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料和外加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混凝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各配制参数对活性粉末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的影响,依据GB/T 31387—2015《活性粉末混凝土》,共设计了18组不同配合比的100 mm×100 mm×100 mm混凝土试块,以骨料品种、骨料级配、粉煤灰、缓凝剂、矿物添加剂等为参数,测定其3~28 d的抗压与抗折强度.研究表明:在RPC配合比设计中,细骨料用石英砂替换一部分标准砂,有利于强度的提高;其中石英砂的占比越高,强度越高,当石英砂全部替代标准砂时,RPC强度最高;考虑颗粒间的填充密实与RPC的抗压与抗折强度,建议石英砂的骨料级配选用中+细+特细的组合;粉煤灰与硅粉复合掺入时,其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20%;缓凝剂延缓了RPC的初凝时间,但同时造成了RP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矿物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性能,降低黏度,提高坍落度,同时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RPC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混凝土早龄期持久受荷对28 d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浇筑了14组共168个混凝土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其中6组进行早龄期受拉,8组进行早龄期受压.试验施加荷载以起始加载时同批次试件强度为基础,按一定的劈拉比或轴压比加载,探讨了不同的劈拉比、轴压比、持荷时间等对其28 d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为此,分别设计了早龄期持久受拉、早龄期持久受压两套加载试验装置,可实现对多个混凝土试件进行同时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早龄期在受劈拉比或轴压比不大于0.5的持久荷载作用后,对其28 d的劈裂抗拉破坏形态没有影响.劈拉
利用工业CT对两种多孔混凝土进行了CT无损扫描,分别获取试件的CT扫描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多孔混凝土的孔隙并定量表征了孔隙结构特征信息.对比分析了括孔隙率、孔隙间距、孔隙面积、孔隙长短轴比及孔隙形状因子等,最后研究了孔隙率与孔隙间距的相关关系.
介绍了华菱湘钢对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用36公斤级低温钢板的研制.结果 表明,采用超低碳、Al-Nb-Ti多元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加控轧控冷工艺研制的高强度LT-FH36船用低温钢板,其金相组织以细晶粒铁素体和细小的贝氏体为主,屈服强度在430 MPa以上,抗拉强度在520 MPa以上,屈强比小于0.87,伸长率大于25%,-60℃以下低温冲击吸收功均在200J以上,能够很好的满足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用低温钢板的使用需求.
气举采油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常规气举一般由配套的气举生产管柱及注气装置构成,需要在油管上设计布置多支气举阀,通过上部各级气举阀逐级卸载,将高压气体经最下级工作阀持续不断地注入到生产管柱,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卸载失败、多点注气等问题.非常规气举能够不改变原有生产管柱,利用井下工具代替气举阀作为注气点,是一种简易、灵活的人工举升办法.基于现场试验,提出了几种非常规气举技术并在现场应用,试验效果较好.
带栓钉连接件型钢与混凝土的黏结主要通过化学胶着力、界面摩擦力以及机械咬合力共同作用实现,冻融循环作用将削弱界面的黏结性能.通过将静水压理论有机的融入混凝土冻融循环破坏过程,结合混凝土界面力学、黏着摩擦理论,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两者界面黏结性能破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受冻时界面产生的静水压力是胶着力、摩擦力破坏的主因,混凝土受冻胀裂导致栓钉抗剪承载能力下降,使冻融后两者界面的黏结强度迅速降低.基于常温下带栓钉连接件型钢混凝土推出试件的相关计算,提出了冻融循后带栓钉连接件型钢混凝土推出试件的承载能力
作为海岛工程的常用建筑材料,珊瑚钙质砂在海水环境中的热传导特性变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热探针法测定模拟海水作用试验条件下珊瑚钙质砂的导热系数变化特征,探讨了盐溶液浓度、盐溶液含量、浸泡养护时间等因素对钙质砂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珊瑚钙质砂导热系数λ值随着NaCl盐溶液浓度M、浸泡养护时间T的增加分别递减,减少幅度逐渐变缓;(2)NaCl盐溶液含量ω极大地影响着珊瑚钙质砂导热系数λ的变化,λ值随ω值的增加而递增,二者具有较好的指数增长关系;(3)上述规律发生的本质原因在于室温下NaC
为了研究入模温度和引气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微观孔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标准养护下5、10、15、20℃这4组入模温度和0、0.05%、0.10%、0.15%、0.20%这5组引气剂掺量下的强度试验,以及测试了28 d龄期下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28 d龄期时,入模温度从5℃提高到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51.3%,入模温度提高加快了水泥的水化反应,改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之相反,引气剂含量增加到0.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了50.9%(入模温度为20℃),引气剂
为准确预测高强混凝土(HSC)的强度变化规律,调研收集了225组HSC配合比及其28 d强度数据,对统计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基于enter法建立了不同胶凝体系HSC的28 d强度与配合比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散点图、残差图数据分布情况,并结合拟合优度指标和相对误差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硅灰掺量、水胶比、胶凝材料总量和减水剂掺量对HSC的28 d强度影响效果显著,影响程度依次递减,P值均小于0.01;3种胶凝体系HSC强度回归模型的回归效果和预测
基于松散体积法配制同时加入硅灰和粉煤灰两种矿物掺合料的轻骨料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改变净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砂率、硅灰掺量四个影响因素,浇筑不同配合比的轻骨料混凝土试块,测定其干表观密度、28 d抗压强度和比强度,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灰能显著提高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且硅灰掺量在3%~6%之间较为合理.并配制出了结构用强度等级为LC30~LC45的双掺硅灰、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为双掺硅灰、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依据.
为了研究石粉含量对中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组不同石粉含量的C35机制砂混凝土,并进行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微观结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可以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过量的石粉会增加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且对混凝土强度不利;建议在配制此类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控制在20%以内.