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践活动,激活数学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组织许多动手实践活动,如折纸、剪拼、测量、图案设计、模型制作、试验等来激活数学课堂。从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动手实践活动的确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气氛。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为此,运用实践活动,激活数学课堂是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要求。
  一、创设“活动式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创设“活动式情境”需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关注社会生活,特别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世界,并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这样才能建立数学知识与“活动式情境”经常地、有机地联系。“活动式情境”来源于生活而不是书本.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大量富有教育价值的事件,把这些事件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联系,并把它们撷取、记录下来,就是“活动式情境”最鲜活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从“折纸问题”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2㎜,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学生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时的厚度就显得很为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0.1×220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乘方”概念的理解,從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这就说明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主动发现和研究问题,并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创造潜能,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数学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开展数学实践时,教师要多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场所,有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全班交流等。并要适时的组织好学生的各种交流,包括学生与教材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习题的交流等。在交流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分析,发表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中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例如在学习 “图形的旋转”一节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节前图,并讨论:风车的叶片的运动,钟表的钟摆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这里不妨展开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事先做一个纸风车,小组内先动手转转,看看风车转动前后叶片有什么变化,再观察和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想与做、说与做有机结合,加深对事物和概念的理解,自行探索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的实践性。从科学角度讲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科学的支配,智能发展获得了最佳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优化数学实践环境,将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之中。因此,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把课外学习与课堂练习结合起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向实践领域。让学生把从课堂中学来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增强感受,求得创新。
  如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学生调查每个家庭每年扔垃圾袋的个数,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来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制成统计图;学习概率后,组织学生设计各种不同的公平游戏,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了图案设计和轴对称图形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也可以基于现代人口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股市问题和信息化问题等模型设计数学开放题,将促进学生自觉融入现代社会文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数学手抄报,指导学生写小论文等。这样一方面,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四、重视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
  认知心理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有些数学知识,特别是概念性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强制地让学生硬记,不但给数学的应用带来障碍,而且更不利于学生智能的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实践活动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构建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长短不同的五根小木棒中任取三根,将其首尾相连拼成三角形),并设计下列问题:(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2)有几组三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3)有几组三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通过上述操作,学生感受到了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学生渴望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这种简便而又形象的操作,把抽象知识变为一种生机有趣的活动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实践表达出来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感悟并理解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转化为思维,从而发展了思维。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符合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习成了一种有乐趣的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听、说,而且可以看、做、想,眼、耳、口、手、脑都被调动起来,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受来自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的信息,更好的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快的上升理性认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逐步渗透和培养他们“实践第一” 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们要重视把实践活动引进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创设”成为了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刹那间,数学课堂“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情境几乎成了数学新课程最为重要的关键词。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样一种不良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热闹的情境的背后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这样的境地,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理性地思考。    一、什么是数学情境  所谓数学情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在基礎教育中将承担越来越重的责任。历史教学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历史 探究 民主    《历史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历史学习知识这样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活动中,“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
期刊
摘要: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并未从学习英语中悟出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水平提高缓慢,对其它技能如听、说、写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也不明显,慢慢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把英语学习看成沉重的包袱。之所以这样,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某些教师的指导失误,学生成为解题的机器,为做题而阅读,为考试而阅读,而不是为获取知识、信息而阅读。为此,笔者认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教师应
期刊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本文试图从研究性学习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以及如何利用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及开放式的实习作业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交流。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与合作    一、研究性学习  1.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由过去的接受型向研究型学习转变,主要体现在
期刊
中学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课堂,能使学生在少年青年时期就形成正确、必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点,因此,上好中学美术课,提高和创新美术教育课堂艺术,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根据课程类型,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及年龄特征的东
期刊
曾经看过这么一则新闻:“一次,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某中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
期刊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位,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教学的大语文观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应
期刊
摘要;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 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 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同时
期刊
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我利用情景教学法,对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努力构建各种体育图景,以景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图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教学的实践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利用一些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体育图片、畅实的资料、曲线表格等方面
期刊
摘要:大家知道,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  关键词:语文 概念 限定    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繁荣积累和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