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l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工具。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问题复杂、模棱两可,对提出的问题只接受期望的回答,用问题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提问。
  [关键词]课堂 提问 问题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教师音调、语调、语境的变化而提出问题,或是口头表述的,手势表示的提问,只要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都是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回忆已学知识或信息,能使学生发现问题,能鼓励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能使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1]。凡是有悖以上教学行为的提问,就是有问题的提问,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问题一]使用的问题,太复杂、模棱两可
  教师课堂提问使用复杂、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冗长、复杂,学生抓不住问题的大意。教师有时无意的把两个(甚至更多)问题放在一个复杂的问句里,可作多种理解的问题。学生听到问题的不同部分,会产生不同的回答。教师提问时,意图是给学生足够的选择,使得所有学生都能组织一个答案。但是,问题使学生有所争议,回答不可能达成一致。
  由于提的问题是口头的,并非书面的,学生无法重读一遍作出完整地理解。更不幸的是,有时有些提问太过复杂,甚至教师自己也无法准确地再次重复问题,因此对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版本的提问。
  下面是过于复杂的问题的例子,以及它们简单而有效地修改版:
  例《秋天的图画》提问
  复杂形式:说说秋天的图画是什么样儿的?秋天的图画的景色是怎样的?秋天的图画的色彩又是怎样?并说说你喜欢秋天的图画吗?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四个问题,如果每个问题都一一作答,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第二、三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优重复之嫌。提出的问题太复杂,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容易打开小差的方便之门。
  简单形式:说说秋天的图画是什么样儿的?你喜欢吗?
  避免复杂的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提问要简练,表述要清楚[2];
  第二,提问使用短句,避免使用长句;
  第三,问题集中于一点,不要做补充问题;
  第四,对一个问题只作相同的表述。
  [问题二]只接受期望的答案
  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接受心中预设好的,固定的,即期望的答案。有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有不同的多种答案。即使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也有不同语序组织的不同回答,怎可达到预设的、期望的答案呢?
  有的教师在课堂交流中不仅表现于只接受期望的答案,还倾向于自己喜欢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往往会把答案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范围之内,而对于超出自己认为是恰当的范围之外的答案会拒之门外。
  随着课堂的延续,学生会厌倦,不敢发言,害怕回答错了答案,而产生畏惧心理。久而久之,时间会随着教师追问唯一认为正确的答案而白白流失。
  避免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二点:
  第一,对于封闭性问题,允许作同一问题不同表述;对于开放性问题,可作不同探讨,允许多种答案出现;
  第二,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问题三]自己回答问题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问了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做出回答。有时,学生一开始了思索,教师却漠视了学生的面部语言,自顾自回答;有时,学生已开始了回答,却被中途打断,学生只能听教师对问题的提示;有时,学生开始了一个教师知道错误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并代为说出正确答案。不用说,这些挫伤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学生会感到没有机会回答或没有回答完整的答案而遗憾,会意识到答案错误,而不值得老师听。虽然,这不是教师有意而为之,但是学生就是这么认为的。
  避免自己回答问题,应注意:
  第一,对提出的问题,给足思考的时间,善于发现学生面部语言和姿态语言;
  第二,对已有回答加以探寻激发新的信息,并超越已有的正确答案;
  第三,在错误回答之后提供适当暗示或正确答案的线索,学生的回答是与非,都要还学生给出完整答案的的权利。
  [问题四]用问题作为惩罚手段
  有时,教师会使用问题来惩罚学生。有的学生上课捣蛋,不专心听讲,却问他一个他不可能知道的问题;有的学生不完成作业,却问他一个作业上的他不知道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缺乏主动积极性,却经常问他问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错了,却问他一个更难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很粗心,却连珠炮似的追问。导致学生自我感觉差,产生应付心理,自信心不强,不愿参与到学习过程。
  可以用以下方式解决:对于扰乱课堂,搞小动作的学生,可以予以提醒或纪律上的惩戒;对于不愿做作业的学生,可与学生作学习目的较长时间谈心,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社会力量,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对于不愿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实现给他一些示范举例,让他知道该从何处回答;对于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可以给他另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回答问题很粗心的学生,可以让其他学生予以补充。
  问题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工具,要尽量避免提问的问题。不要忽视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也不要不允许回答错误的答案。应该经常地使用一些更宽泛的标准,而不是对与错的标准。而使用有效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使得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回答问题时的感情上的合知识上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问题的目的(210),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28),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作者单位:四川广元市元坝镇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提起作文,许多老师为它而发愁,多数学生因之而苦恼。有些学生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必将制约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段最为常见的作文教学场景:上课伊始,老师首先出示命题,然后让学生分析其写作要求,该围绕什么中心选择怎样的写作素材,采用什么样的构段方式去完成这篇习作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搜肠刮
期刊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olor design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about color perce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treatment has been a hot spot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期刊
自学能力是运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是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后,自觉、主动地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不仅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获得各种知识,而且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的脚步,我们从好奇兴奋逐渐走向冷静、务实,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关注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标。  我们常常说,时间就是效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承载了老师和学生多少期盼呐!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我想从创设情境和课堂评价两方面谈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   一、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美育工作也得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美是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美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美育之父”的席勒认为:“要使感悟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大门,美术不仅仅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全面发展更是举足轻重,教师应立志改革,着眼创新,从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期刊
[摘要]三维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学会、会学、乐学。其中知识技能目标的确定是为了有的放矢,要小而精,避免杂乱,要学会“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由原来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之以“渔”。情感态度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还要注重教师自身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目标 教学 渗透    一堂课的好坏,首先要看其三维目标的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阅读充盈学生生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激发兴趣 体验阅读 轻松阅读 体验成功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实验教学 创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教师应该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一套适合新课程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作业 设计 新课程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
期刊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