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创新教育是教育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实质就是如何把下一代培养成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学生逐步培养。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谈几点看:
  一、巧妙设疑,激发情趣
  孩子获取知识一般始于好奇和兴趣,也只有对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发挥孩子的潜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是从疑开始。因此,在学生学新知识前,我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一个障碍或一个悬念,或通过不同的角度寻求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以巧妙的构思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研究新知识,以达到疑中求知,开发智力的目的。
  比如,我在教“年、月、日”时,新授课前我创设疑问情景,问同学:“张丽的爷爷从出生到今年二月份只过了18个生日,谁知道张丽的爷爷今年是多少岁?”学生们七嘴八舌一轮起来,有学生说:“18岁”,我接着问:“爷爷18岁,他的儿子几岁?能有孙子吗?”学生们都笑起来说:“不可能有孙子”。那么,张丽的爷爷今年到底是多少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好奇地、兴致勃勃地进入了学习。当学完“年、月、日”的基础知识后,学生们知道了日历中二月份有“平年”、“闰年”之分,而课堂上谈论日历的课题就多起来了。“这日历是谁编的,为什么把二月份规定为平月、闰月?”“那么一年到底是多少天呢?”我又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历法知识。
  二、动作操作,拓展思维空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顺应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规律,巧妙的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我让学生自己设法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来,看看展开后的侧面是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其面积?学生各自演示学具,结果有的学生把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有的学生把侧面沿着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学生针对不同情况各抒己见,激烈地讨论,最后,这两种情况又逐渐一致。原来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圆柱的底面积的周长,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要求圆柱的侧面积不论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底面周长×高”的方法来计算。事实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运用割补法也可相互转化。
  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大家从各方面接受不同的认识,最后取得统一的结论,这样同中求异,异中又求同,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加强实践,提高创造能力
  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安排学生“做”的内容,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后,我不知学生回家帮助父母测量并计算出房间地面面积,计算出装修房间地面需要的地砖面积,所需地砖块数等。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又如,学习了“时间与时刻”之后,我要求学生自订作息时间表。学习了“年、月、日”之后要求学生尝试制当年的年历等。
  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训练不是课堂教学的机械重复,而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把握时机,拓展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讲,敢于发表发表自己得见解和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就是创新的闪光点,我们要加以肯定,给予鼓励和扶持。不仅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还要鼓励学生有主见和自信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就不拘泥于教材中所介绍的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例如11-2=?
  第一种做减法想加法
  因为2+9=11,所以11-2=9
  第二种把11分成10和1
  因为10-2=8 8+1=9,所以11-2=9
  第三种把2分成1和1
  因为11-1=10 10-1=9
  所以11-2=9
  第四种把11分成2和9,所以11-2=9
  学生提出的几种不同想法,老师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学得积极,气氛活跃。这种利用知识之间的沟通达到异途同归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加强训练,培养模仿能力
  初写书法者,一般是从临摹开始,等工夫深了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学习文化知识也一样,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也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学会了新知识,完成了作业,但教师的指导与训练并没有就此结束。我又出示两道弹性练习题, 要求学生去完成课本制定的作业后,自由选作,讨论完成。
  (1)依照例题的结构自己编一道本节课没有出现过的应用题,并画出线段图、列综合算式解答。
  (2)如果把例题的所求问题变成已知条件,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所求问题,编写一道应用题,你能编吗?会解答吗?试试看。
  这样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眼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相信学生,注意提供适宜的机会,引导他们去探索,放手去让他们创新,长此以往,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多媒体正是由于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性的交互性和可控性,而能够充分地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是抽象的,一些学生感到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枯燥乏味,然后就放弃了。要使他们学好数学,首先得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他们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享
【摘要】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集体备课则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它弥补了个人教育智慧、知识上的盲点,引发了参与者思维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了教师自身个体的不足,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既有个体积极参与,又有群体通力合作的备课方式,有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效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关键词】课堂教学 集体
【摘要】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保健知识,拓展身体素质,强健体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關键词】体育教学 身体锻炼 体能发展 教学策略  在2000年开始的体育新课改中提出了“身体健康”的新概念,体育课程名称也从“体育”改为了“体育与健康”。
颈项部肌筋膜炎患者35例,均符合中医筋伤学诊断依据[1],均经X光片检查,排除颈椎病,男28例,女7例;年龄25~55岁;病程1d~3周,临床表现为颈项部及后项部、肩部疼痛,活动受限,颈项部
下肢矫形器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固定病变关节,代偿失去的肌肉功能,改善步态。手拉锁矫形器铰链应用于膝关节伸肌无力或大腿免荷患者以及T10以下的截瘫患者使用在截瘫行走器上,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