督促孩子的学习,你的孩子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孩子在你的教育下一定会很出色。
  几次留言下来,有的家长也开始在联系本上留言,与老师交流:
  读着老师给孩子的留言,感受着老师的辛勤教育,我们除了感激,还有感动。谢谢你,老师!
  与自己的孩子交流:
  最近你在家的表现真的很不错,能很快完成作业,能腾出很多时间看课外书。看着你一天天进步,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如果在礼貌方面再有所进步就更好了。
  有时,学生也会给老师或爸爸妈妈留几句。
  虽然互动的氛围还不浓厚,但在我们细腻、朴实的文字里,感受着彼此间的信任、理解、支持,这给我们的教育增添了动力,鼓励我们在教育的这片麦地里,一定要用心、耐心地浇灌每一棵麦穗,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在“家校联系本”制度的实施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首先,一部分家长的不配合态度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虽然对家长的要求是审阅并签字,如有条件写几句评语,但有些家长却经常不在家,也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甚至对教师邀请他们来校这样的事情也会借故推脱,以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
  其次,班级中还有个别学生没有家长接送(请别人接送),家长本身文化素养不高,还有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这些学生在家中的情况我们就不能及时了解,很难关注到他们的学习状况,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卢勤说过:“只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太少。”我们也多么希望自己能探索到更多的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科学概念的建立、科学规律的发现,还是学生兴趣的培养、科学素养的提升,都必须让学生经历实验和验证,在亲历中获取和养成。因此,科学课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外,还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把实验带回家,也即指导学生创建“家庭实验平台”,在家里开展各种实验活动。  “家庭实验总动员”的概念界定    家庭实验总动员是指科学课
自主性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必然需求。然而,自主性班级文化建设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它既包括纯粹的学生主体行为,也包括师生合作中的学生个性彰显。笔者亲身感受到,自主性班级文化活动,可以从自娱自乐型、常规引导型、环境熏陶型、项目创生型等层面上有针对性地加以构思、引导、实践,达到班级文化在自主中和谐、在自主中发展、在自主中提升的预期目的。  一、常规引导,激发自主潜能  常规教育是班主任各种工作
预设好的教案,是为了在课堂中得到完美的展现。但由于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的存在,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课堂上转瞬即逝的“生成”,把它作为擦亮课堂的神奇火种,为我所用,进行生成性教学,使生成让课堂“出彩”。    学会观察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要学会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采取措施
书海无涯,开卷有益。关于阅读的好处,古往今来,经典而又深刻的论述比比皆是,唾手可得。无论哪一条,我们(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只要付诸行动,定会受益无穷。问题是,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表现在;1.厌,学生中存在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兴趣的现象,他们没有或者说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生活习惯;2.随,碰到什么书籍或报刊就阅读什么,高兴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时间,目的性不强,没有阅读计划;3.浮,阅
写作时没有材料,没有语言,没有深度,成为当下困扰学生的难题。于是作文中矫情大于内涵,虚构大于真实,夸大大于质朴。要么作文中声声控诉,如韩寒般愤世嫉俗,哀叹世态,抨击时事,臭骂教育;要么无病呻吟,自顾自怜,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些文章只求快意宣泄,缺乏敏锐的思考、深刻的内涵,表面是个性张扬,实则是自我迷失。因此,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积累有价值的素材,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  阅读是积累
在学校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转化“后进生”?有的教师视“后进生”为天生的愚笨,简直“无可救药”,破罐子破摔;有的教师则采取一味责怪的态度,好像是由于其主观故意所造成的,对这类学生加以讥讽、挖苦;有的教师则对“后进生”冷若冰霜,认为这些学生只要不“捣乱”便心安理得任其发展;有的教师同情“后进生”,懂得应该帮助他们和优秀学生一道前进,但辅导一段时间后效果甚微便搁置不理了。种种做法导致这
现代科技的发展,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良莠不齐的信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的强化了学校教育,而有的则淡化甚至抵消了学校教育,造成学生价值观混乱。另外,由于人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封闭的教育模式使得学校和家庭教育出现了不相容现象,家庭、学校之间挑剔抱怨增多,相互交流合作减少。另一部分教育者教育手段有待改善,平等亲切的家访少了,而代之以召见命令、批评训斥等方式,从
对教育的误解    人们已忘记教育为何物。从上一个世纪(19世纪)起教育与科学开始分道扬镳,因此人们所理解的教育只是将青年人培养成有用之才。当某一科学被运用于经济之中时,这门科学马上身价百倍,人们为了获利,纷纷追求它,并在学校中推广这一学说。……假如这门科学与国家的存亡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门科学的功能就会发挥到极点,这种状况在现代科技肇始就已形成,直到原子武器的时代仍然如此。今天的美国突然意识到
一位教授朋友曾与笔者聊过这样一件事:在英国访学期间,有一次乘坐地铁时,他发现乘客很少,车厢里有不少空座位。但让他感到费解的是,一个英国母亲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合坐在一个座位上。她对身旁的空座位像是没看见一样。小男孩儿很胖,挤坐在母亲的腿上,母亲的脸上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到达终点站后,教授朋友好奇地问这位母亲:“你旁边的座位始终空着,为什么把孩子一直抱在腿上,不让他坐到空座上去呢?”那位母亲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总要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县中模式”无疑是透视和理解我们当代教育的一面镜子。所谓“县中模式”是指以追求高考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以封闭式军事化管理为主要特征,以牺牲师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代价的学校管理体制。伴随着2004年南京“高考之痛”所引发的关于“县中模式”的大讨论,“县中模式”一词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且一度成为教育界的时髦话语。如今“县中模式”在中国大地越演越烈,且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