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霜红梅映太行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云在太行》是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以口述史的形式编撰完成的一部记录齐云在太行八年抗战活动的历史著作,新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该书的出版,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具有重要的宣传教育意义。
  全书近20万字,插配有齐云本人及其家人珍贵的历史照片,齐云住过的窑洞、工作过的地方等图片近140帧。该著作图文并茂,既生动活泼,又不乏历史著作的严肃性。齐云的妹妹齐心老人家亲自撰写了序言,为该书增辉生色,弥足珍贵。
  齐云是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一个爱国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家闺秀,早年在北平师大附中读书。抗战全面爆发后,面对平津地区即将全部被日军占领的危急形势,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立即作出决定,将大批进步青年学生、进步人士从平津撤出,组织他们到华北各地同广大抗日民众相结合,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和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齐云就是在此时同一批热血进步青年学生一起被分配到太行抗日根据地的。齐云在北平读书期间即为师大附中中共地下组织的党员发展对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早就植根于她的头脑中。正是这种理想的召唤,使她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把自己的青春和不断学习积累的知识,贡献给抗日和创建根据地的伟业。
  齐云是全面抗战开始后最早奔赴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千千万万个知识青年之一。她的这段革命历程至今留存于当年的老战友以及受她影响参加革命的一批老人的记忆中,留存于当地父老乡亲的口口相传中。省委党史办在征集、调查山西抗战史资料时,发现了齐云这个典型,遂派专家学者深入齐云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村村落落,采访了40多位仍健在的当年曾在齐云带领下共同度过那一段艰苦斗争岁月的老同志和乡亲,聆听了她的亲人充满深情的回忆,查阅了相关历史档案,经过细致的梳理编撰成册,真实再现了齐云在抗战第一线艰苦斗争的场景。《齐云在太行》书中,卫祖青、韩国臣等老人的回忆让我们领略了齐云的才华;郭太平老人的回忆,让我们了解到齐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险过程;刘金凤老人的回忆,为我们勾勒出军民鱼水情深的画面。通过这些生动的回忆,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战士形象跃然纸上。
  抗战八年中,齐云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像傲霜红梅绽放在太行山上。她还把自己的母亲及弟妹全都带到了太行山,同她一道参加抗日斗争。她的母亲邓耀珍为了给她照顾孩子,骑着毛驴上太行,被誉为“革命的老妈妈”;她的妹妹齐心,15岁就戎装加身,成为一名八路军女战士,在抗大一分校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战斗,后来又被派往延安学习和工作,成为一名成熟的革命者;她的弟弟齐步(后改名为齐锐新),也被送到根据地的学校读书,历经艰苦岁月的磨练,后来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可谓举家赴国难啊!该书通过对齐云个体的革命实践的具体展现,让读者深切体味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一个封闭落后、山高崖险的山区坚持抗战八年的;如何在一个物资极缺、接济和给养极少的环境中发展、成长、壮大的;让读者深切体味到,当广大民众的信仰与党的信仰高度统一时,所凝聚的力量是势不可当、无坚不摧的。我党广大干部战士在共产主义信念的指引下,深入到百姓中间,与劳苦大众同舟共济,带领根据地人民,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度过严峻的天灾人祸,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衣物自己织,没有水源自己挖,没有蔬菜自己育。他们勇敢顽强、不畏艰难,他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他们勇于牺牲、乐于奉献。他们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壮丽的生活,创造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而正是这种军民鱼水、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群众,赢得了战争,这就是理想与信仰的力量。
  太行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继承和弘扬的一种重要而宝贵的精神。编者以齐云在太行的战斗生活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出闪现太行精神的历史瞬间,并大力弘扬,这正是该书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历史研究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编者在记述齐云在太行的经历时,以搜集使用口头史料为之研究党史人物生平历史的方法,生动地再现了齐云与太行人民血肉相连共同抗战和创建根据地的往事,是一部口述史。革命活动丰富无比,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极为有限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中所历、所见、所闻、所传闻的种种活动、认知,不一定都能载入史册。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口述史,正是对以往传统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补充,同样具有历史价值。该书以一段段讲述为主体,一气呵成,不刻意拔高,不夸张评价,真实自然而不乏力度,大大丰富了历史档案中枯燥的记录。通过口述史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档案中一份任职表格背后的曲折与艰辛、胜算与智慧,大大地增加了可读性,发挥了更好的教育作用。这种新兴的历史研究方法,值得提倡。
