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明天你能“网”住谁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3297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网络被戏称为少慢差费。ISP对电信的收费大为不满,用户又因速度慢和费用高而深感头痛。面对迅猛发展的未来市场,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中国和世纪互联公司曾因分别拖欠一月的互联网络通讯费41万元,被北京电报局强行中断了国际线路29小时,这件发生在1997年的事,在当时引起了国内业界的普遍重视。
  国内的互联网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却又背负着苦不堪言的重负。
  
  高速增长的网络事业
  


  自进入“九五”计划以来,中国的计算机市场连续保持40%以上的稳定高速增长,1998年中国计算机市场销售额达1600多亿元,1999年接近2000亿元,估计2000年达到2400亿元。伴随着计算机的增长,中国网络用户也呈飞跃发展之势,今年预计超过100万用户。北京与上海是全国个人电脑拥有率最高的城市,家庭拥有率为60%,上海曾在1998年上半年创出了个人电脑销售增长超过93%的记录。但目前国内互联网通讯收费标准不尽合理,制约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ISP对线路垄断经营的中国电信的收费过高意见很大,另一方面,用户又对ISP过高的收费表示不满。虽然1999年中国电信调低了资讯费用,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网费高昂:一道难逾越的门槛
  
  一位中国ISP服务商介绍说,现在国内互联网通信收费不尽合理,国际专线价格昂贵,DDN专线不但收取月租费用,同时按数据流量收取流量费。我国数据流量费用是5元/m字节,再加上通讯费,IM字节超过了6元,是国外的好几倍。比如《人民日报》放在网上,如果平均日访问量是1万个点击,一个月就要承担18万元通讯费。而在美国,相同访问量的通讯费用是500美元,相差几十倍。并且中国还出现双向收费。令人感到滑稽的是,ISP网络信息制作得越好、访问的人数越多,相应所需中继线与信息流量就越多,所要付出的费用也就越高,ISP也就越难经营。在美国ISP行业中,通讯费用只占其成本的15%左右,而我国却占到30%—40%甚至更多,显然使ISP的负担过于沉重。
  有人说,中国网络被戏称为少慢差费,速度慢对于网民来说最不可忍受,而ISP对此却又有说不出的苦衷。高昂的通讯费用限制了ISP大规模地租用和使用线路,接入速度慢,是因为专线的理论带宽只能有1个33.6K用户同时使用。如果按1∶6的宽余率,如果任何时间6个中只有1人在使用,一条专线的带宽只适宜12个33.6K的终端用户使用。假如一条专线的每月价格15万元分摊每个用户的费用就是1.25万元,显然这个费用率用户不能接受。为了降低用户的费用,技术上所作的就是使每条专线有远远多于12个甚至是成千上万个终端用户。这样做的代价是用户只能得到远远低于33.6K的实际速度,还有经常出现拨号无法上网的情况。


  中国目前的网费水平虽然有所降低,但在正常时间每小时超过10元,经常上网但还算不上网虫的网民每月花去了工资的百分之二三十,上网的门票实在是太贵了。相比之下,美国Internet收费太便宜。著名的美国在线每月是19.95美元,可以无限地使用。这只占美国人工资的1%,如果中国网费只有工资的1%,也就是每个月10多元,绝大多数网民是能负担得起的,但ISP无疑早就破产了。
  线路资费过高,缺乏一个符合市场实际的收费管理体系,已成为困扰ISP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电信:甘苦自知
  
  在中国,电信业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中国电信”包括原邮电部旗下的全部电信资产,拥有China Net、光缆、数据网以及一个规模为世界第一的完整的固定电话网络等基础设施,固定资产6000亿元。
  由于政策性的限制,电信业始终没有形成竞争的态势,如中国电信的China Net使用专线是以内部调拨的方式,无需支付租用线路的成本,与其他ISP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一格局使国内新的市场进入者根本没有成长的窨,形不成竞争的局面,更谈不上竞争的公平。


  一直以来,资费下调一直是议论的焦点,但从电信方面来看,他们亦有自己的理由。我国1998年电话主线普及率是7%,还远远没有达到普遍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Internet其价格不可能过低。由于资费问题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与财政、税收及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调整现行资费政策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到国家财政,邮电利益和企业与发展三者关系,既保证国家部门的总体利益,又要积极扶持新兴产业的成长。
  面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有关切分“中国电信”,打破电信业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资费下调,ISP受益了吗
  
