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植根语文课堂

来源 :启迪·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当中,“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可以使小学生们强化体验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学生们懂得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践行着语文的道理,从而为其展现更为宽广的空间,有效实现教学做合一。本文就此对让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植根语文课堂进行了探讨与阐述,旨在强化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成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知行合一;
   教学不断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与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与相辅相承。“陶行知思想强调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知行合一”的践行与落实,就是要切实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地结合与融汇,使小学生们去到实践当中不断增长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素养,强化语文功底。
  一、有效应用“知行合一”将语文知识融入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其主旨就 是通过“做”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可以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以此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努力将语文知识点生活化、实用化,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学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也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运用和提升。例如,在《四季之美》的课程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四季的特点进行生活总结与回顾,带动学生们寻找各个季节的特点与美点,在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在课文的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四季体验来学习理解课文,并通过诵读体味四季景色,赏析四季之美。之后引导学生们自己进行四季之美的描述与呈现,如此一来,既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可以使学生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与经验来进行总结抒发,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成效。
  二、践行“知行合一”教学思想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树立起“知行合一”的教学意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有效应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去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师生关系,为学生们去积极营造一个更为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变主导与引导,带动学生们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就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式讲解,而是要找到合适的兴趣切入点,带领学生们进入解读琥珀的学习进程。因此,可以利用问题式导入“同学们有谁见过琥珀吗?见过什么样的琥珀?”从而使小学生们联系生活,寻找生活当中琥珀的影子,“我见过,妈妈有一枚琥珀戒指”,“我在电视里见过,里面还有一个小虫子呢”,在小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当中,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多媒体进行展示讲解,使小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三、于生活中践行应用,积极学习努力创造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阅读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只有选择得宜的方式,才會起到良好的学习成效与有益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检查时,会采用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的方式,有时也会在期间穿插某个学生进行领读,这时教师结合恰当的表扬与肯定,对同学们而言就是学习的鞭策与鼓励。而在阅读一些精彩段落和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阅读方式,来让同学们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如分角色阅读、默读、诵读、吟诵、表演式阅读等等,只要小学生们喜欢、投入,都可以运用到阅读学习当中。教师还可以进行领读、示范读,或者借助多媒体来播放范读,来让学生们进行赏读与鉴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情境,掌握良好的阅读实践方法。
  四、展现生活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与源泉,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源动力。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文化知识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其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高效、有效的获取知识内容。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展现生活场景的方式,来有效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地进行主动学习与获取,从而通过形象的感受与体验理解学习内容,收获知识体验。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消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有效将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与壮美呈现解读出来,使小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它曾经的丰姿与宝贵,再结合被毁后的对比,使小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民族园林瑰宝毁灭的痛楚与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起他们内心的痛心与仇恨。这样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可以深刻投入地参与学习当中,更好地理解与体味《圆明园的消灭》是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大损失。这样利用情景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课文当中,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进而从生活化的教学中促进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也帮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学习,促进整体语文学习的进步,更好的展开生活化教育。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其可以有效促进、提升语文教学成效,切实提高小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强化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语文教师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便更好的掌握其理念内涵,切实促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效,不断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广大农村地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农村地区在教学上相对落后的学科。本文立足高效课堂的视角,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究,希望能够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英语;英语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是作为教学一线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就目前来看,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相对落后,教学较为低效,农村地区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进一步落实,教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进一步提高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教育资源和水平较为落后,本文从陶行知教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目前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将陶行知思想融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措施和方案,为农村音乐教育进一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农村教育;小学音乐课堂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正确分析与解决问题。思维可视化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将图形与文字相结合,将原本抽象与概念化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思维可视化
摘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然而,在当前地理教学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地理理论知识,并且将地理知识从实际生活中剥离了出来,这样不仅导致地理课堂过于枯燥,还使得学生难以发现地理的实用价值,最终也会影响到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为打破地理教学的僵局,也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摘要:双减政策是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为此,教育各方要求学校及教师尽快分析政策落地后的影响,并且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力求教学的稳定与有序,减少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语文课程在青少年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并且其中的基础汉语知识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因此语文科目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仅关注对学生开展知识讲解活动,还应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
摘 要 辽宁省老龄化问题严重,传统养老手段无法满足省内的养老需求,更无法兼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本项目通过智能平台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为老人提供便利高效的养老体验,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 老年人 身心健康 智能管理平台  “十四五”时期,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将会从社会经济发展大势出发指定重要的战略安排。这些重要安排未来将会保障全国亿万老年人安度晚年,
摘要:幼儿教育过程中文学资源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挖掘文学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实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目的。有鉴于此,文中分析学前教育中文学资源的作用,探讨如何有效发挥文学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文学;实施策略  幼儿文学,即适合3-6岁儿童阅读与欣赏的内容,本身就是基于幼儿年龄与心理创作的文学形式。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幼儿文学,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启迪幼儿心智
摘要: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写字教学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从这一句话,我们能体会到写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
摘要: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各个学科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一方面,它包含了大量的公式、定理、符号等内容,而另一方面,它的内容有着很强的晦涩性。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面临着较大的难度,以至于难以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些学习存在难度的学生,被称之为“学困生”。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优化教
【摘 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已成为艺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保护文化的独特性和原创性,中国正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保护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四川蜡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学和创造性。在当前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