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科学课实验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在小学教学中显得很重要。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由于农村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如何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教学这门课研究不够,而未能发挥教学这门课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在农村如何开设自然课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的效果表明:开设科学课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而且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绿色长廊 。其作用是:
  1.绿色长廊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绿色长廊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绿色长廊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绿色长廊,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绿色长廊中直接参与栽培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绿色长廊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绿色长廊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进行栽植葡萄、葫芦、冬瓜等经济作物,既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来源,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总之,绿色长廊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与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目前小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学生很咸兴趣,然后应用软件、有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和脑中。这样学生就直观,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自然的兴趣。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考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如做把细铁丝烧红后放入氧气瓶里实验时,应在燃烧的铁丝的氧气瓶中必须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铺一层湿润的砂,不然铁丝燃烧时产生的温能使瓶底炸裂。我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计算给予提示鼓励,一旦学生操作失误,计算机对失操作所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会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行进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如制氧实验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试管里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有气管的橡皮塞用铁夹夹住试管口1/3处,合管口略往下倾斜,②把心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把导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气把水排出后,用玻璃片要水中盖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售氧气完毕,必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灯火,不然水吸时试管内使试悉炸裂。这一操作技能,光靠课堂演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因此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自由选择实验所需仪器药品、二次错误选择后,计算机给予正确提示,然后由学生自主地用所选的仪器搭建关验装置,整个装置宛成后,由计算机给出评价,并对不正确的装置给出实验后可能产生后果的模拟,像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产生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展地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了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得学生的主动参与,激了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相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了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户外进行有效的实验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是个很可以值得借鉴的实践之路。
  
其他文献
块根膨大的两个高峰我们栽培甘薯是为了得到块根。那么,块根是怎样膨大的?在开始结薯后是不是按同样的长势不断膨大?按照甘薯本身的特性本来应当是不断膨大的,但是实际上并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期刊
环保教育是国策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名人朱德庸说,“环保是一件大事,需要每一个小我都来参与”。的确如此,大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环保教育则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 立足教材,有意渗透  在小学语文各册教材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材比比皆是。如《黄河
期刊
期刊
目的:  本研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以及中医证型研究,探讨相关因素与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相关程度,以及中医证型在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分布特点,探索糖尿病下肢血管病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招收的是附近几个社区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母亲大都是农村户口,我国婚育政策允许第一胎是女孩的农村户籍育龄妇女年满三十岁可申请二胎,百分之八十以上选择再生育,经调查我校学生中自己是姐姐的占百分之三十,各个年级都有分布。这部分学生家长有自己的事业,由于沉浸于二胎的喜悦及忙于事业而无暇顾及长女,从而导致她们中部分心理调适能力差的学生由于失落感,出现明显的变化:衣着邋遢、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