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破茧化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像世界上的万物一样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家庭教育也一定要循道而行。有这样连个故事:
  庄子种出大葫芦的因为他尊重了植物的生长的自然规律,这对我们每一个父母来说都值得深思。作为父母,家庭教育也应当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自然成长。然而有太多的父母却像“惠施”一样,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违背规律,做着“不顾葫芦苗感受”的教育,让孩子成为牺牲品。孩子的童年快乐被父母努力地被“修剪”,孩子兴趣、爱好、乐学在“惠施”式的教育中,失去了灵性。家庭教育中违背孩子成长规律,造成孩子厌学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跑线上”超之过急
  “先前进不等于先进步。”人的一生不是刘翔一样的百米跨栏,而应该是漫长的马拉松比赛,马拉松最初的领跑者一定不是最终的优胜者。父母过早的透支了孩子的体力、魄力、健康、智慧等,造成的结果就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二、“拔苗助长”期望值太高
  随着早期教育在国内的盛行,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好习,疯狂的给孩子学习加压,请家教、买辅导。让孩子4、5岁学口才、学钢琴、学英语,6、7岁学书法、学舞蹈,8、9岁学奥数、等到11岁开始学初中的课程,14岁开始学高中课程就,赶着鸭子上轿。父母把孩子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面面俱到,真正让孩子“全面发展”,“提前学习”,“提前发展”。13岁的孩子就承受18岁孩子的压力,造成孩子变得行为过激甚至厌学。还有的父母孩子没考试重点高中,就拿钱让孩子念,孩子没进重点班就又想办法,父母以为孩子在这样一个充满尖子的班里,学习会上进,成绩会提高。
  三“非千里马,以千里马驭之”忽视孩子兴趣
  “田忌赛马“故事每位父母都知晓,可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却屡次再现田忌初次赛马中的情节,让孩子在不断努力中“屡战屡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根据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安排好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铺上一条自己认为优秀的成长之路,而不根据孩子实际能力和愿望苛求孩子,忽视孩子的兴趣,忽视孩子成长的规律,“非千里马,以千里马驭之”。父母常常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来启发孩子锲而不舍,谦虚谨慎,岂不知道如果”乌龟“总是跟兔子赛跑,岂不是只能是望而叹之。
  美国教育学教门肯说过:“必须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上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对于孩子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最适合自己成长、发展规律的道路。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不断探索发现自己孩子成长的规律,并适时给予适量的教育。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努力的了解孩子身体、心理、智力发展规律
  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会什么样的人,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要多看一些有关孩子成长规律的书籍,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父母要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不自觉中养成好的习惯,在健康的环境中愉快地成长。
  2.给孩子设立合理的期望值。
  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说过:“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定授以一百字,常恐使精神力量有余。”给孩子设定一个渴望可及的标准,设立一个较低的期望值,让孩子有余力去学余文。低标准,低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教育。每天拿出五分钟,十天就是五十分钟的高效率学习和浓厚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天拿出五十分钟,徒劳而无功、越学越不爱学。要让孩子在学得太容易,学得还不够的饥渴中,在自己成长规律下完全能达到的兴奋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尊重兴趣,只跟自己比。
  《孟子·尽心上》写道“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的一句话就道出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育方式的精髓。有灵性、有天份、善于思考的人可以掌握最高的智慧、性格敦厚的可以养成高贵的品德、情商比较高的可以学到更多的生存技能等等。在家庭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长规律,不同孩子成长有快又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就像人的手指一样有长有短、各有千秋。
  发明家爱迪生上学才3个月就被老师责令退学,如果她的母亲也和老师一样对爱迪生失去信心和耐心,拔苗助长、强迫学习,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发明大王;爱因斯坦4岁多还不会说话,上小学后也被认为是低能儿,但他父亲的耐心的鼓励一直推动着他不断取得进步,从不挖苦、从不灰心;美国历任总统中,堪称好学的威尔逊到9岁才学会26个字母,12岁才识字,是典型的慢热儿童;小时候的达尔文在父亲的眼里简直是游手好闲之辈,整天打鸟、玩狗,抓虫子。但最后还是放弃让孩子学医的愿望而把自己融到孩子的爱好中去。这样的例子很多。生命,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教育同自然界的植物同样有它的规律,只有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大胆预言:“如果我们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一个人成长所需的要素,那么我们将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类未来幸福的源泉。”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的确很重要,但学习并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生活毕竟是多彩的,知识更是多姿多彩的。
  (作者单位:辽阳市太子河区新华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实验教学 创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教师应该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一套适合新课程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作业 设计 新课程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
期刊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工具。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问题复杂、模棱两可,对提出的问题只接受期望的回答,用问题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提问。  [关键词]课堂 提问 问题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教师音调、语调、语境的变化而提出问题,或是口头表述的,手势表示的提问,只要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都是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
期刊
[摘要]兴趣养成习惯,习惯形成自然。通过数学学习兴趣、反思习惯的培养,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反思 形成习惯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造成学生成绩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即目的、兴趣、毅力、创新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所以培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美术教育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那么,在培养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这一主要目的呢?   首先,谈谈对感受能力的培养。感受力不但是人生学习入门的“钥匙”,更重要的是还是审美能力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和基础。人如果缺少或轻视对敏锐的感受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就会因感受的不专注、不深入,
期刊
[摘要]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而如何准确的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关乎探究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操作并且使得实验更加简洁.准确是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目标.本文巧用双向移动法解决传统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关键词]双向移动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结果更
期刊
诗词教学是古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作者的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社会现实环境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于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缺乏真切的体会,对于诗词的欣赏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诗词中的美的因素,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教育。下面就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谈谈诗词的审美教育。  一、美的感觉  所谓感觉,指的就是接触外界事物所得到的影响、体会。诗词教学尤其注重意境的创设,给学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不仅融入了品德课中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也融入了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课生活的教育。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内容非常丰富。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