  1999年春,电信资费终于作了较大幅度的下调。这受到了网民特别是经营网络的公司的欢迎。不过业内人士还保持着冷静。中国Internet协会会长、中网董事长万平国通过分析认为:资费调整后,ISP生存的难度将是不减小而是加大了。调价后,ISP的自下而上空间将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和扩大规模。原因就在于,这一次调价的主要目的是要让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起来,让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要让普通老百姓上得起网。对ISP来说,只是让它有机会自下而上就行。
  
  ISP的出路:突破规模的临界点
  
  中国ISP发展需要资金前期投入,需要用户服务经验教训的积累。这些都已经历了,现在需要的是突破规模的临界点。而规模效益的产生,最基本的办法是扩大网民的队伍。
  我国现在在这方面还与先进国家差距明显。用中美来对比,1998年,美国的Internet主机数为1011万台,是中国的512倍,每万人拥有Internet主机379.39台,是我国的2371倍;Internet用户总数为2100万台,是我国的140倍;与上网直接相关的电话主线普遍率为63.99线每百人,是我国的14.35倍。这几年中国用户发展极快,几乎每年翻番 。1998年达到210万,1999年达到500万,2000年底将达到1000万。但总的来看,中国上网人数还是很少,用户的发展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因特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譬如要有电脑、电话,还要支付通讯费、服务费。另外,用户的知识和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如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由此可见,中国目前大多数人还不具备上网的经济条件和能力。
  从长远看,中国潜在的网民还是相当多的,即使中国1%的人上网,用户也能达到一千几百万。以可能性估计,中国有几千万人具备上网的基本条件。如果因特网用户能赶上电脑用户的增长,ISP的规模无疑会极大地扩张。
  
  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宏观政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规定到2000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1/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为了这一目标,国家启动了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金字号工程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络管理暂行规定》的修改补充,成立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制订并颁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提出了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中国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
  平等竞争问题。中国的网民尤其是ISP对不平等竞争感受颇深。1999年初沸沸扬扬的IP电话官司,之所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涉及电信的垄断,如何解决电信对基础网的垄断与提高服务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尽管有些观点尤其是电信业认为电信的垄断地位是必要的,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利益等,但更多的观点是认为应结束电信的垄断。电信的垄断表面上制约了一些重复建设成本,但垄断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社会成本,造成官僚作风、管理不善、效益低下。面向21世纪,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打破垄断、竞争并存是大势所趋。