其他文献
山西省著名的抗战新闻老战士刘江,虽已是97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当我们专程去采访他时,他侃侃而谈。通过对刘老的访谈,我们在熟悉这段历史的同时,更钦佩刘老的抗战精神和高风亮节。  记者:您早先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小学老师,但抗战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请您谈谈抗战对您人生的影响。  刘江:抗战改变了我的人生抉择,从想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变为一名新闻战士。早年我生活很艰苦,很早就出来到县城干活谋生,
期刊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开辟了晋东北、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翌年,八路军以山西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向河北、山东挺进和扩展,当年山西有1300万人,就有60余万人参加抗日武装,开创了华北敌后抗日新局面。从山西开往外区的八路军主力,多数是在山西入伍的青年,这是山西人民对抗战的重大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离开家
期刊
最亲爱的惠呵:  我们又要离别了!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或者不高兴吧!  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念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征他乡了。  ……  畸形发展的中国,教育不普及,人民的知识简单,而妇女尤甚,只要家而不顾国。大难当头,应踊跃赴前线杀敌,而妇女们阻碍其夫或其子之伟志。希望你将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宣传和教育她们,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毛何[
期刊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共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指中共从中日两国实际状况出发,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和实践了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一、中共形成了统一、系统的持久抗战思想认识,从而揭示并掌握了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规律  1
期刊
一、求真务实:要措施,查实据,问可能,留余地  毛泽东在大跃进中面对高速度、高指标时,一次又一次询问有没有措施?有没有根据?有没有可能?有没有留余地?  1958年3月11日,大跃进初始,毛泽东主持成都会议。在听取汇报中说:现在有些虚,不要老加计划,要有措施。没有措施,工人没有信心。许多事要有具体措施,才有保证。计划要和措施结合,否则会落空。22日,针对铁道部《关于全国铁路十五年(1958-197
期刊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这场战役前后历时3个月,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据有关史料,日军投入20多万兵力,伤亡4万余人;国军投入70万兵力,伤亡30多万人。1937年11月12日国军全面溃退,上海沦陷。  关于此战,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国共将领都有评价,引发种种不同思考。  陈诚在战中与战后
期刊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道路是党和人民90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纵观党的历史,毛泽东无疑是中国道路的拓路人,是道路自信的奠基者。因此,十八大报告还强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
期刊
如何把纪念革命伟人的专栏办得有声有色,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经常开办这类专栏的《 党史文汇 》杂志,已积累了不少可供参考的成熟经验。在2014年它开辟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栏,就是一个例子。其成功感人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深思熟虑,精心策划,让走向历史深处的伟人邓小平转身朝我们走来,叫人再次目睹他亲切的容颜和举止。该刊采用断代史的方法,把纪念活动的重点,选定在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身上。
期刊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这一转折的发生,与遵义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密不可分。  遵义会议的重要准备:  从通道会议到猴场会议  一、决定实行战术转兵的通道会议  1934年10月22日至11月15日,中央红军连破蒋介石的三道封锁线;来自红二、六军团的密电,使博古、李德认定中央红军西征的终点就是湘西。17日,蒋介石发出《剿匪计划大纲》:以在湘江以
期刊
柳华弟:  苦呀!我们处在这帝国主义和军阀的两重压迫之下,自由已剥夺殆尽,生活已日益不安。帝国主义者无辜屠杀我们同胞,军阀随意蹂躏爱国运动,现在这两重压迫已日益加紧了。可是压迫愈紧,反动力也愈大,我们一息尚存,总应拼死命地去向他们猛攻,何患他们没有推倒之一日。柳华,我们应以国民革命的手段,联合国内的革命分子和世界上的被压迫者,去打倒帝国主义,去铲灭军阀,那我们的自由,才可恢复,我们的生活,才可安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