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视角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传播》:您到中国之前对中国有哪些了解?来中国后,原来的印象和现实反差大吗?每天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吉姆·雅德利:我2003年8月来到中国,之前来过一次。这个国家地理的广阔、密集的人口以及普通民众身上所散发出的活力都让我惊叹。我慢慢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国家,也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复杂”的国家。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到中国各个地方去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故事、就一些重大问题采访一些学者和知识分子,也随同有关官员出席新闻发布会、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采访。
  《对外传播》:您的报道主要关注中国的哪些方面?
  吉姆·雅德利: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发生在中国的事件进行报道,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变化、环境、司法体系等等。我曾经与同事合作写过有关中国的一系列报道,内容涉及政治、司法体系(1egalsystem)、环境以及城乡收入差别。(注:大家可以在《纽约时报》上看到这样的标题:《从深圳大芬村看中国无法拯救美国》、《中国不会充当美国经济的救世主》、《中国财政刺激方案能驾驭经济困难》等。)在一篇描写中国年轻一代的文章中,我更多地是从一个清华大学学生对美国大选的关注反映中国年轻一代思想的变化。中国的年轻一代“不再像是20年前的年轻人”,他们更加理性,更加具有国际视野。
  《对外传播》:新闻报道都强调“客观性”,您是怎样客观报道中国的?
  吉姆·雅德利: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我们有6名记者。我们一直在尽力争取报道这个复杂国家的各个方面。有些报道是你们所认为的“积极报道”(positive reporting),有些则是批评性的。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批评中国,相反我们报道的目的在于审视官方的政策和行为以及评估这种政策和行为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中国的发展非常令人瞩目,我们一直试图从各个方面报道这种举世瞩目的发展。比如现在的金融危机,我们对中国政府的努力感到高兴,当然也会在新闻报道中(例如《中国:经济增长发动机面对全球性衰退》)分析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面临的困难,这些都是在积极反映中国政府的大国责任。
  《对外传播》:2008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从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会。在您看来,中国媒体在报道风格和报道语言方面发生变化了吗?
  吉姆·雅德利:2008年是中国发生新闻事件最多的一年,简直难以令人相信。在我一生中我从来没有这么努力工作过。我很难提供一个中国媒体在报道以上事件时风格和语言变化的描述,但是我在中国期间,认识了很多的中国记者,我敬佩那些能不畏困难去做真实报道的记者。西方记者肯定与中国记者的报道视角不同,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不同和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我发现许多中国记者和西方记者所感兴趣的新闻话题是一样的。西方记者在报道政治话题方面有一定的偏好,但是中国的记者也时常报道一些有关政府政策方面的问题。
  《对外传播》:您会常看一些中国的书或杂志吗?有留下过深刻印象的吗?为什么留下这样的印象?
  吉姆·雅德利:我一直在读有关中国的书。每个月我都会读有关中国的书籍、学术报道、报纸、杂志等。任何一个以中国为话题的作者都会沉迷于这个主题。对中国的报道或是描述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因此我有必要多读些东西。
  
  责编 雪 石
其他文献
随着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海外媒体的记者们也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千年古城。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北京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IBC)和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的正式投用,显示了媒体在这场国际体育盛会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做好奥运会的报道”已成了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两次奥运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马胜荣,请他以他的亲身一线经历谈谈奥运会的
期刊
“北京奥运,我们准备好了!”这是媒体在迎接奥运的传播中常见的一句话。但是,果真没有需要审视和改进的了吗?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1月7日发表彼德·福特的文章《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一个自豪的时刻,也是一个接受审视的时刻》,文章说:“奥运会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中国提供了展示实力的机会,同时也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不足上。”  媒体要经得起“审视”,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就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解决自身的各
期刊
编者按:央视英语频道于2000年9月25日开播,当时的口号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2004年口号更改为“中国和世界的窗口”,并首次聘请来自澳大利亚的艾德文担任主播,人称“洋主播”。艾德文称这是中国媒体全新的国际化形象,他本人作为央视首位洋主播也标志性地成为央视新闻传播国际化路线的一个开端。  在北京一个气温即将骤降的下午,笔者在一间充满圣诞节节日气氛的咖啡厅见到了艾德文先生。采访间隙,艾德文会时
期刊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将参加会议。    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0周年    2009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0周年。  1979年1月18日至4月3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在北京进行。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坚持
期刊
会开得很好,掌声不少,但感觉肩头的责任沉甸甸的。  其实无论是奥运会带来的还是留下的,对于挑战与机遇,外宣工作者都有着更加长远的思考。为此,2008年7月11日,中国外文局在改造一新的报告厅举行“纵横天下——对外传播论坛”之“奥运来了”专场时,座无虚席。  在不时响起的掌声和笑声中,近4个小时转瞬即逝。“这场论坛将引发我们的思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指导我们今后的外宣实践。”“这样的论坛,今后或许每
期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提高,话语权问题顺理成章地由先前相对单纯的学术范畴演变成更加宽泛的社会关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一如既往的弱势与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的严重不相称,更使话语权成为传媒从业者和管理者心中的痛。“西强我弱”是关于国际传播与舆论态势的一个广为认同的基本判断。究其原因,就是西方传媒在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西方媒体在中国事务报道上所表现出的无知和偏见,有时简直是匪夷所思。这一点在2008年
期刊
传播技术撼动  传统媒体的存在根基    毋庸置疑,整个世界的“传统媒体”大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和变革。整改的锋芒,不仅直指“传统媒体”曾经奉为天经地义的信息编辑流程,新闻判断标准,传播分销渠道和操作赢利模式,而且更加带有革命意义的是,如海啸一般扑面而来的网络虚拟互动传播技术,直接撼动了“传统媒体”——其中特别是平面纸质媒体像报纸,杂志等——的存在根基和意义。  2007年初,《纽约时报》的
期刊
文化是什么?龙应台在一篇同名散文里这样回答:“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  从事对外报道之初,笔者曾十分迷茫:“对外报道能做什么?”一位师长的话成了我的“开口奶”:“其实现在外界对中
期刊
郭晓勇,197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日阿语系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在新华社任职。做过翻译、编辑、记者。1980年至1982年在科威特大学留学,学习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1985年至1988年任新华社贝鲁特分社常驻记者。1991年任新华社海湾前线报道组组长,参与海湾战争报道。2002年底调到中国外文局,现任常务副局长,同时兼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多元文化沟通离不开媒体,翻译又是跨文
期刊
2008年12月22日至24日,“2008REAL”日本纪录片影像交流会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以及中国日本商会协办。活动主要包括放映会、中日两国导演互动交流和观众与导演间的座淡会。以往日本给人留下“不愿与亚洲诸国为伍,一心与西方看齐”的印象,发达的市场经济、世界一流的产品质量往往让日本面对他国表现出无比的自信,总是自我标榜为天下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