  资本营运问题。张树新在总结瀛海威的三大失误中,有一条是对风险投资只是一个感觉,没有操作经验。而张朝阳则幸运得多,搜狐公司赢得了风险投资。现阶段在中国投资商业ISP还属于风险投资的范畴,风险投资项目的赚钱,绝不仅仅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利润的体现,而是市场价值的体现。
  行业规范问题。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不均衡。在一些较落后地区ISP服务将逐步出现,但随着ISP经验的积累与市场经济的成熟,ISP发展将逐步走上联合兼并分化重组的道路。从世界趋势看,未来ISP的接入会越来越归并到电信的基本业务之中,由电信服务商来提供,单纯的独立接驳商会比较少。中国ISP的兼并重组已逐渐显现。
  网络费用问题。网络费用曾一直是Internet普及和发展的壁垒,低廉的价格是促使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因。中国目前的资费问题正在一步步解决,面向个人用户的上网费用,由1997年的20元/小时,已降至今天的4元/小时,电信部门还开始在教育、科研、政府等部门推出优惠上网措施。全国Internet最低月包费即将达到100元。随着网费的下调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加快,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今后几年,必将掀起一股上网热潮。这是中国ISP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基础。
其他文献
我以为外婆自然会很长寿很长寿很长寿,长寿到我能报答她的那一天。   但是,这天,舅舅忽然从上海打电话来,对我说,外婆走了!   已近九十高龄的外婆,走了。   舅舅说外婆走得很安详,面容平和。   我想着我的外婆,瘦瘦的,小小的,总是平和而安详的模样。生前是这样,死后,还是这样!我就悄悄地把泪流出来了。   我11个月就被父母由广西送到上海外婆家,外婆一直把我抚养到我读书的年龄。   在这些年里我
期刊
对于节目直播,盗版一下小侄子的语法——我现在是越来越怕怕,“超级震撼”的是总有些声音跑上来就热烈地问你“还记得我吧”,偏偏那些名字像我看过的外国文艺片,属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下面的那一条。你还得说“记得呀”,可偏偏有些像朱军一样的超人酷爱追问:猜我叫什么?猜我哪个区啊?下了节目就只恨科学家怎不发明无线电锤呢,要不我肯定多多捧场。   七弯八拐地联系到一个经纪公司旗下的过气艺人,电话连线做的访问,及
期刊
若是你耳朵只听周杰伦眼睛只看周迅,那是不会拓印下也曾惊红骇绿的那个名字的——曾经放下繁华身段,筚路蓝缕地没入西藏的“朱哲琴”。  那年我14,那年我听了《阿姐鼓》,那年我爱上了音乐里的渺渺西藏。举凡关于西藏的帅气文字都圣洁大气到让人逼仄,所以书市上泊来一册《爱在西藏游走》便很是奇迹。也就顺道原谅了这个叫“红艺”的小女子在书里贩卖点小调小资吧。  小女子红艺的旗号是:西藏是一个极易发生爱情的地方,四
期刊
我外婆是一个罕见的美女。 她从十五岁直到五十岁都是大美人,她的美丽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审美观:她有着一头乌黑卷曲的浓密黑发,同样乌黑的是眉毛和睫毛,又长又卷的睫毛,像一排扇子,时常遮住她那双秋水般的明眸。她的眼睛又大又圆,极为传神,总是水汪汪地诉说着什么,而眼窝则是像西方人那样深深地凹陷着。  她还有着东方人少有的挺直的鼻梁和尖尖的鼻尖及洁白细腻的缎子般的皮肤,但却决不是东方女性的樱桃小口,她的一口洁
期刊
禁不住老爸、老妈的反复催促,鉴于实在是脸上皱纹日渐丰富,再看着周围的好姐妹纷纷找到自己的王子,住进婚姻的城堡,从此过幸福的日子,我不禁有些着急了。可是环顾四周,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决定了王子出现的概率几乎趋于无穷小。在连连遭受过几次相亲的打击之后,我决定依靠自己--上网交友。   利用午休的时间,我悄悄潜入了一家拥有30万正式会员, 每日有超过2000人加入,每日页面浏览量超过20万的交友网站。 我心
期刊
打雷勿下车  车在山上行驶,假使遇到大雷雨,千万不要下车走动。这时候应先关车窗,再收起音机天线。万一感觉有雷电打在车上时,也勿须惊慌,可以继续行驶,因为车子本身就具有避雷的效果。    蔬菜如何解毒  大多数的农药喷洒后,在一定的天数内,会被植物体内的酵素分解掉,买回来的水果蔬菜,先放几天,让残毒有时间分解掉,但放入冰箱冷藏后便没有如此效果,因冰箱内的温度会抑制果菜酵素的活动,无法分解残毒,只需放
期刊
早年间老北京人互相一见面儿,无论是站在厨房门口还是厕所里边,张嘴必问一句:您吃了嘛?——那是客气也算问候。  而“您还没上网哪?”——自从个人电脑升级至“奔two”之后,这催促性的问候,现如今又成了不少“酷”文人见面时习惯性问候语了。假如你在这种“网络”寒暄之中,表示自己还没“上网”和“联网”,那就很可能会从对方的眼神里,读到一种你已严重落伍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嘲讽来。  当“上网”、“联网”这些
期刊
应该说,我是一个幸运的女生。如愿以偿考进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如愿以偿留京,并且拥有了一份收入和口碑都不错的工作——高校教师。虽然上大学时,大学收费并轨,给父母极大的经济压力,但好在有惊无险。我现在正打算好好报答他们,接他们来北京定居。   2004是我的幸运年,我和老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我们向银行借贷50多万买了一套不错的公寓。反正年轻,贷款可以慢慢还。今年春节,丈夫没有假,我只好留下陪他过年,这
期刊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它导致用户减少和其它人的交流,从而能够严重损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社区的社会结构。这是斯坦福社会定量研究协会最新发表的一份探究报告的内容。  从事这次调查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发现显示的最后结果是:互联网是一项“孤立技术”。在那些每周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5小时的被调查者中,有1/4的人表示他们现在和家人以及朋友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或者基本上游离于家庭社交
期刊
高科技有时是极度不可靠的,信息流通的方式越单一,被监视和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的高技术就是把某条道路的极度全理化,为了让这条道路能够畅通,人们不惜变卖非常多的原则,堵死其他的路口,不惜死背非常多的定理,不惜培养许多匹只认识一条路的笨马,不惜让数千万的工程师整天围着一两个原理打转,不惜让全世界有点知识的人都天天依赖它。这本来就是不符合“生物多样性”原则。    每次发伊妹儿,我都要打电话核实一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